融入湾区 粤桂黔合作 拉开新格局 集聚湾区创新要素,高铁沿线城市抢抓新机遇
从项目对接到向东开放,粤桂黔的区域协作将迎接崭新的发展格局。图为粤桂黔三地旅游推介会上,广西带来的特色民族表演。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西江中段的北部湾港贵港集装箱码头作业区内,华航818刚刚靠岸。这艘载重达5000吨的集装箱船三天前从广州南沙港出发,装满从东北经海运而来的粮食,溯西江而上至贵港。“我们近八成的集装箱业务来自珠三角城市。”西江航运交易所所长李凡说。
快速飞驰的高铁穿过广西贵港的每一个县区,悄然改变着这座“西部第一大内河港”的城市、产业发展格局。“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我们重点面向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进行产业招商,2015年-2017年这三年累计签署的项目数和金额已超过过去十年。”该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调研发现,在桂林、梧州、贺州等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向东开放、融入湾区成为当地发展的新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不断加速。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粤港澳大湾区列入2018年重点工作。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不断深化合作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的交错叠加正在打开全新的合作空间,释放出强大的发展势能。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在交通、产业、政策等方面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与广东的开放合作和互联互通。贵州也提出要积极参与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合作,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承接转移基地。
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粤桂黔的区域协作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格局。
●王芃琹何帆燕盛正挺黄逸豪
快速对接
从粤桂黔到粤港澳高铁架起新通道
从藤县高铁站出发,行驶不到10分钟便来到欧神诺陶瓷藤县生产基地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投身施工建设中。“接下来,这里将有7条生产线投入运营。基地完全达产后,年生产能力最高可达5000万平方米,年产值18亿元,”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晓春说。
今年3月,投资4亿元的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藤县生产基地正式奠基。“随着佛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陶瓷这类资源型产业的转移是大势所趋。”殷晓春表示,为了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他与同事先后去了四川、湖北、山西、广西等多个省市,最终综合考察决定选址藤县。
作为广西东大门,藤县有着丰富陶瓷生产原材料,乘高铁至佛山约2小时。凭借优良的区位与便利的交通,藤县已吸引10多家佛山陶瓷企业投资设厂,被当地媒体称为“南国新陶都”。
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大大拉近了沿线城市之间的心理距离,粤桂黔三地要素流动愈发频繁。
一方面,沿海传统产业加速向西部梯度转移。“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向粤西粤北及桂黔地区有序转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梁育填说。
以梧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60%来自粤港澳地区,其中不锈钢、陶瓷产业完全由广东地区转移过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另一方面,凭借优良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以及长期产业积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客源,桂黔两地的生态健康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得以迅速发展。
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供粤港澳蔬菜基地,正丰现代化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00亩农地种着苋菜、韭菜等多种农作物,一年四季丰收不断。这些作物被源源不断地运到粤港澳地区,进入千家万户。
贺州拥有良好的气候和优质的自然环境,具备了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毗邻广东的区位条件,则进一步让贺州成为粤港澳地区蔬菜消费市场的供货大后方。
“每年贺州产的农副产品有85%的比重卖到广东,总额约为16.8亿元。”贺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锦兵说。
融合布局
高铁催生产业再分工
在梧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江北片区,刚投产不久的广西锂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在经过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工序后,一颗颗锂电池便快速成型。
今年3月,广西锂霸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我们今年计划要实现5亿元产值的目标。”广西锂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娟说。
广西锂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起步于深圳,尔后总部落户于河南。此次,锂霸将发展重心从河南转移到梧州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梧州毗邻广东。“事实上,我们原材料采购环节与产品主要市场仍在珠三角,终端产品出口也经深圳,生产环节迁至了梧州。我相信,随着广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有越来越多珠三角制造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模式。”
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王娟的判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印证。
在黔南·广州产业园的东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道路设施、企业厂房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为接下来“引凤来栖”做好基础保障。该园区分为一园五区,由广州市黄埔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州凯得控股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的黔南东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平台公司联合开发。
“目前黔南·广州产业园入园注册企业已经达10多家。”都匀经济开发区副科长徐嫣说。截至目前,园区建成类产业项目40个,包括大健康医药、汽车零部件铸造、机械制造、轻工、建材、文体旅等,总投资59.58亿元。
再看南宁,产自粤玻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又“回”到了广东人的厨房里、餐桌上。这家位于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总部粤玻集团,在高铁4小时外的佛山。
“东盟市场的开拓潜力大,在广西设厂更多是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南宁粤玻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君说,与粤玻怀有相同想法的粤企并不在少数。单是在粤玻所在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里,便有珠江啤酒、津威乳酸菌饮料等粤企的身影。
呼啸而过的高铁,正催生着沿线产业新一轮分工。紧抓住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发展机遇,一批跨区域企业加速布点,打开“总部—生产基地”的产业分工新格局,构筑起从粤桂黔到粤港澳的产业融合发展新画面。
未来期待
借力湾区创新要素谋求新一轮发展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放眼全球,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一流湾区,发挥着引领创新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早在2015年经济规模就达到1.36万亿美元,港口集装箱超过6500万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75亿人次,已经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规划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合作不断深化,两者的深度互动正在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专家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城市合作共融,关键在于让湾区内要素顺畅流动,形成有机整体,资源优化配置,引领辐射泛珠区域发展。
面对区域发展新战略落地的新机遇,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正在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对接湾区的发展要素。
“梧州与广东的合作,比自治区内其他城市更为密切。而广东各地市中,梧州与佛山的合作最为紧密。”梧州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市驻广东的招商办事处就设在佛山。“十二五”期间,梧州提出并践行“向东”,成效显著。2011年起至今的7年来,肇梧、梧云、梧佛、广梧、梧茂共同推进183项重点合作的项目和事项,总投资2093亿元。
频密的交流,催生一个接一个的合作成果,开启了粤桂黔合作新想象。
地图上的贺州与广东肇庆紧密相连。“2014年高铁开通后,贺州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腹地转变为广西向东开放合作的最前沿。”贺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和明说。
“向东向东再向东”,这是调研组在南宁听到最多的话。南宁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志刚说,南宁正积极推动向东开放发展,以期引领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力珠三角创新技术资源,做实“南宁渠道”。
在贵港市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芬兰赛尔康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生产基地早已马力全开。赛尔康是全球适配器和充电器行业领跑者,在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第一个中国生产基地选址深圳宝安。
“我们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撬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贵港市工信委调研员魏勇说。
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向东开放行动中,来自湾区城市的创新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桂黔两地,加速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
在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梁育填看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将吸引和承接沿线城市产业的研发、销售、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落户,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产业腹地和销售市场。而桂黔两省区则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通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有利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关注
市场结盟把桂黔农产品送到珠三角餐桌
七大联盟携手粤桂黔全方位合作向纵深推进
可能你不经常乘坐高铁,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一定在影响你的生活。也许你今天早餐吃的菜心,就产自广西贺州的某个农场;也许你刚刚泡茶的茶叶,就来自贵州黔东南的某个茶园。
来自南海区投资促进局的数据显示,仅2015年-2016年,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603.13亿元。签约项目涵盖基础设施、金融合作、产业投资、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销售贸易、旅游服务和农业合作等项目。
一年半前,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农业产业合作联盟、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小企业综合征信联盟、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民间资本联盟、粤桂黔陶瓷技术联盟、粤桂黔铝型材供应链联盟、粤桂黔家具采购联盟7个跨区域合作联盟宣告成立,三地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从政府之间的合作到市场、企业的结盟共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激发起市场的新活力,全方位合作向纵深推进。
旅游业最先发力三地间往来游客大幅增长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祝游客们身体健康。”2016年7月23日,“大暑”节气,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在西樵山观音文化苑为来自广西的游客送上解暑汤,与游客一起开怀共饮。
当天,来自广西南宁、柳州、桂林超600人的旅游专列首发团来到南海体验岭南文化,西樵山举办“中华二十四节气”养生文化讲坛,邀请了“名山、名医、名药、名厨”四大领域的杰出代表,分别就西樵山文化与历史、大暑节气养生知识、消暑汤的选料及其配搭效用、食材选购与制作技巧进行了讲解,并现场烹制了消暑汤。
这是七大联盟成立后,南海为推动三地旅游合作而举办的一个重点活动。
“这里的景观、人文,都很独特,有浓厚的岭南情。在桂林,人们看的更多是自然山水,在这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文化。”来自桂林的赖桂玉曾从事导游近30年,她说,南海、西樵山让她“流连忘返”。
在粤桂黔三地的合作中,旅游产业的合作被公认为是可最先发力、最先收效,并带动其他产业合作的。事实也是如此。
从2016年大暑到2017年小暑,南海的旅游品牌活动吸引了多个粤桂黔高铁沿线城市的大型旅行团参加,来自桂黔地区的游客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其中,接待贵州游客同比增长45.85%,接待广西游客同比增长36.48%。
当然,与此同时,广佛等珠三角城市居民前往桂黔山水出行游的人数也在大幅增长。在桂林阳朔、黄姚古镇、肇兴侗寨等景点,广东游客是消费主力,粤语不时耳闻。
在联盟的推动下,三地的旅游合作还将继续深入。2017年,南海完成粤桂黔高铁旅游地图、旅游手册制作,分发到沿线各景区、星级酒店等,合计8万份;今年计划进行改版,印制派发10万份。佛山西站将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用于咨询、宣传、非遗展示、手信售卖等。目前正在做建设方案。
农业合作逐步深入粤桂黔食品体验馆将开门迎客
广西、贵州两地生态环境优良,农副产品丰富,对此,不少广佛食客早已食指大动。如今,在联盟的推动下,广西、贵州的优质农副产品正向粤港澳地区市民的餐桌上“跑步前进”。
“他们有优质的空气、水源、土壤,专注生产,我们有广阔市场,专注销售,各自发挥优势。”佛山市好来客食品有限公司经营农产品的统一采购、检测、配送,承包了佛山近50万人的“菜篮子”,董事长杨海滨说,该公司目前和桂黔地区合作紧密。
例如,贺州的数家农业龙头企业就和好来客签订了产销合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斤的萝卜、土豆、菜心、丝瓜等产品从贺州运往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地。
2017年,南海农业企业和产业协会积极与桂黔两地的商协会沟通,为粤桂黔高铁沿线地区的农产品食品企业搭建起进入南海市场的渠道。其中,贺州市皇太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家禽、黔东南州食品商会干货、苗山侗水、茶叶以及云浮市云安县特色毛鸡等优质农产品陆续进入南海市场。
南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区食品行业协会,于2017年5月成立佛山市朗誉正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13个市的高品质食品、农产品为经营重点,已与黔南州平塘县洞藏泡糟酒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产品160多个,批发销售额达500万元。
该公司计划在桂城开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名优食品(农产品)体验馆”,体验馆运作成熟后将在南海区内进行推广。
南海区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提高粤桂黔三地农业产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涉及技术、项目、农产品食品安全以及品牌推广等领域的合作。
在此次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暨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粤桂黔川滇花卉种植合作平台等合作项目将亮相。
加盟“广东制造”桂黔原材料为粤企降成本
“哪里有家,哪里就有佛山品牌”。佛山家居产品盛名在外,在桂黔两地也有不错的口碑。不过,在联盟的推动下,桂黔两地也从纯粹的消费者向参与生产转变。
瞄准广西、贵州两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依托广东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联盟推动三地家具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例如,维尚家具、金贤华家具、耀东华装饰公司、高升家具等三地上下游企业已达成合作,2017年共采购家具原材料超过20万方,比2016年增长超过30%。
据南海区家具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部分家具企业与广西玉林市板材企业实现合作,不仅实现了供货速度加速,更使采购成本降低了5%左右。“就单拿高升家具向广西采购中纤板这个项目来说,每个月节约的费用为5万元,而一年可以节约超过60万元。”该负责人说。
南海区部分家具企业与广西梧州市实现合作,在梧州设立新厂,专门用来生产胶合板饰面等家具用板材。
南海区家具企业还与贵州省家具协会、贵州长田家具产业城共同推进第二届贵州国际家具博览会,该区家具企业参加了展会并以优势条件入驻长田家具产业城,建设南海家具品牌馆,布局西南家具市场。
2017年3月,南海区家具协会及龙头企业赴贵州省黎平县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参观考察,探讨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提供设备和专业导师等方式定向培养家具专业人才,以缓解南海家具行业招工难的问题。
新闻推荐
自2015年开始,粤桂黔三省区在旅游方面的联动更加紧密。(资料图片)“要致富,先修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真理之一。贵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