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的“红船” 江城文昌宫

阳江日报 2021-05-30 08:39

“漠阳红”红色主题征文 二等奖作品

“不忘初心,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任中共阳江县委属下的中共阳江路南区区委书记梁文坚(女),于2017年12月为《阳江市中共党史人物事迹选编第一卷(1921—1949)》的题词。

在阳江革命历史的大潮中,文昌宫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山”。

今年,我们党迎来百年诞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必须要来文昌宫,与百年前聚集在这里的同志见个面,和一群永远年轻的先辈作个交流。

《共产党宣言》第一句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我想,文昌宫就是“共产主义的幽灵”游荡到阳江的第一站。1925年至1927年,文昌宫成为中共阳江县支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阳江支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运特派员驻阳江办事处、阳江县农民协会及阳江妇女解放协会办公的地方。文昌宫成了当时阳江的革命中心,文昌宫于阳江相当于“红船”于中国。

文昌宫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街道南恩路县前市11号,隐藏在居民楼中,显得特别幽静,与热闹的南恩路形成强烈的反差。文昌宫原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20世纪90年代初,大部分被拆去用来建法院职工宿舍,仅存一座陈旧中殿堂。1997年12月15日重建,2001年2月中旬续建,6月竣工。重建后的文昌宫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室内陈列有历史图片39张,革命斗争连环画20幅,文字资料20份。

文昌宫的展厅共有两层,第一层展出的主要是关于大革命时期故事的连环画。第二层展出的是大革命时期阳江的革命斗争图片。

在众多的图片当中,我被一幅连环画所吸引。我久看入神,这幅连环画似乎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把我带到了95年前春天一个幽暗的夜晚,让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阳江历史的最重要时刻。那天,敖昌骙、敖华衮、关崇懋、吴铎民、黄贞恒等15人胸怀拯救国家危难的豪情壮志,秘密聚集在文昌宫里开会,会议庄严宣告中共阳江县支部建立,并且通过选举产生支委会成员。这幅图画中共出现三人,左边的是敖昌骙,图像显得特别高大。中间的是敖华衮,正用右手指着黑板上的选举结果,我想他们是刚统计完选票。右边的是黄贞恒,他的左手正拿着一叠选票。三人身后的黑板用繁体字写着此次选举的结果:敖昌骙得票15张,当选为支部书记;敖华衮得票11张,当选为组织委员;关崇懋得票10张,当选为工运委员;吴铎民得票11张,当选为委员;黄贞恒得票12张,当选为委员。谭作舟和冯军光缺席本次会议,他俩5月返回阳江,补选为支部委员。会议决定把文昌宫作为党的活动地点,并讨论了支部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党员有了组织,就像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娘。从此,阳江革命就有了“领头羊”,行动起来更有力量,这种力量,也让文昌宫从此载入阳江史册,彪炳千秋。

从前一张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文昌宫的摆设其实是很简单的。一张桌子,几张长凳,一个茶壶,几只茶杯,一盏火水(煤油)灯,墙上还挂着竹笠和油纸伞,窗底下的墙边摆放着用油纸包着的十多条枪。闪烁的火水灯虽然昏暗,但灯光稳定而柔和,似有绵绵不绝的力量。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一缕灯光透过窗户,照到外面的小巷,显得那么明亮,那么温暖。

顺着灯光,我能看到一张张年轻的脸。戴着一双厚重眼镜,斯斯文文的敖昌骙喜悦的脸上,隐隐流露出一丝担忧。他在广州经过多次革命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任务的艰巨,他是比较清楚的。正是因为他的老成持重,上级党组织才会派他负责回阳江筹建支部成立的工作。敖华衮炯炯有神的双目中流露出几分坚毅,吴铎民和黄贞恒,一边倾听,一边在思考着什么。他们的表情虽然不同,但是神态中都蕴含着自信、坚定与稳重。在那军阀满地走,洋人、地主、山贼恶如狗的年代,这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没有坚定的立场和自信,是挺不起腰杆做人的。自信是一种勇气,坚定的信念是一种支撑。说白了,要战胜敌人,首先得从灵魂上战胜敌人,再从身体上打垮敌人。这是英雄特有的气质,在革命斗争的年代尤其可贵!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容,我的内心十分痛惜。他们绝对是阳江这片土地上精英中的精英,有理想、有信仰、有知识、有能力、有毅力,他们的血液是沸腾的,充满着战斗的激情。正是这样一群有为青年,他们把革命的种子撒向漠阳大地,工农运动从此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可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谁会想到蒋介石竟然举起屠刀,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政治解决,不许暴动”,多么幼稚的上级电报,阳江大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被断送了。红花岗上,或许英雄会有所不甘,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结局也许不会这么悲壮。烈士虽然已经牺牲,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尚存,每当有人想起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就会活过来。

阳江的十七烈士当中,敖昌骙虽然父亲早逝,但他依赖微薄的田产除了能维持生活外,还能上学读书;谭作舟、黄贞恒出生在农民家庭,虽说生活困难了点,也还能正常上学。敖华衮出生在书香世家,陈必灿的父母是开药店的,家境比较殷实。这些革命英雄并不是为了生活而“被迫上梁山”的,他们的革命是出于自觉性,出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用这种信仰武装起来的战士是不怕刀山和火海的。因此,他们充满自信,勇于担当,负重前行。

我应该感谢这一盏火水灯,让我能拨开层层的历史尘埃,去见证阳江红色历史的起点。同时,我也羡慕这一盏火水灯,在漠阳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把前进的方向照亮。正是这一盏火水灯,从广州取来火种,再从文昌宫传出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两阳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漠阳大地。

文昌宫如一只巨大的摇篮,哺育着阳江革命英雄的成长。文昌宫,是漠阳大地上红色的灯塔。它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是铸就在漠阳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我站立在文昌宫中,深深地呼吸岁月中的红色气息,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重温九十五载峥嵘岁月,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国共产党勇挑重担,勇立潮头,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场又一场胜利。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在漠阳大地这片热土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视死如归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斗志、革命到底的决心、忠诚为民的风骨气节,早已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这便是鼓励我们奋然前行的文昌宫精神。

对于阳江来说,文昌宫,就是阳江“红船”。生活在阳江的党员,学党史,悟初心,汲力量,都应该来这里追光溯源,学出认识,学出自觉,学出行动。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职务有高低之别,但时间是相等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那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延长。

一阵脚步声传来,把我从连环画中拉回现实。文昌宫里又迎来了一群小学生。老师正用自带的麦克风给他们讲解着阳江大革命时期这段英勇而悲壮的历史。鲜艳的红领巾像火炬一样映红了文昌宫、映红了漠阳大地。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文昌宫。晚上,我做了一个红色的梦,梦见霞光万丈的文昌宫上空浮现出一面神圣的旗帜,旗帜上绣着金黄的镰刀和铁锤,党旗上写满了信仰、初心和使命。

新闻推荐

做好防范应对确保安全度汛

我市组织收看收听全省防范应对“龙舟水”工作视频会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