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阅读体验远没纸质书好
上图:放学后,学生在书店里静静地看书。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市民还喜欢静心阅读吗?实际读书量如何?喜欢看传统纸质书还是流行的电子书?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喜欢读书
4月20日至4月22日,记者通过随机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共收到125份有效答卷。“你喜欢读书吗?”针对该问题,回答“喜欢”及“非常喜欢”的受访者分别占67.2%和17.6%,剩余15.2%的读者表示“不喜欢”,无受访者认为自己“很不喜欢”。此外,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去年该馆总流通28.8万人次,外借文献图书28.8万册次。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阳江市喜爱读书的市民不在少数。笔名为“嫦娥”的市民是一名80后,自小就爱看书,也爱买书,如今家庭藏书量达3000册以上。“嫦娥”告诉记者,不管是旅游还是出差,只要去到一个新地方必会逛一逛当地的书店,并买一两本书带回来。她平时虽然工作繁忙,但每天会抽出至少1小时的时间用来看书,每周看书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我的车上、包包里总会放着书,这样我在一些零碎时间就可以随时有书可看,随身带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嫦娥”表示,不过她更喜欢在安静的晚上看书,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体会书中的内容,也可以与孩子享受一起阅读的亲子时光。受她爱看书的影响,“嫦娥”的孩子也是个小书迷,尤爱侦探类和科普类的书。
过半人月均读书量不足1本
与超过八成人认为自己“喜欢”或“非常喜欢”读书不相适应的是,人们实际的读书量却不尽人意。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读书时间1小时以内的高达41.6%,2至3小时的占28.8%,4至6小时的占13.6%,7小时以上的仅占16%。
根据调查数据,125名受访者中,超过五成受访者月均读书不超过1本,占比56.8%;有三成多受访者月均读书为2至3本,月均读书在4本以上的受访者还不足一成。此外,市民的年均购书量也不容乐观。平均每年购书不足1本的受访者约占五分之一,年均购书量在2至3本的受访者最多,占比38.4%,购书量达4本以上的约占四成。
记者采访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量较大,自主阅读性也更高。市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借阅图书的读者中以儿童、青少年、中年群体居多,这也从侧面佐证了这点。那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读书,但实际读书量却差强人意呢?市民黄女士表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许多人囿于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时间大都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再加上受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能静心阅读的时间实在不多,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特别是生了孩子以后,仅工作和照顾家庭就让我忙成了陀螺。”黄女士说,若好不容易有点闲暇时间,她只想好好休息。
相比电子书人们更爱纸质书
近些年来,由于手机、电脑、专业阅读器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书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在纸质书和电子书并存的情况下,到底哪种读书方式更受青睐?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明显更喜欢传统的纸质书,占比高达77.6%,而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仅占22.4%。
喜欢纸质书和电子书的理由分别是什么?“纸质书读起来更有感觉,研读经典书籍时必定要手捧一本纸质书。”市民冯先生说,纸质书给人一种厚重感,翻阅时散发出纸香和墨香,更容易让读者投入到阅读中去。市民朱小姐认为,读电子书更加便捷,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而且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等特点。
市民都爱读什么类型的书?调查显示,文史类书籍最受欢迎,分别有七成多和四成多受访者喜欢看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此外,经济类占27.2%,社科类占39.2%,哲学宗教类占22.4%,政治法律类占15.2%,另外44%选择“其他”。市图书馆有关负责人建议,市民借阅图书或阅读书籍,应不限于文学类书籍,还可选择更多专业类的图书。
世界读书日,本报记者对话维坊店主博林
营造喝茶读书静思之处
在某种程度上说,实体书店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质。《岛上书店》里有一句话:“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个地方了。”在阳江,有一家藏在闹市中毫不显眼的独立书店,却为众多阳江人所熟知,它就是“维坊”书店。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专访了维坊店主博林,听他讲述对于实体书店的思考与探索。
初衷
设立“第三空间”
供人读书静思
也许是“大隐隐于市”,在甜品店、小酒吧和烤肉店林立的市区安宁路,维坊的店面实在显得毫不起眼,第一次来的人从门前经过却不自知的事常有发生。普通的双面可视玻璃门,门口摆放着一套简单的桌椅,两边的墙上倒是显得生机勃勃,不知名的爬藤植物长势正好,甚至将书店的招牌都给遮挡了。推门进去却别有一番天地,书柜里、墙边、地上满满的都是书,却不失雅致;通往二楼的木楼梯两边也堆满了书,错落有致;二楼藏书量更大,给人一种书香满屋的感觉。
8年前,博林感到很多从外面大城市求学回到家乡的人,都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文化需求。恰逢自己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博林于是萌生了打造一个独立书店的想法,给人们提供一个独立于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这里,大家可以安静地“淘书”、阅读、喝茶、思考,在内心脆弱的时候从中汲取继续往前的力量。
维坊没有一本教辅资料,但其他诸如大陆和港台的精品文学、小众读物,旧版乃至绝版图书以及阳江本土作家著作等应有尽有。“基本这里的每一本书都经过我的认真筛选,以确保每一本书都是有价值的精品书。”博林说,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淘到心仪的书籍。
探索 建立微信书群举办书会应对挑战
近年来,受网上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一些实体书店甚至走到了“穷途末路”,维坊又是如何逆流而上的呢?博林说,实体书店本身就拥有网上书店所没有的优势,人们在书香浓郁的实体店里看书、选书,不仅能获得沉浸式的体验,还能与其他爱书人士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进而获得对读书、对生活、对工作的启发。
为了在价格上能与网上书店抗衡,维坊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开业第一年以6.8折的成本价售书,后面一直保持7.5折的零售价。博林坦言,售书并不是维坊的唯一盈利来源。维坊一楼有一个文创区,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和不少独特而有观赏价值或实用价值的小玩意,这小小的角落承担了维坊五分之一的收入来源。此外,维坊也为读者提供花茶、咖啡等饮品。
去年底,维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建立维坊淘书群,将维坊多年积攒起来的读者群通过线上的方式聚在一起,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购书。“有一批老书友由于结婚生小孩等各种原因,能来书店的空闲时间大幅减少,而线上淘书群无疑给这部分读者提供了便利。”博林表示,他们还利用周末时间在店里举办维坊书会,给书友们提供线下交流的机会,接下来书会将会延伸到户外。
收获 成为众多“书虫”的心灵栖息之地
4月21日上午,维坊二楼窗明几净,靠窗的一张书桌边,一名市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复习备考。不一会儿,旁边的一张书桌也迎来了另一位客人,一名女孩放下随身携带的包包,静心阅读起来。博林告诉记者,维坊二楼是不允许说话的,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享受宁静美好的阅读时光。因为环境适合,许多书友甚至在这从早上开店待到晚上打烊,或看书,或备考,或发呆放空自己。
“闹市中的安静一隅,闲暇时来看看书,甚好。”“点杯茶,安静地看一下午的书,真好。”“一进门就闻到书的味道,整家店到处都是书。”“一个很适合看书休闲的地方”……店内的签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每一本都载满了书友对维坊的喜爱。正如博林所说,维坊经营至今天,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
当日,正在维坊看书的一名市民告诉记者,她已把整个书店都逛遍了,但仍然会常来,或看看店主是否进了新书,或单纯找个角落认真读一本书。该市民认为,维坊布置得很雅致,也很温馨,在这里身心都很放松。
■ 吾爱吾书
每个读书人都有自己难忘的读书情结
你是否记得那些与书结缘的往事?是否曾有一本书在你迷茫、孤独、无助时给予过你心灵的抚慰?借着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记者倾听了阳江市4名阅读爱好者与书的故事。
★G:
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在高中自习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时合上那本书,抬头看到的漫天云霞。人生十九载,三读红楼,每一次注意到的都是不同的人。
小时候读得浅,只觉得林黛玉才气逼人,遗世独立,结局不应如此草草,只在书稿的灭失间将自己的性命也一并送了去。于是只学会了更加惜命。
长大一些,再看宝钗和熙凤,慕其自立,随其远志,收敛自身,磨砺心性,而觉得黛玉过于矫情。
而第三次,我看到了那些很小的人物,才知道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看懂过红楼。红楼里的人太多了,人生也太多了,每个人都在活该,但是每个人都不是活该。恶人的可谴责性,受害者有罪论的交织,社会旮旯中的败絮,在深宅大院和庙堂江湖里刮起的血雨腥风,都在红楼梦中化实为虚,化有为无。
《红楼梦》照出了每个阶段的我,给予我每个阶段的救赎,于我而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慈悲。
★忘川:
回望自己的内心,惊叹于埋藏在其底的自私、嫉恨和冷漠。自我生命的不完满、面对宏大时代而萌生的卑微感,让人倍感无力。翻开《乡土中国》一书,跟随费孝通老先生的脚步,回溯百年前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原貌,感悟生命与乡土融合的力量。
“让生命融入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以费孝通老先生为代表的社会学者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使命。将目光从局促的个人世界中抽离,把自我放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联中理解与共情,才能拓宽人生的边界,抵御时间的消磨。“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诚愿跳出狭隘窠臼,发个人之光,燃生命之火,用田野的力量关照社会、改造社会,担负新时代青年之责。
★ 阿巽:
大概是被现实或假想的条条框框束缚得太久了,“自由”一词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不仅指向身体,也通往心灵。很多时候,我倾向于暗暗怀疑所谓的成见,却没有勇气表露自己的观点;抑或是憧憬着释放自我的快意,又依旧埋头跳入设定好的程式中。
《海鸥乔纳森》中的故事却大不相同——即使成千上万的海鸥都甘于平庸,无视飞行的快乐,海鸥乔纳森依然没有选择顺从迂腐的传统,而是揭穿鸥群畏缩不前的耻辱,进而拥抱振翅飞翔的欢愉。
乔纳森挑战鸥群奉为圭臬的信条,并非是在推倒“神坛”,而是在表达自我,超脱曲解的桎梏,最终融入了自己热爱的天地。由此,我也相信这个时代包容多元的存在,包容每一个愿意追逐自由天空的生命,进而踏上探寻真我之旅。
★ 凉叶:
要说印象很深的书,那一定要从童年时期读的书里去寻找了。也并非说伴随年龄增长所阅读的书籍不带有启迪性,只能说越长大读书的目的就越复杂,纯粹的因为想读书而去读书,并且刚好读到一本能引起共鸣,从而产生醍醐灌顶之感的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故而于我而言,那样纯粹而给予心灵启迪的书当属小时候读的《阿狸的梦幻城堡》。这本书带给了我最初的关于死亡的认识。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死亡是一件很可怕很冰冷的事情,但这本绘本是这么描述死亡的:你看不见他们,但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你在书房学习时,他们在花园散步;你在花园散步时,他们在厨房煮晚餐……从那时起,我便认为死亡是另一种意义的团聚。死亡教育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但我认为它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这本书通过温暖的方式进行了死亡教育,带给一个小女孩的是勇气、平和、成长和珍惜。
■ 撰文/阳江日报记者 李柳枝
■ 摄影/阳江日报记者 梁文栋
新闻推荐
4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阳江港码头,只见码头上的起重机将一个个集装箱起吊到货轮上,运货车辆在码头与货场间来回穿梭,一派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