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肥力 育良种 产好米
■ 阳江日报记者/林显军
清明前后,穿行在阳江的乡间沃野,处处可以看到一片生机盎然、如火如荼的春耕春种景象。近日,记者走访阳江市多地,发现春耕生产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展现出一派新气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良种出好米,农民种粮更有赚头
在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80后”农民易志强去年将大米卖到了深圳、广州,每公斤的批发价就达10元,成为了农户之间口口相传的美事。
“这个不是一般的秧苗,是用省农科院选育的稻种育出来的,品种名叫“19香”。”4月7日,易志强驾驶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排排娇嫩的秧苗瞬间便扎在水田里。
易志强卖往广深市场的大米,就是产自这一品种的水稻,稻谷收获后,加工出来就是广东人爱吃的丝苗米。“19香”更是丝苗中的精品,有米粒细长、晶莹剔透、口感细腻香糯等特点,而且产量不低,亩产接近500公斤。
“我今年早造种植300亩的‘19香’,200亩的本地香粘。”易志强说,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大米。从去年开始,他就采取这种丝苗与本土品种搭配的种植方式,既能提高效益,也能保障销路。
海陵试验区观堂村的村民也尝到了新品种的“甜头”,今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4月10日,该村900亩合作经营基地的稻田大部分已完成插秧。“去年种了600亩,每个品种都供不应求,亩产值超过2000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基地就引种了丝苗品种“19香”和“美香粘二号”,以及东北的水稻品种“珍珠香”。经济效益提升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也跟着提高。
农机提效率,大户流转土地放心干
今年,大户卢昌荷将水稻种植面积从300亩扩大到了800亩,这是他以前想过但无法实现的事情。
农村请帮工越来越难——这是他不敢扩大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人工插秧,一个工人一天能作业一亩多,就算用10天完成,也需要聘请10多个工人。”卢昌荷说,每年这个时候,全家人都要上阵才勉强能应付。所以近10年来,他种植的面积也没超过300亩。
4月8日,在阳东区红丰镇新塘村,卢昌荷已经完成了500亩新流转田地的插秧,仅用了7天时间。站在田埂望过去,秧苗整整齐齐一片翠绿。他对这片田地甚是满意,平整度高,田块相对较大,很适合机械化作业。
“之前的300亩稻田地块零碎,插秧机作业效率低,我就请人用无人机播种。”卢昌荷告诉记者,前些天,两个小伙子带着无人机来到田地,将谷种装进农业无人机搭载的箱子,再起飞喷洒到田里。他们从清晨忙到傍晚,就完成了300亩的播种。这种新的播种方式让卢昌荷啧啧称奇。
让卢昌荷不再烦恼的,还有阳江市近年兴起的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他聘请的专业无人机作业团队,就是由一群“80后”“90后”小伙子合伙经营。负责人陈刘淼说,他们的业务范围涵盖施肥、喷药、播种等,根据作业类型和田地情况收取服务费。在阳江市各地,一批配备了各式农业机械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在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后,也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在红丰镇潮观村,种植大户黄伯初今年开始“试水”工厂化育秧的模式。“我们引进了育秧播种机,效率比单纯人工育秧提高3倍,成本节约了三成。”黄伯初说,在提前完成自己的1000亩稻田的育秧后,他今年还为周边的农户提供秧苗。随着设施的完善,以后秧苗的供应能力还会大幅提升。
减少化肥量,绿色种植带来好效益
今年化肥价格普遍上涨,种植大户蓝大宙却一点都不忧愁。
去年,他和一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合同,按照企业规定的绿色标准进行生产,企业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统一回收谷物。种植过程中,企业为农户统一提供有机质生物菌肥、植保物品、保险等,最后以谷物折算抵扣。
在3月初耕耙田地的时候,蓝大宙就运回了有机质生物菌肥,对400多亩稻田进行全面改良。他说,底肥占了一造水稻近半的用肥量,往年春耕一次就要施用超10吨的化肥,按照今年的价格,买化肥就要3万多元。
“年年光施化肥,‘地力’越来越差,肥越施越多,成本也越来越高。”蓝大宙说,不少农户都有这种感觉,地越种越“硬”,要维持高产,只能靠施用更多的化肥。农户也知道搭配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好,种出的稻米更香,但是成本更高,短期也看不到收益。
要让农户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关键是要有市场的引导,让绿色种植方式有市场溢价。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在阳春开展的“绿色香稻”合作种植计划,通过垫付前期的投入,让农户打消顾虑,再依托企业的销售渠道,让绿色健康的大米卖出好价钱,农户能赚到更多的钱。
阳东区北惯镇丹台村的种植大户何孙南则摸索出了一套“减肥”种植模式,既不增加成本,又提高了产量。
在水稻收割时候,他把秸秆打碎,喷洒腐秆剂后就地还田腐熟,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了减少填埋有机肥的作业量,他购置了施肥机械,每小时就能作业20亩,而且播撒均匀不成块,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有机肥增加两成,化肥减少两成,但产量提高了一成。”何孙南说,单单施用化肥是方便一时,科学施肥涵养“地力”,前期会比较花心思,但长久来看是越来越省心。
左上图:北惯镇台丹村机械化春耕插秧。
谭文强 摄
新闻推荐
阳江日报讯(记者/王雄基)近日,阳东区红丰镇麻汕村村民冯先生致电阳江日报“民生热线”,反映该村供水主管道连通两年多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