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变身革命史迹馆 激励后人奋进新征程 沙溪镇申明亭革命史迹馆展现该村奋勇抗日历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开馆前,沙溪籍抗日英雄杨子江的女儿杨苗丽夫妇与杨子江胞弟杨奇的女儿杨冬阳一行回到家乡,捐赠了一批杨子江生前物品以及杨奇旧物,丰富了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廖丽君介绍,98岁高龄的杨奇老前辈亲自题写了馆名。
史迹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展示的丰富翔实内容将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文/本报记者 查九星 实习生 陈琳琳 通讯员 张炜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忆往昔
●革命精神薪火流传
“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影响,申明亭人很早就开始追随革命的步伐,1911年11月6日,不少申明亭乡民参加了辛亥香山起义。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中,都有着申明亭乡亲的身影。”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的年近七旬的申明亭乡亲杨仲予老人告诉记者,“七七事变”次日,中共党员缪羽天与杨子江在永厚、申明亭联系杨少希、缪菁等人成立七八剧社,走上街头演抗日剧、唱抗日歌,宣传活动遍及沙溪、大涌、横栏一带的村庄。
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的中山市抗日史料显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山的学生、教师就纷纷走出校门,走上街头,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二区隆都村立小学校长梁尚川自编《讨日檄文》作为教材,供学生朗读。中山县立女子中学校长萧悔尘成立救国分会,发动教职员为抗日捐款。不少在广州读书的中山籍大中学生也纷纷回乡开展抗日宣传。在广雅中学、广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等校就读的欧初、周增源等组成战社,利用寒假回石岐、沙溪的时机,演唱救亡歌曲,演出抗日话剧,向群众宣传抗日。
1938年9月,中共中山县委决定由杨子江回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二区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杨子江返回到二区后,接收了缪菁、陈照深两个党员,共同组建了党支部。1939年开始,支部逐步在进步青年中发展党员,直至1941年,先后发展了近30名党员。杨子江的家亦因此成了中共二区支部的活动地址。
●抛头颅洒热血保家乡
“男儿有志向何方,投笔从戎上战场。道德文章天下事,头颅热血保家乡。”这是史迹馆内镌刻的杨子江的一首诗,表达了当年视死如归的抗日决心。
1938年冬,杨子江、黄石生、缪羽天等中共党员在二区发动青年,以七八剧社为基础,成立二区青年抗日救亡工作队。中共二区支部还到申明亭乡校发动师生,组织申明亭乡抗日救亡工作团。杨子江等还把两个组织的成员,分别组成救护队、宣传队,壮丁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张贴墙报、画报,散发抗日传单,演出《兄妹开荒》《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唤起民众抗日。
在史迹馆正中的一面白墙上,陈列着“申明亭籍革命烈士芳名录”,有数十位为抗日而牺牲的本土革命烈士姓名、照片和简介,沙溪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炜逐一向我们介绍着他们的英雄事迹。
1939年7月9日至10日,日军进犯中山县境叠石、全碌至特沙、金钟一带,烧毁民房260多间。二区人民奋起抗敌,中山守军与二区各乡民众自卫队即开赴前线御敌作战。杨子江等召集二区抗日青年战时工作队及各乡救护队、妇女会等救亡团体开赴前线开展战地救护、劳军等工作。申明亭抗日工作团副团长杨少希带领救护队员奔赴灾区现场抢救挖掘伤亡群众。不料敌机盘旋向灾难现场再投二弹,年仅16岁的救护队员杨丽容不幸中弹牺牲。
1944年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同年4月12日,中队长黄石生带领小队长苏伟棠、警卫员杨北可前往沙溪墟桃源茶楼约见客商,商谈为部队筹集粮饷时被顽军彭河部围攻。黄石生等3人临危不惧,奋起突围。在毙伤数敌后,终因敌众我寡,3人壮烈牺牲。
●红色教育激励后人
距史迹馆仅有两三百米距离,位于沙溪镇中兴村亭际社大街6号的杨子江故居如今也修葺一新,这个当年的中山抗日游击队二区中队队部旧址于2007年6月被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革命遗址,2019年3月被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记者来到这个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90多平方米的老屋。屋里一应布置按照旧时的陈设,房里的墙上挂满了杨子江和杨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
张炜介绍,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和照片,许多都是去年11月份杨子江和杨奇的亲属送过来的。当时杨子江的女儿杨苗丽女士带来了杨子江生前上百张老照片、文章手稿和生活物品等珍贵历史资料。杨苗丽女士当时接受沙溪电视台采访时激动地说,得知家乡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常高兴,所以从家里把有关的东西送过来,以此支持家乡建设,希望老一代的革命精神能够传扬下去。
在一旁不时给记者做介绍的杨仲予老人也高兴地说:“我们从小就听这些革命故事,如今能够把这里变成党史教育基地,我们感到很自豪很光荣!”
看今朝
●办起厂子,富了村子
除了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外,申明亭人还自豪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村是中山市最早引进制衣厂的村子,正是在他们创办的几家制衣厂带领下,使得服装产业在沙溪遍地开花,如今已成为沙溪的主导产业。
杨仲予老人对此特别有发言权,他说自己是亲眼看着沙溪的服装产业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穿过村中杨氏大宗祠前面的广场,来到一栋外表深灰色的、水泥外墙的三层小楼前,大门上写着“申明亭制衣综合工艺厂”,边上标注为“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建造”。
申明亭村村长杨志伟告诉记者,1979年春节,几十名香港乡亲组成的回乡团回到申明亭。在座谈会上,大家都希望家乡富裕起来。当时香港很多乡亲是做制衣行业的,香港同胞杨玉维认为可以发展制衣业,引起大家共鸣。“杨玉维出钱出力,发动海外乡亲帮助建立起了申明亭村第一个企业,当时名字就叫申明亭制衣综合工艺厂。”这也是中山市第一个“三来一补”的服装企业。
“香港乡亲杨玉维积极发动海外乡亲,捐赠制衣设备并从香港请回制衣师傅培训村民,培养了一批制衣人才。”杨仲予感慨着当年创业的艰辛,工厂的制衣设备一部分由侨胞捐赠,一部分是外商投资。海外乡亲又集资了40万港元,先后购进柴油机、发电机、衣车、反领机等设备83台,基本形成了一条缝纫服装的流水线,海外乡亲又筹集资金捐建了新厂房。1981年,申明亭制衣综合工艺厂斜对面建起了三层楼的高富制衣厂,面积达1600平米。后来很多沙溪开办服装企业的制衣老板、技术人员都是从这两个厂出来的。
通过开展服装来料加工业务,改革开放初期申明亭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根据统计,1983年两间制衣厂的加工收入达71万元,占申明亭工农业收入的64.7%,全村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制衣业生产。1983年全村总收入达110万元,比未办厂前增加了6倍多,人均收入560元,提高近7倍。从此,申明亭由穷乡变富乡。申明亭村的集体资产也迅速增加,为商业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金。申明亭村沿着隆都路建了很多商铺,还兴建了申明亭宾馆、雀鸟轩酒楼、假日酒店等,工商业齐头并进。
●以衣为媒,推动沙溪服装产业发展
看到了申明亭村的变化后,许多中山的海外华侨纷纷回乡办服装厂,大量承接外贸订单。沙溪镇为他们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从税收、土地、厂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制衣厂家上规模、出效益、创牌子。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沙溪的服装业产值已达10多亿元。而此时的中国,服装产量和出口量都已跃居世界第一。
成立于1992年的通伟服装公司,早期是一家贴牌加工型企业,老板是澳门人邝活源,他从沙溪开始了自己的服装代工生涯。当时企业主要承接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国内品牌的加工单,“当时,沙溪已经有了休闲服业态,只是工厂不多,布料、布碎交易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批发市场仅有西郊小商品市场。”邝活源回忆。以通伟制衣为首,一大批服装加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落户沙溪,这是沙溪休闲服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时间代工小企业急剧增加,客商云集,源源不断的订单从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飞来。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和腾飞的时期,从1994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服装生产大国,服装加工出口量占世界的50%。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新的名词“休闲服装”逐步在市场上流行了起来。
全称为“2000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中国著名休闲服装展示展销周”的第一届休闲服装博览会,于2000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在沙溪镇休闲服装城举办,“休闲服装看沙溪”也成为服装业内的流行语。第一届展会参展企业289家,其中,港澳台和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朝鲜等境外企业77家,共签订投资项目280项,总投资额12.3亿元,签订贸易成交合同562宗,成交额25.5亿元。通过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的举办与推动,沙溪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服装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产业实力显著增强,沙溪休闲服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及至2008年,沙溪镇有服装企业1779家,是1999年的4.6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7家,产值超亿元的21家,从业人员近8万人,服装业产值为140亿元,占工业产值的72%。全镇服装产业链完善,产业环境配套齐全,拥有与制衣相关的纺织、漂染、机械配件等500多家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织造、整染、面料到成衣、销售相配套的系列化生产,拥有与服装生产销售相配套的面辅料及缝纫设备等专业市场。
展未来
●打开幸福
生活画卷
申明亭村位于沙溪镇西北部,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开始,杨姓人就开始定居在此。因乡绅杨仲玉建一座“申明亭”,商议乡事,后世子孙即以亭名作为村名。800多年过去了,杨姓家族所在的申明亭村已身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因服装而享誉世界。
在服博会的带动下,沙溪的服装行业实现了10年的飞速发展,成为沙溪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从2010年开始,沙溪镇把提升服装业的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镇政府和服装企业又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近几年来,沙溪从“文化创意”“设计研发”和“电子商务”3大领域切入,深入推进本土服装产业走向创新之路。2017年,沙溪镇的时尚服装小镇入围中山市首批特色小镇名单。未来沙溪将继续以服装产业为经济发展主体,以打造“时尚服装小镇”为动力,以提高服装产品质量为核心,着力打造中国服装“质”造强镇。
从2月份召开的沙溪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今年沙溪将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全力服务产业重构、城市重构。沙溪镇党委书记徐成彬在会上讲话指出,沙溪要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跃升契机,要以“中山西城市新中心”“深圳西产业首选地”两个新定位俯瞰大湾区,将自身发展融入全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格局之中。
可以预见,一个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画卷正在申明亭村、在沙溪镇徐徐展开。
记者
手记
让孩子们铭记历史
记者从申明亭革命史迹馆采访出来时,恰巧碰到对面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成群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往来穿梭,欢声笑语不断,朝气蓬勃。看到这一幕,让我们感慨不已:当年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正是为了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希望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革命史迹馆的落成让我们能够更直观面对历史,能够更好地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正如杨志伟介绍,为了不让孩子们忘记历史,村里每年都会不定期组织一些参观和讲解活动,让学生们传承革命精神。今年沙溪还将结合建党100周年,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举办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根据统计,中山市有革命老区村庄201个,截至2018年底,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和自然村的变化,全市老区村变为184个,分布于17个镇街的58个行政村或社区居民委员会中。记者希望越来越多的村镇能把村中的革命历史遗址变成永久纪念性的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申明亭抗日英雄
杨子江(1918—1998)
沙溪申明亭村人。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乡组织成立读书会、话剧社等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山二区支部书记,一、二区工委书记,杨子江中队中队长,二区中队指导员,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政训室主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阳江县委首任书记,粤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等。
喜作诗词,1996年出版《杨子江诗词》。1998年8月7日在广州去世。
杨奇(1922年出生— )
著名报业人,沙溪申明亭村人,杨子江弟弟,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接受党组织安排到东江办报。在东江游击区历任《新百姓报》编辑、《东江民报》主编,东江纵队机关报《前进报》社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香港创办《正报》,1947年初协助乔冠华创办新华社香港分社,后任《华商报》董事经理、代总编辑。
1949年10月,参与筹办《南方日报》,任《南方日报》副社长、总编辑。1957年参与创办《羊城晚报》,并任总编辑。曾任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香港新华社宣传部部长、秘书长,后任香港《大公报》社长。
新闻推荐
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假期正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