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先生的亲笔回信

羊城晚报 2021-02-03 11:59

□陈伯坚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血气方刚,梦想奇杂,在中学执教之余,忽然想到学写小说。自恃熟记不少古文,读过颇多名家小说,还知道些自以为“特别有味道”的生活故事。定了个趣致题目,解剖两篇心仪的“短小说”——从篇、段、句、词、字到标点、主题、风格特色,然后就想拆鱼煮粥,不信写不成东西。

敢想敢干,非常尽力。接连8个星期几乎投入全部业余时间,4次重写,累到发烧,终于写出大约5000字的短篇小说。很得意。想不到,本校就有语文老师看不上眼,认定“不像小说”。一番思考之后,放弃投寄报纸杂志,居然鼓起不知何来的大勇气,直寄当代文坛巨匠——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先生,附信“敬请指教”。

自制大信封放进街边邮箱。回校路上,忽然感到羞愧难当,十分后悔。然而生米已煮成熟饭,邮箱铁面无情,大信封取不出来了!

心情无法平静的两周多过去了。一天上午,校工突然用铁皮喇叭筒在楼下大叫,说,邮局邮差送大信封到校长室……其时心情难以言说。最希望是那自制大信封原件退回,但我看到的竟是淡黄精制羊皮纸、大红边框、左侧竖排“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的大信封,中行明标本人姓名……几乎发晕,难以想象。

颤着手指打开大信封。大喜过望,一页雪白十行纸上,竖行写满端正漂亮的硬笔楷书。也许是秘书手抄。右上角“陈伯坚同志”,左下方有茅公毛笔亲签:茅盾。兴奋莫名,差点要跳起来,又忍住了。细读信件全文,内中最动心弦、最感珍贵、一生不忘的金句是:此小说“题材不够尖端”。

当代大文豪、文化部长亲阅无名小辈小说习作稿,并加上评语。一时间,此事在阳江教育界很有些震撼。数天后的周末,甚至有多位乡间中学语文老师冒雨步行70余里来校造访,为求一阅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信函手迹。本人自然有求必应,乐于分享。分享之余,共享者无不惊叹,此位文坛巨擘对文学小字辈的极致关心。

又几日,实在意想不到的动人事再度光临。第二封文化部红框大信函寄到。髙兴开封,是茅公致本人毛笔信原件,字迹光丽潇洒,银钩铁划,圆熟可亲,一丝不苟。实乃一件有生未遇的高尚大礼物。

我把信笺贴胸捂住,踱步回房,闭目呆坐足有半个钟头。其间,思绪飘飞。续后冷静下来,再三研读信函意涵,才自省,阔什么!最多是茅公没说你那篇东西不是小说,亦没说你不宜写小说。

有资深语文前辈对我说,那“六字金言”,你只要牢记,会用,勤用,会影响你一生一世,直至推动你成为一个作家。“作家”这名堂,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社会上,尤其在青年心目中,是相当光彩辉煌以至神圣的。当年,毛主席号召:“向科学进军!”周总理指示,搞尖端科学要坚持不懈。茅公提倡文学创作要搞尖端题材作品,让作者着眼于关系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的人物故事,可见其大家胸怀眼光。

新闻推荐

新江北路与石湾北路交会路口解封

阳江日报讯(记者/吴梦媚)好消息!市区新江北路左转入石湾北路市财政局门前路段实施的临时交通管制,因市政工人日夜加班加点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