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案精选

阳江日报 2021-02-02 21:14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提案人:许宝廷吴自江何俊威蔡传俊邱丽奋

案由:阳江市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招生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较薄弱;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让家长、学生改变思想观念,消除“重普高轻中职”的思想;增加资金投入,购置必需的教学设备,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功能场所,提高职业教育的保障能力;科学设置专业,根据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合理配备专业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多渠道全面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专业的优秀人才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训、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阳江市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全覆盖。

在佛子岭建设阳江革命历史纪念馆

■ 提案人:李联德

案由:1958年,阳江市在白沙圩花果山上建立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1988年将其迁至白沙街道佛子岭,1997年至1998年重新修缮。纪念碑周边设施简陋、杂草丛生,江城区委区政府提出重新修整并扩大建设,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一些工程搁浅。

建议:把建设阳江革命历史纪念馆纳入阳江市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中,加大市财政支持力度,争取省的支持,同时整合社会资金,合力打造阳江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传承基地;部门联动,整合资源,深度挖掘阳江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素材,向全社会征集阳江革命历史史料和革命烈士光荣事迹、遗物(包括复制品),为纪念馆建设提供素材。

除了运用史料,还要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革命烈士形象和历史事件,培养一支优秀的讲解队伍为参观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通过革命历史知识讲座、学术研讨会、舞台剧、朗诵比赛等,多渠道将红色基因和廉洁作风深入人心、融入血脉。

打造省级示范研学基地

■ 提案人:敖锦清

案由:目前,阳江市有研学基地7个,其中省级示范研学基地3个,市级4个。这些研学基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研学旅行未能全面铺开,主要表现在基地知名度未能打响,开馆率较低,接待人次少。

建议:打造专业化的研学基地,扶持具有红色传承、特色产业、传统文化、本地技艺等有潜力的项目,高标准投资建设省级示范研学基地,争取打造更多对接大湾区和示范区的专业化窗口;继续鼓励、打造新的中小学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探索发展研学旅行,并加大对队伍机制健全的研学旅行基地资金扶持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研学基地,研究出台鼓励推行市内研学旅行的相关制度、措施,积极支持中小学研学旅行建设工作;帮助省级示范研学基地开发研学教材,明确把优质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课程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并充分利用市内优秀师资力量,建设高素质的研学导师队伍,打造研学旅行品牌效应。

建设曾庆存气象公园

■ 提案人:致公党阳江市委员会

案由:阳江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曾庆存是阳江市一张鲜亮的科学文化名片。阳江需要一个场所,全面介绍曾庆存院士的求学经历、研究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讲好阳江故事。

建议:把建设曾庆存气象公园作为科普文化惠民工程,纳入阳江市“十四五”规划,市财政设立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公园建设。政府主动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和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院校的合作,争取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与扶持,共同推进曾庆存气象公园建设项目尽快落地。

要科学合理规划,以曾庆存院士取得的杰出成就为主线,建设成一个集气象监测、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气象生态创意、休闲观光、亲子教育等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可将现有的髻山气象公园命名为“曾庆存气象公园”,进行深度开发,在现有场地设备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扩容提质,塑造名人气象文化品牌。

完善合金材料产业链

■ 提案人:民革阳江市基层委员会、谭家光、严超俊、敖道象、杨严

案由:阳江市五金刀剪原料七成来源于市内15家带钢企业,由于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政策的调整,这些企业因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被迫关停,致使购买运输成本增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钢也无法被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建议:加快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工信部门政策扶持,加快引进新合金企业落户阳江市,不断丰富阳江市合金材料供应品种和渠道;加快推进阳春市新型建材(特种钢)及铸管铸件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省支持,尽快建设综合性钢铁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加快编制落实相关财政预算方案和建设发展规划,抓好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方案等。完善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做好科研目标、研究内容、目标成果等的规划,借力省委组织部“扬帆计划”,深入实施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大批量人才,不断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稳就业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 提案人:民建阳江市委会

案由: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影响群众就业,特别是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难度更大。目前,市政府成立了稳就业保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本区域内的就业问题,形成“稳就业、保民生”合力。

建议:助力企业招工,通过粤省事、政府网、报纸、电视台等多种方式发布招工信息,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平台帮助群众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开发乡村保洁员等兜底安置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岗位。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提供“云课堂”线上培训,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对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对农民工,可采取网络招聘、定向劳务输出等手段,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加快城南城北公办小学建设

■ 提案人:致公党阳江市委员会

案由:近几年,阳江市在城南、城北分别新建了公办小学绿地小学、共青湖学校,受疫情影响,两间学校的工程进度停滞,招生方案尚未落实与公布。适逢二胎开放,城南、城北片区内的住户对小孩上学问题尤其关注。

建议:绿地小学和共青湖学校是关系到阳江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一项重要民生项目、民心工程,建议加快城南城北公办小学建设,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理念,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充分考虑办学规模、功能布局等因素,促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进度,了解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调度解决,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督查调度和部门协作,全力保障项目按时完成并投入使用,切实缓解片区住户子女入学压力。相关部门尽快确定招生方案,并适时公布,以便城南、城北片区的家长提前规划小孩就读事宜。

打造“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游径”

■ 提案人:谢圣略 曾小清

案由:近年来,阳江市积极开展海丝主题文化建设,突出阳江文化名城的海丝文化主题,海陵岛建成了以“南海Ⅰ号”为龙头的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但其他县(市、区)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建议:加大对海丝文化名城的建设力度,统筹整合全市海丝历史文化资源,重点规划沿海和漠阳江沿岸海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并依托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发展海丝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业,打造“阳江沿海海丝文化游径”,彰显阳江建设海丝文化主题特色。

充分发挥“南海Ⅰ号”的龙头作用,优化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片区布局,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产业创意园和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景区;充分利用漠阳江沿岸海丝历史文化资源,连接沿岸海丝文化历史遗址;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海丝文化遗产,丰富阳江海丝文化内容,依托“阳江沿海海丝文化游径”规划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 提案人:民建阳江市委会

案由:近年来,阳江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农村社会陋习多,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等。此外,乡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力投入不均衡,文化阵地功效发挥不足,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也造成了乡村文化产业化起步慢、发展难的局面。

建议: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文化建设阵地的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支持民间文化能人的创作、生产活动,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乡村文化设施提质升级,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基层文化功能场室设施,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注重培育乡土文化、乡贤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健康良性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文化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突出地域特色,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地,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推动阳江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发展

■ 提案人:民建阳江市委会

案由: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面广、类型丰富、独具特色,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人普遍年龄偏长、后继乏人的困境。目前,阳江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工艺技艺类非遗传承人17名,他们平均在60岁以上,年龄超过70岁的占总人数将近一半。

建议:加强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宣传,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精准施策,建议发放专项补贴,保障非遗传承人生活,凡经申报并认定的传承人都应列入保护范围,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利于民间手工艺人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传承,重点做好后继人才的“传、帮、带”工作,抢救性发掘传统风筝制作等特色非遗项目,通过开设培训课、一对一言传身教等形式传承给后人。做好非遗传承人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全面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充分发挥高校在非遗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设立相关学科,制定传承人高校研修培养计划。

整理/陈子玲 梁驰

新闻推荐

寒假模式开启今年本地游更受欢迎

阳东区东平镇飞龙寺金山植物公园落羽杉一片“火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关山月故居随着寒假开启及春节假期临近,“旅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