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防疫路上坚定前行;他在辖区内守护一方安宁;她在家庭中撑起一片天;他在做公益途中马不停蹄……他们对2021年充满期待 克难求进 未来可期

中山日报 2021-01-01 07:07

2020年载着战疫的往事,匆匆离去……仿佛一夜间,历史的车轮就把一个充满希望的2021年悄悄地送到我们身边。

过去的一年,尽管疫情肆虐,但梦想的脚步没有因此而停滞。有人逆流而上,阻击病毒的蔓延;有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滋养心灵;有人放慢脚步,修剪欲望,追逐最想要的生活;更多的人,则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新年伊始,本报记者走访了8位市民,他们虽然无法代表所有的我们,但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医生李建伟

市民对疫情不可掉以轻心

李建伟是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内科ICU主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申请驰援湖北。但是,考虑到他拥有17年的抗击“非典”、禽流感、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疫症的救治工作经验,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请他留守中山,组建中山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组,并担任组长,同时还承担着全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筛查工作。

2020年2月1日中午,经他会诊后确诊:中山市出现第一例危重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一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此时,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的治疗仍缺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文献及实践经验。他顶着巨大压力,一直坚守在救治现场,期间从未回过家。最终,他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一患者成为广东省首例、国内也比较少见的能顺利脱离ECMO后又完全康复的危重症患者。李建伟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对他进行表彰。

新的一年来临,李建伟最大的愿望是疫情能够尽快结束,不至于耗费更多医疗资源和医生的精力。当然,眼下他还是建议市民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对疫情不可掉以轻心。经历过这次疫情后,他也希望同事们对ECMO加深理解,并在技术和业务上有更多的突破,更好地服务病人,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

消防员张昊明

希望市民平安度过一年

对于市消防支队小榄中队消防员张昊明来说,2020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年初,疫情暴发,张昊明将全部精力放在执勤战备和疫情防控工作中,连续工作40多天,承担起营区防疫措施的落实工作。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后,他仍然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出租屋等场所开展消防和疫情防控宣传,组织参与各类消防宣传活动800多个小时。

2017年,19岁的张昊明从老家连云港入伍,成为中山市消防支队小榄中队一名消防战士。入伍第二年,小榄镇联丰社区某住宅楼有人准备跳楼,张昊明奉命前往处置。突然,男子不听劝阻,纵身跃下。生死关头,张昊明用自己的身体作垫背接住跳楼男子。男子保住了生命,张昊明留下了十级伤残。

“群众有难,我不能不救!”张昊明说他至今也不后悔。几年中,他先后被评 “中山好人”“2018年度南粤十大网络正能量榜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守护中山市民的消防平安,是我们每个消防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张昊明说,新的一年里,自己的愿望是付出多一些,辖区的火灾少一些。也希望新的一年,市民更加注意居家用火、用电的安全,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社工廖先勇

让我们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2020年12月30日,社工廖先勇还在阳江市阳西县参加省民政厅组织的“牵手行动”公益服务项目。三天的时间里,他和阳江本地社工一起,把米、油、棉衣等慰问品送到35户残疾女童家中。当晚,他马不停蹄赶回中山,次日又投入到坦洲镇“博爱100”公益服务项目中。

2020年是廖先勇步入社工行业的第8个年头,这年,他再次进入中山民政局资助的社工初级督导名单,为神湾镇社会工作站提供督导服务。8年的工作历练让他对社工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他让许多社工“小白”在这一年中快速上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于我而言,这也是一个成长最快的一年。”廖先勇说。

社工越来越被社会了解和认可,但依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眺望新的一年,廖先勇说他会继续坚守在公益路上。同时,他也期待有更多有志之士加入社工队伍,助无助者前行,给无望者希望,让我们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民警杨永新

希望辖区变得更加和谐

1996年,21岁的湖北籍青年杨永新从部队复员后成为大涌公安分局的一名警察,常年扎根一线。从警20多年,从死亡线上拉回20多条生命,而且无一失手,去年获评“中山好人”。

2020年,杨永新继续在基层发光发热,为辖区居民提供最优质的警务服务。他和他所在的旗南派出所收到了群众送来的6面锦旗,警务工作也得到大涌公安分局的高度肯定。

对杨永新来说,2020年又是沉甸甸的一年。他和队友一起,先后两次赶到突发现场,从死亡线上拉回可能消失的生命;与时间赛跑,阻止多起电信网络诈骗发生,避免群众损失;他还急速赶赴火车站,成功劝返一名离家出走的孩子;他尽全力做好辖区居民之间的矛盾调解工作,确保辖区群众生活平安稳定。

新的一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努力工作,使辖区变得更加安宁和谐,居民安居乐业,这样一来,自己肩头的担子会轻一点儿。他个人也有一个小愿望,希望大学刚毕业的孩子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喜欢的工作。

农业致富人单万里

期待改变农场单一种植现状

从2014年开始,依靠农业致富的单万里已经在港口万华农业农场拼搏了6年。2020年年初,单万里准备把农场150亩老品种“玫瑰红”火龙果,换种成新品种“四季红”,希望来个“满堂彩”,结果遇到疫情,计划不得不推迟。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品种好不容易下种,结果又遇到连续高温和降雨。虽然期待中的“满堂彩”没有到来,但新品种经住了考验,相比以往的老品种增产25%,疫情之下,也算是个丰收年了。当火龙果植株遭遇高温水浸时,单万里把这看作是与自然灾害的一次“深度交流”,让他摸索到更好的种植和管理方法,明年单万里计划将农场内所有火龙果植株全部进行矮株化种植。

说到新年愿望,单万里希望能顺利推动农场股份制改革,拿出自己部分股份,吸引志同道合的农民朋友加入,将农场单一的种植销售模式,改成复合型农业模式。一产卖果、卖苗、卖技术;二产则对火龙果进行深加工,量化生产果干、果酱、饮料等产品,扩宽销路;三产则是依托大南生态旅游岛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农业休闲观光采摘。

在校大学生谭修杰

毕业前完成公益项目交接

95后男生谭修杰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2018年10月,他得知学校“薯小乐”公益创业团队招新时主动加入,随后成为新一届“薯小乐”项目的负责人。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成员促成两个农业扶贫实体项目,并依托项目开展了多次公益扶贫活动,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红赛道省级铜奖。作为学校唯一一个进入省级决赛的青红赛道项目,此次获奖让团队深受鼓舞。

新年来临,谭修杰最大的愿望是能赶在毕业前将“薯小乐”公益项目对接好,方便下一届学生继续开展工作。因为2021年6月份他就要离开学校了,谭修杰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继续在这个项目上发光发热,增添新元素,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患者家属井艳红

希望丈夫能尽快好起来

2020年12月8日一早,担心一夜后,南区恒美村村民井艳红还是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丈夫高昆亭身体的癌细胞正向肝部转移,需尽快做化疗。无奈之余,井艳红再次向政府、向社会求援。政府有关部门着手为高昆亭办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数百位热心市民一周时间捐助超2万元,希望就像一束炽热的光,再次照亮一家人前行的路。

经过半个多月的化疗,目前高昆亭已回家休养,肚子胀、吃不下、疼痛难忍的症状已经得到缓解。“他现在还能自己下地走几步,整个人也精神了不少!”井艳红说,为鼓励丈夫坚强面对疾病,配合医生做好化疗,她经常对丈夫说,永远都不要说放弃,因为孩子还小,需要父亲的陪伴。

尽管生活有许多的不如意,甚至有些残酷,但对于新的一年,井艳红还是充满期待。她认为国内疫情控制得好,经济会很快好起来,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当然,她更希望丈夫能尽快好起来,继续带领一家人走向更好的明天。

加油站工人廖志浩

新的一年能还清助学贷款

2016年,廖志浩一家因病致贫,被纳入省里的建卡贫困户。大学4年,廖志浩是靠助学贷款支撑学费,生活费除了每年政府补贴和哥哥帮助之外,还需自己勤工俭学贴补日常开销。2020年7月,在中山扶贫干部夏文锐的帮助下,廖志浩在中山市西区的中石化西河加油站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2020年12月17日,和往常一样,廖志浩到加油站上班。与以往不同的是,油站领导第一次给他安排了夜班。“刚开始上夜班,有些冷,加油的人也比较少,感觉不太适应。”不过,在同事们的鼓励下,几天后就适应了。廖志浩说,最初考虑到他是新人,油站一直没有安排他上夜班。

“对于现在的工作,我很满意。我也希望新的一年能尽早把助学贷款还完。” 廖志浩说,自己暂时没有在中山定居,但工作却在中山,心中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新中山人了,也非常感谢中山扶贫干部对他家的帮助。

时间无法重启

你我可以改变

2021年的第一缕阳光,透过5摄氏度的云层,照耀在山河大地。无论你身处何处,晨光熹微的洋洋暖意,已然扑面而来。

我们刚刚挥别了过去的一年。这一年每个人都毕生难忘,魔幻无常,奇峰突起,暗流涌动。我们坐在河堤上目睹了整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鞋已湿,有些人已随滚滚潮流逝去。个体如是,时代亦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如一艘航船驶入新的海域,一些熟悉的规则不再适用,一些旧有的法则土崩瓦解。

每个人都置身于一个无形的思维空间。在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固化认知里,一思一行容易以自我为圆心,以目力所及为半径,颠覆与重构,是不可接受的。于是,这一路走来,“重启2020”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时间真的重启,生活是不是还会沿袭原来的节奏?事实上,时间如流水,有痕而不能往复。不如把目光聚焦到新的一天、新的一年,从改变自身做起,让2021和2020,有本质上的大不一样,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改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因为疫情,我们的许多行为习惯已经悄然改变,比如不吃野味,比如更加注重公共卫生,等等。变与不变,其实只在一念之间,却能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社会更加文明美好。更为重要的是,在狂风暴雨袭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因为无常而卑微,没有因为困境而退却。总有许多平凡但坚强的人,牢牢站在暴风中心,为我们遮风挡雨。这一簇簇小小的光点,如同黑夜中的流星,为我们清晰描摹生命之光、人性之光,让我们更加深信制度之力、科学之力。我们抹干脸上的泪痕,站到直面考验的身影里,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

面对崭新的未来,或许你还是紧张、不安,焦虑或无奈。但不要紧,新的一年已经到来,那遥远天际钟声,敲响的是认知不确定世界的警醒,敲响的是我们内心沉睡日久的期许。时间无法重启,你我可以改变;因为无法重启,所以必须改变。去吧!去跑一场耐力极限的长跑,去换一身没有舍得“剁手”的新衣,去给尘垢叠积的座驾洗个澡,去赴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打开一本被时间证明为经典的书……还有,你是不是忘了,有多久没和家人一起,浪掷浮生、不问世务?那么,就把这完整的、崭新的一天留给他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不必在乎呢。在未知世界里,总有一些是时光黑洞里永恒的增量: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等你归家的那盏灯火,打开门孩子扑入怀中的笑脸;天灾人祸的命运前,风刀霜剑的相逼下,陌生人递来一个口罩,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你只需要相信,善意与善意永远能握手,勇气与勇气终将会面。

所有极不平凡,都是一个个平凡相加而得;一切宏大叙事,都要落到具体而微的个体。悲观和乐观不是仅存的选项,你还可以选择让自己强大起来,并时刻做好准备。“当风从海上吹过的时候,它认不出航海者的心情,却能认出高高矗立的帆。”人生本就是一场未知的游历,万物维新,求是为归。愿你迎着朝阳力争上游,伸手握住一束新鲜的曙光,那此刻裹掖和温暖你的,也必会照亮他人。

冷启迪 郭锦润

统筹:卢兴江

采写:本报记者 卢兴江 王蔚然

见习记者 陈雪琴 见习生 陆倩柔

摄影:本报记者 缪晓剑 文波

余兆宇 卢兴江

新闻推荐

5000余名选手欢乐开跑

阳西沙扒月亮湾半程马拉松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