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公斤蜂蜜滞销愁坏蜂农

阳江日报 2020-11-26 11:05

本报记者/谭兴孚

蜂箱里的蜂蜜早已成熟,但老罗不想去收了。今年受疫情影响,屋里入罐的200多公斤蜂蜜还没有销出去,让这位养了54年蜜蜂的老人一脸愁容。

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阳春市合水镇高流河村谷邦自然村的老罗家看到,他在自家房屋后的树林里养了110箱蜜蜂。记者刚走进这个养蜂基地,便听到头顶“嗡嗡”作响,抬头一看,一大群蜜蜂正在树顶上空聚集……

“不好!这是蜂群要分家……”老罗喊道,赶紧叫上从东莞休假回来的三儿子罗立壬出来收蜂。没过一会儿,这群蜜蜂开始往山林里飞,飞了大约100米,钻进了树林里。

老罗父子提着两根长长的竹竿和一顶草帽,往树林里追去。老罗说,天气好,蜜蜂繁殖快,蜂箱里的蜜蜂多了或者产生了新蜂王,蜂群就会分家,如果没能及时收回,这些蜜蜂就会飞进山林,变成野蜂。

父子俩一路小跑,追上了蜂群。他们看到蜂群停留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距离地面约五六米高。老罗观察了一番,接着把草帽绑在竹竿上,缓缓伸向蜂群,但蜂群没有进去。老罗让儿子在另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把树叶,轻轻拨弄蜂群,蜂群飞散开来,这时蜂群好像受到某种“召唤”一样,纷纷钻进草帽……老罗父子小心翼翼地收回竹竿,帽子里已经爬满了蜜蜂,聚成了一团。老罗提着这“一帽子”的蜜蜂高兴地往回走。这时记者才发现,老罗竟没有穿鞋。

回到家中,老罗把爬满蜜蜂的帽子放进一个新的木质蜂箱里,轻轻盖上盖子。这时才向记者解释这出“帽子戏法”的奥秘,原来他在草帽里涂了蜂蜜,草帽形状像窝,这样就能吸引蜜蜂进去。

今年78岁的老罗,24岁就开始养蜂,刚开始只养几箱,收获的蜂蜜也不愁卖,附近的村民就能给他买完了。后来越养越多,年轻时身体好,老罗或把蜂蜜挑到镇上卖,或在各个乡镇圩日到集市上售卖。但是这几年,老罗年事渐高,腰腿不便,没办法出去卖蜂蜜了。

去年冬天,老罗收获了200多公斤蜂蜜,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又遇上疫情,至今仍原封不动地放在屋里。

“卖得出就是钱,卖不出就是塘泥……”看着自己辛苦劳作收获的蜂蜜卖不出去,老罗很是心疼,却又十分无奈。一罐罐香甜的蜂蜜积压在家中,老罗的“甜蜜事业”多了几分苦涩。

“我爸年纪大了,管理力不从心,兄弟姐妹都不在家,也帮不上忙,心里干着急。”罗立壬告诉记者,父亲养了大半辈子的蜜蜂,当年也是靠养蜂养活了一家人,近几年他身体大不如前,儿女也劝他退休,但他舍不得,纯当兴趣在养。

“按照市场价,这个原生态蜂蜜是卖160元/公斤,我们可以便宜点,卖120元/公斤,希望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帮我们买一些。”罗立壬表示,父亲年事已高,站久一点就会腰痛,已经无法继续养蜂。他和父亲商量后,打算把现有的110箱蜜蜂也转让出去,价格为每格60元(含蜂蜜),一箱有5-8格不等。

如需购买蜂蜜或蜜蜂的市民,可以致电本报“民生热线”:13380860001;或直接联系罗立壬:13714025301。

左上图:老罗在收取蜂蜜。

谭兴孚 摄

新闻推荐

潭水秋植尖椒畅销省内外

本报讯阳春市潭水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尖椒生产。今年9月,该镇种植的秋植尖椒5300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