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美食记忆

阳江日报 2020-10-19 09:02

对于在鼍城生活长大的70后群体而言,漠阳江边的河堤老街无疑是童年时期最具诱惑力的去处。小时候,每逢父母说要带我去河堤时,我便立刻垂涎三丈,心花怒放。

物质匮乏年代,在孩童眼中,河堤是零食的代名词。每年春节前跟父母去河堤购买年货,是小孩子一年一度的狂欢时节。凉果、麻糖、猪油膏糖、五香花生、爆米花、油角、切酥、炒米饼、鸡仔饼、咸酸……各式各样的零食批发档长龙般排列在街道旁,琳琅满目,引人流涎。许多摊档为了招徕生意,都慷慨大方的允许顾客先尝后买,此刻勿论孩子们的欢欣雀跃与大呼小叫,纵使是平日最省俭的父母也往往忍不住引诱,慷慨解囊,来一场亲子美食购。大人小孩沿着骑楼长街,一路吃,一路选,一路购,甜、酸、甘、辣,各种味道轮流在舌尖上绽放,长街处处流转着浓浓的亲情、甜蜜与欢乐。

童年时期,城区极少酒店,请客吃饭几乎都是直奔河堤的餐馆。开设在河堤一带那些骑楼一楼小餐馆,店面都很简陋,没有任何装修,本色的木桌木椅,烧腊、卤水、白切类的熟食是主打菜肴。尽管卖的都是最平民化的本地吃食,品种不多,制作方法简单,然而食材新鲜,色味俱佳,而且物美价廉。一碗猪骨汤,一斤白切鸡、一份卤水拼盘、一碟白灼青菜、一盘焖狗肉、一份白灼蚶仔,再搭配一份鸡油捞粉,便是一顿难得的丰盛大餐了。其中最出色的是白切本地鸡,出品水准普遍皆高,鸡味浓郁、鸡皮爽脆,肉质弹牙、鲜嫩多汁,屡吃不厌。还有鸡油捞粉,河粉烫熟后浇上一勺鸡油,倒入点酱油,撒些炒熟的白芝麻,简简单单,却油而不腻,咸香爽滑,吃后唇齿留香,念念不忘。各家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招牌酱汁调料,或是秘制卤水或是独家酸甜辣汁或是自制芝麻油,搭配着各类白切肉食来吃,更加入味,益加彰显食物的鲜美。小餐馆都是临街敞开店门营业,就餐桌椅旁边就是街道,用餐时人声鼎沸、人来车往,然而周遭的喧哗嘈杂丝毫无损食客们吃饭的欢愉,反而倍添聚餐的热闹喜庆和人间烟火气。路人经过时,常常忍不住驻足,观望评论一下桌上菜品,给好酒量者点个赞。倘若刚好碰到是熟人,更是欣然应邀落座一起举杯畅饮,乐也融融。

那时的河堤也是阳江人唯一的宵夜食堂,夜间热闹并不亚于白天。沿河道路随处可见宵夜的露天小摊档,每个食档所售各异,烧烤、生滚粥、云吞面、炒河粉、猪肠碌、牛头皮、炒田螺……随你所好,任君选择。一张长木板、一盏汽灯、一个移动小炉灶、七八张小板凳,组成一个简易的小食档。灯火绰约,食物的香气和烟火气相交织,空气中油香弥漫,路人闻之无不垂涎三丈,食指大动。三五好友围坐在小摊上,品尝美食之余,说说笑笑,释放一天的劳作疲惫。其中,卖牛头皮的摊档最受热捧,价格低廉又可一尝肉味。煮熟了的牛鼻子、牛耳朵、牛下巴、牛头顶、牛脚筋、牛脚皮等等,油光可鉴,整整齐齐摆放在木板上,顾客选好后,档主挥刀砍下,切得薄如纸片,排在碟子上,再配上一小碟白醋和一小碟辣椒酱,送到顾客面前,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喝一口土炮,咬一口白切牛杂,抬头满天星光,身旁清风徐来,是何等快意人生! 夜间卖糖水的流动小推车也深受欢迎,豆腐花、杏仁茶、芝麻糊、绿豆海带……地道的粤式砂煲糖水,用料充足,香甜滋润。滚烫的杏仁茶,打入一个生鸡蛋搅散,香甜无比;豆沙肉,碎碎的肥猪肉丁跟绿豆沙长时间熬制后融为一体,口感超级嫩滑。喝完小酒后,再去吃一碗糖水解解酒,离开前还不忘记打包几碗糖水拎回去跟家人分享。本地最纯正的风味和浓浓的人情味,都在河堤里绽放。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河堤饮食日渐凋零,早已不复儿时的繁华热闹,唯剩几家老字号依然坚守,给怀旧的人们偶尔前来寻找回忆。然而,那份独特的美食气息却一直深深萦绕在心中,经久不散,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增强身体素质 加强联谊交流

市政协举办羽毛球联谊活动启动仪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