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镇上,生活方便多了”
[摘要]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拆迁安置户喜迁新居
■ 本报记者/杨辉南
“这是客厅,这是厨房……”一进门,刚搬进新家十多天的王世常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安置的新居,“我家10口人,分了400多平方米的房子,占地200平方米,都已经装修好了。”
10月15日下午,在位于阳春市八甲墟镇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区,记者看到一排排房屋规划得整齐合理,道路宽敞平整,工人们正忙前忙后,按照村民的想法安装门窗、家具。安置区总面积114.75亩,共247户,总投资1.3亿元,区内配套建设有公共管理楼、垃圾中转站、文体活动场所、停车场等。移民房屋为每两户一单元,前后房屋路宽8米,户型分别为占地40平方米、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140平方米。
王世常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人20平方米的土地和修建第一层楼房的费用不用花费一分钱,第二层收取一定的成本费;村里老房子拆迁补偿款62万元,再加上青苗和拆迁补助费等,一共有将近100万元;项目以每亩耕地每年4000多元的生产安置补助永久性补给村民,全家12亩耕地,每年有48000多元的收入。“既为我们安了居,又为我们乐了业。”王世常对拆迁安置非常满意。
“从山沟沟搬到镇上,生活方便多了。”王世常介绍,门前是宽阔的水泥路,附近有超市、小学,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以前最麻烦的是接送小孩上学,来回一趟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可以说学校就在家门口了。”说到此,王世常对安置工作再次表示感谢:“不然,我们现在还在山脚下住着。”
沿着乡间道路,在王世常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他的老家高屋村大列自然村,这里四周山高林密,道路狭窄弯曲,已经是残砖剩瓦,一片狼藉,几台推土机和挖掘机正马不停蹄地赶工。王世常指着一堆残砖说:“这就是以前的房子,前面是村道,一下雨路就变得泥泞。”他说,自己一辈子想走出大山,现在也算改变命运了。
“接下来,会继续完善安置区的设施设备,督促好施工方解决好村民反映的房屋问题,让村民住得安心放心。”八甲镇副镇长周湛秋介绍,安置区主要承接八甲镇高屋村更口、大列、石祥、塘角、塘面等自然村247户村民入住,安置人口1120多人,已在9月20日交付使用,目前已有130多户移民入住新居。在国庆中秋期间,镇征地工作组放弃休假,投入到移民房屋拆迁工作中,共拆除房屋131户,加快了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进度。
左上图:位于八甲镇墟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区整齐的楼房。谭文强 摄
新闻推荐
9月20日是第32个“全国爱牙日”,阳春市口腔医院举行大型联合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