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刀剪产业“三惊喜”是“双循环”的成功实践

阳江日报 2020-10-09 10:02

国庆、中秋双节前夕,记者走访海关部门获取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同时,走访陈世添、冯汝琼、张勇军等阳江刀剪行业企业家,感觉他们激情依旧,新气象令人振奋。总结起来,当前,阳江五金刀剪产业正在“双循环”新格局下转型升级,至少有三大惊喜:一是今年1—8月,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影响,在外贸行业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全市五金刀剪产品出口额同比保持了6.7%的正向增长,单8月份同比更是逆势猛增超四成。二是浙江张小泉进驻阳江设厂,阳江金辉收购北京百年老店王麻子,全国名刀三地鼎立的格局被打破,阳江刀剪笑傲江湖。三是鸿丰实业潜心改变阳江刀剪小作坊生产、工艺科技含量低的局面,自主创新研发出数控砂带磨床机器人,挺进打磨工序科研“无人地带”,斩获5项发明专利、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国内外刀企带来了技术革新。(相关报道详见本报9月30日04版)

8月21日,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不惜用一个整版报道这个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的品牌重塑之路。

阳江五金刀剪匠,真争气!

阳江刀匠有底气。

展开阳江地图,东西南北中,都有阳江刀企的分布。面对市场浮沉,东西南北风,阳江刀企总能绝处逢生,调整适应力强。放眼国内外,不管鲁川粤扬闽浙徽湘菜系,还是欧美西餐,阳江刀都是中外大厨的好帮手。

这个底气源于群众的首创精神。阳江人有向海而生、乘风破浪、自力更生、乐观兼容的海洋性格。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没有国营大工业的基础,阳江人硬是在外向型经济中开辟出民营企业大半壁江山。从一两家国营小刀厂开枝散叶为远超1500家企业的产业集群。金辉钟敏、十八子李积回、鸿丰陈世添、永光张锐宗、巧媳妇冯汝琼、银鹰麦桥……阳江刀匠承前携新,披荆斩棘,获誉无数,将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等一系列国字号品牌揽入囊中。

这个底气源于党群政企的共同铸造。一个产业的兴盛,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搭台培育。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今年已是第19届,是全省12大节庆活动之一。多位企业家对党委政府积极支持构建全产业链条的举措表达由衷的感激和赞扬。陈世添、冯汝琼等企业家说,如果包含联体经营的小微刀企统计,阳江五金刀剪企业要远超1500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虽然不像某一家超大型企业那样对财税集中贡献,但在阳江经济社会中却有着连结千家万户的重要地位。这很好地诠释了阳江为什么是一座藏富于民的城市,为什么人均GDP能在粤东西北处于前列。当前阳江五金刀剪产业仍然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主战场之一。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就明确把五金刀剪集群转型升级作为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地重要举措加快推进。

这个底气源于市场的磨砺。近期阳江刀剪国内国际贸易双线飘红,说明阳江刀剪是“双循环”新格局新形势下取得实效的一个例子,虽然有因疫情影响订单集中释放和防止后面不确定因素而提前采购的市场表现,但总体说明市场对阳江刀剪的刚需仍在。无论欧美采取什么贸易壁垒,其全产业链条也难以短期形成,阳江刀剪就像几十年来扎根大地并无数次考验了土壤气候的“本地树种”,不是一朝一夕或挪个地方随便可以培育,也不是一时的风吹雨打就能撼动。市场是最好的向导与磨刀石,阳江刀匠经历无数次市场的磨砺,总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阳江刀匠有豪气。

这份豪气体现在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上。创业之多艰,绝不是如小品里把大象装进冰箱分三步那么轻巧。无论是金辉刀剪收购王麻子的品牌重塑之路,还是鸿丰实业自主创新工业机器人的多元创业,都是阳江刀剪领军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次创举。《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金辉刀剪品牌收购过程历经“385轮竞价,为这一天准备了很多年”。鸿丰实业老总陈世添在与笔者的对话中也同样使用了“倾尽所有”“孤注一掷”等词语。阳江刀剪企业家为创业倾注的心血能够想见,所体现的豪迈气概和决断力、定力相比其他行业精英毫不逊色。

这份豪气体现在对全产业传承发展的担当和情怀。逐利是企业的本质,同行竞争分歧也是常有的事。但同守一方水土,同处一个产业协会,企业家对阳江对行业倾注的感情无容置疑。冯汝琼高度评价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协会在共性技术分享、固废处理环境保护、产业文化营造、小微企业帮扶等方面所作的努力。陈世添认为,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应有更高的格局,为产业的传承发展多出一份力。原来打磨工序污水横流,飞屑伤人,工作效率低下,工种处于后继无人的局面。工业机器人在环保、安全、高效、成本等方面彻底解决了刀剪生产“卡脖子”的问题。“当初毅然决然去做这件事情,除了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有几十年来对这个行业的责任和感情”。

阳江刀匠有静气。

这份静气来自发展路径的自信。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下,阳江刀企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巧媳妇20多年深耕国内市场经营自主品牌的经验,冯汝琼认为,目前行业形势总体供大于求,一窝蜂选择内销或外销都不现实。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仍需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同样面临其他行业名企跨界做刀剪作赠品的“蛋糕切割”,以及电商平台等新零售对实体企业的价格冲击。企业是否转向经营自主品牌或继续代工贴牌,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资金实力、产品特点、渠道资源等,不能简单理解为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关键要把握机遇实现错位发展、错峰发展。

这份静气来自苦练内功的定力。对于王麻子、张小泉等品牌落户阳江带来的影响,企业家普遍持乐观态度。这对产业集群是一次整体的提升,在共性技术、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集散地效应等方面都有取长补短的积极意义。竞争无处不在,外部也面临重庆大足、浙江龙泉等刀剪产业后起之秀的挑战,但竞争才能激发企业做得更好。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粗放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当前进入了细分合作的时代。企业兴替是丛林法则,阳江刀企唯有苦练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份静气来自对政策导向的信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地。加快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符合党心民意,党委政府将在构建创新平台、维权中心、融资渠道、品牌宣传、人才搭建等全产业链条的举措上加大力度。政企同心同德,必然共铸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阳江海陵岛大桥项目拟12月通车

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通讯员沈高严华)昨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海陵岛大桥项目已完成主线路基交验,进入路面面层施工,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