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探向世界的触角
成长课重温小学课文5
我珍藏着全套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多年过去,这些书本依然存善如新,没有一丁点折叠过的痕迹,只是里面的纸张有些泛黄。我知道,我阻挡不了岁月对它们翻来覆去的阅读。每次放假回家,我总要如数家珍地翻开它们,细细回味我久违的童年:小時候诵读过的文字,现在重读一遍,是什么作出了改变?是标点符号还是段落大意?
在尘封的上世纪80年代,在闭塞的海疆小镇,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犹如电子游戏里的地图,是一点一点地打开来的,而未开发的区域保持着大片的黑暗和神秘。
语文课本,尤其是介绍地理的课文,俨然成为我认识外面世界的一道桥梁,也指引着我,向世界探出好奇的触角……
泉水 小溪 江河 湖海
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小溪里。
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江河里。
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第8课
“聚滴水以成江海”。这个道理,我是多年以后才逐渐明白到的。在当时,我只从这篇课文中领会到一种递进关系:小溪比泉水大;江河又比小溪大;而海洋比江河更大……此文好就好在,它不说教,只呈现。这样的文字自然难得。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篇关于小河的课文,也写得挺好,特别是它的插图,小河的形象采用了拟人手法。只可惜,轮到我们念的时候,它被删掉了。从网上搜索回来,放在后面,权当是一种记忆的补充吧——
《小河流过我门前》:“小河流过我门前,我请小河玩一玩。小河摇头不答应,急急忙忙去浇田。//小河流过我门前,我请小河站一站。小河摇头不答应,急急忙忙去发电。//小河不肯玩一玩,小河不肯站一站,一分一秒也不停,日日夜夜奔向前”……
海南岛,鲜花盛开
长江,柳枝发芽
大兴安岭,雪花飘舞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第9课
了解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是从这篇课文里。当时我们也感到奇怪,为什么课文里屡次写到的下雪,我们这里却无缘见到。祖国地域广大的现实,造成了认识上,特别是季节、天气认识上的不对等。我猜想,这也许就是后来导致教材有“地方版”的缘故吧。
如何表现咱们祖国的广大呢?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无需夸张,只摆事实。比如赶上“海南岛鲜花盛开”这一事实,同一时间里,长江两岸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呢?“柳枝才刚刚发芽”,大约差了大半个月;而再往北,是大兴安岭,那里“雪花还在飘舞”,正值隆冬时节呢。一南一北,竟然相差了整整一个季节,咱们的祖国够辽阔吧?
所以这一课,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认识到祖国有多么广大,而是我们学到了一些对比手法,来加强文章的表现力。从那时起,这东西便影响了我们,并跟随我们一生。
燕子飞回来了
春天到了,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
飞呀,飞呀,她们飞过大海。小燕子往下一看,奇怪地问:“妈妈,海面上哪儿来那么多铁塔?”妈妈笑着说:“孩子,那是井架,工人在开采海底的石油呢。”
……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看图学文第15课
燕子南飞,秋去春回,人是物非。这个“非”,是一番新景象。
燕子,我喜欢的形象。在农家,麻雀不受待见,但燕子却是农人的朋友,白天帮忙捕捉害虫,夜晚栖于檐下,关系堪称守望相助。我喜欢燕子,倒不因为它们是益鸟,而因为它们是春的使者,为我带来春天的消息。每到南风吹暖,它们便第一时间出现,翻飞在田野的上空,并且越聚越多,在呢喃,在欢舞。
那个时候,学校已经开了学。每次我上学经过田野,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飞累了的燕子,集体休憩在电线上面。它们一只紧挨一只,像五线谱上黑色的音符,站满了一排。那画面可真是经典与难忘。如果画下来,或者拍成照片,就是名副其实的《春光曲》。
说到歌曲,倒有那么一首流传久远的儿歌,歌名就叫《小燕子》。歌曲是这样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1956年六一儿童节,王路创作了这首儿歌并发表在《长江文艺》上。1957年,作曲家王云阶将儿歌略作改动后,谱曲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此后,这首《小燕子》便传唱大江南北。歌曲旋律悠扬,优美动听,在一问一答之间,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而歌唱的内容,则与本篇课文不谋而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
祖国的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第13课
今天,我阅览了《西沙群岛》这本连环画册,深刻地了解到富饶美丽的明珠——西沙群岛。
西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资源丰富、景色瑰丽。岛上有“鸟的天下”之称。大鸟成千上万,海滩上遍地是鸟蛋,比养鸡场还要多,在产卵季节,俯拾即是,这真是一绝。西沙有这样繁多的鸟类,形成了我国重要的鸟肥矿藏,有些地方的鸟粪还厚达一公尺呢!
当海退潮时,不仅有美丽的贝类,甚至有用一片壳就可以做小朋友的洗澡盆的大海蚌,还有在沙滩上下蛋的大海龟。海上的资源就更丰富了,盛产五颜六色的鱼群,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这里还生长着巨大的鲨鱼和鲸鱼,还有高等哺乳动物——海豚。
西沙的海底世界更美丽,透过清澈的海水,就可以看到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水底花园”珊瑚世界了。
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资源多么丰富,西沙群岛真是一座宝库,像一颗颗明珠在海面上闪闪发光!(日记:1992年11月14日,星期六,晴)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第30课
这一课,我在念村小的时候几乎没有印象。后来转到镇里去复读三年级,才对当中所描述的景象产生共鸣。或许在场,更能感同身受。所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课文中的“小城”就是我学习和居住的海滨小镇——阳西县溪头镇。
溪头镇位于粤西,临海,有一个大岛屿与之隔海相望,那就是游人如鲫的阳江海陵岛。相对于海陵岛的热闹,溪头镇安静而悠闲,偏坐于岁月一隅,缓缓谱写自己的“小城故事”。在我的印象中,那些情景交织到一起,早已分不清哪是真实,哪是课文了。
“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这一节,记忆照搬课文,真实的情形的确如此。惟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们这里没有军舰,因为不是军港,而再远一些的海陵岛闸坡港就是,暂且让记忆拼接一下吧。
有海就有海滩。镇上的海滩已变成了一个大码头,我的记忆就时常流连于此。清晨时分的码头最热闹,大小渔船回港,海产品一筐筐摆满了一地,有金枪鱼、马鲛鱼、黄花鱼,还有龙虾和花蟹……人们围在一起讨价还价,过秤,交货,把货物运往市场。鱼鳞的光点在晨光中闪烁,整个码头被鱼腥味笼罩着,久久不能散去,像那些苍蝇或围观的闲人。
回到小城的生活中去。课文中,小城到处飘满了植物的馨香。“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公园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而我的记忆也大抵相同,特别是对粮管所大院里面的那棵影树久久不能忘怀。
“在院落的中央,有一个水泥圈着的大花坛,一棵巨大的影树从中拔地而起。随后,树冠向空中散开,盖住了院子一半的天空。当地称为影树的树种,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叶子为羽状复叶,微风吹来轻盈荡漾,在夏日午后的阳光下,地上的树影显得特别美丽,我怀疑它的名字由此而来。它结的果有点像皂桷树,扁扁的一串。……我的同桌有一大本邮集,每次做完作业,我们就会坐在影树下把玩邮票。”(摘自拙作《溪头镇,镜像时光》)
最后的结论,一是“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二是两者的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据考证,课文描写的真实之地叫“广州湾”,位于粤西的一座海滨城市——湛江。作者林遐。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作者的背景,资料甚少。不过,倒有一个叫“林遐”的作家,只是其为北方人,与课文前面交代的“我的家乡在广东”不符。
这多少让我有点儿惆怅。岁月如烟,终使一篇文章隐佚了作者。不知课文中的那座海滨小城是否美丽如昨?甚幸的是,小城依然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美丽着,像一个永恒的幻象。
新闻推荐
中国联通阳江市分公司东风三路营业厅。随着5G时代的开启,创新·与智慧同行——阳江联通深入落实“聚焦创新合作”战略,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