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阳江日报 2020-09-17 01:06

[摘要]我市扎实推进村民小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本报记者/王静

秋日午后,记者走进阳东区东城镇丹载村三舍自然村,村中的庭院窗明几净,路旁的农田和池塘生机盎然。党员中心户许开敏来到村民许来家中,对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政策进行宣传,收集反馈意见,这一幕是村民小组规范化管理的缩影。

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是连接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阳江市积极探索推进村民小组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党建引领工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引导村民参与自治,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通党群联系“最后一米”

随着农村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党员学习教育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逐渐突出。2019年,丹载村村民小组第二支部成立,分为6个党小组,实现了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做好乡村治理‘最末梢’的工作,就是要把党的全面领导延伸到‘最后一米’,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传递到基层一线。”丹载村党委第二党支部书记许继笋表示。

按照“五有”标准,各个党小组加强阵地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开展“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设置“党员示范岗”,将“党员中心户”作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延伸和有效抓手。“他们不仅来家里宣传政策,还征集大家的意见,让我们参与村务管理。”三舍自然村村民许来告诉记者,他家里遇到困难,就会联系党员中心户,对方都会尽量提供帮助。

以往丹载村常有房屋乱搭乱建、基层工作落实难等现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过程中,各个党小组对接各自然村,党员们走村入户加强宣传,动员村民提供线索,引导大家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村民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参与度明显提升,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水平得到优化。今年以来,全村未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案件。

目前,全市9664个村民小组中设立党支部2160个,其中单独组建722个,联合组建1438个,有效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有效覆盖。

以乡村“善制”促乡村“善治”

村规民约遏制低俗之风,庭院“小花园”美化乡村“大花园”,仅一个月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围绕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城西街道阮西村新围自然村加强村民小组管理,建设了村民小组办公场所,推行村民小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民事民治、民事民办、民事民议。

2019年,新围自然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两个村民小组进行分工协调,积极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发动村民对房前屋后进行清理,建设庭院“小花园”。村民小组之间“比学赶超”,利用微信群宣传典型做法,通过公告栏通报工作进展。针对“三个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仅涉及一个村民小组的事项,采用简易程序,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向村民小组延伸,提高决策效率。仅1个月,全村就完成了“三个三”工作。

村民小组长是连接村党组织、村委会与村民群众之间的天然纽带,新围自然村采取“老带新”模式,促进年轻村民小组方迅速成长,发挥“领头雁”作用为村民服务,接受村民监督。同时,注重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的村民小组长队伍。“村民小组长每年参加两次培训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结合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村民小组工作规范化、有序化推进。”阮西村党总支部书记阮太平表示。

规范“三资”看好农民“钱袋子”

阳春市春湾镇自由村高村自然村原本是个落后的贫困村,依靠优质的自然资源,引进两家企业,成立了高村乡村旅游公司,建设连片花海、优质玫瑰葡萄、采摘园,完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展销等服务设施。其中,租赁土地、鱼塘、森林的费用及景区门票收入分红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多元。

村民小组的家底变厚了,资产和资源变多了,“三资”管理成为农村基层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村自然村将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纳入农村“三资”平台管理,加强组级账目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设立财务监督员,规范审批权限。财务监督员将经济分配所得分发给四个村民小组长,再按规定发放给村民。村民小组资金和资产的使用由全组村民采用民主决议的方式决定,确保每一笔账目都是“明白账”,实现集体利益和农户收益的共赢。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有助于减少村民内部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村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高杏芬告诉记者,村民小组长在“三资”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农村各项任务中“挑大梁”。现在,村民小组长平均每人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的固定补贴和一些奖励补贴,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心中感觉温暖,工作中干劲十足。

新闻推荐

小微企业享受“续”出的惊喜

建行阳江市分行急企业所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