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风枕浪 向海谋生

南方日报 2020-09-06 06:47

8月17日凌晨1时许,父亲张良发和大哥张友喜将起网捕捞的海鱼拉上甲板。

买好生活用品的张友旺和母亲杨换娣搭乘接驳小船前往自家渔船准备出海。

由于吊塔太高,张友旺利索地爬到塔顶穿绳。

白天不打渔休息,是一家人最放松的时刻,大家坐在船尾吃饭。

凌晨1点,受海底水流影响,起网时发现渔网打结卡住无法进行起吊操作,张友旺一家人连忙用力拉绳索解网。

经过8个小时的捕捞,一家人最终只收获不到500斤的鱼,除去人工、油费,这次出海所剩利润不多。

8月16日中午12时许,随着开渔号角的吹响,张友旺家的渔船跟着上千艘渔船浩浩荡荡驶出阳江闸坡渔港,开启新一轮的大海捕捞。

扫一扫看更多渔民

向海谋生的影像故事

“机头一响,黄金万两,鱼虾大信”,8月16日中午12时许,随着开渔号角的吹响,轰隆隆的马达声响彻阳江闸坡渔港,为期三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宣告正式结束,上千艘渔船扬帆启航浩浩荡荡驶向大海。队伍中的张友旺如往年一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并配上出海的视频,视频里他光着膀子,驾驶着渔船向大海进发。

14年前,15岁的张友旺跟随父亲第一次出海捕鱼。如今成家立业的他与父母、大哥共同经营一条80多吨的铁壳灯光渔船,以捕捞鱿鱼为生。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他不敢冒然出海打渔,收入骤减。“太久没出海,船都快生锈了。”友旺跟记者调侃道。

随着疫情的稳定,开渔当天,期盼已久的张友旺赶了个早。天色微亮,安顿好快2岁的小女儿,他就和母亲杨换娣前往闸坡农贸市场采购出海的新鲜食材。离中午正式开渔不到4个小时,张友旺催促着母亲快点上船,希望能赶在大部队前面讨个好彩头。

中午时分,海陵岛艳阳高照,海面风平浪静,经过3个多小时的航行,渔船顺利到达红鱼排附近海域的捕捞点。按照习俗,先做打渔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母亲烧香祭拜。

傍晚19时许,太阳落下,天色暗下来,对友旺一家人来说,一天最忙碌的时刻才刚刚开始。此时发动机启动,渔船两侧共100盏1千瓦的灯泡依次亮起,附近海面亮如白昼,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只张开“双臂”的巨型昆虫。“今天是开渔后的第一天捕捞,亮足两个小时到9点再下网,多吸引点鱼群过来。”张友旺信心满满地说。

强光下,一群长嘴鱼不停地在船旁游弋,鱿鱼则不时浮出海面。此时已是九点一刻。“开工”,张友旺对着正在床上睡觉的大哥喊道,大家快步走到甲板更换雨衣雨鞋。“熄灯”,海面顿时一片漆黑,只留下甲板旁的几盏小灯常亮,把四周的鱼群全部集中过来。“快,赶紧下网!”张友喜不停地催促着今年第一次出海的大舅哥阿光,十多分钟过后,渔船被渔网包围,形成一个30米长、50米宽的围网。

待渔网合围后,一旁的母亲迅速将缆绳缠绕在滚轮上快速起吊。“你怎么不看网的,有几条马鲛鱼被吊到上面去了,松一下绳子。”着急的父亲张良发责备母亲杨换娣渔网收得太快。随着张友喜和阿光将网兜拖到鱼箱上方,鱿鱼、长嘴鱼、马鲛鱼、海里鱼倾泻而出。站在船舷旁的张友旺表情凝重,“这网大概100多斤,太少了。”

虽然开局并不满意,但今年赚钱不易,一家人决定通宵备战。最后经过近8个小时的作业,只收获400多斤鱼。张友旺给记者算了笔账,今晚收成大概5千元,除去油费、雇的人工,这次出海差不多保本。“但也好过没有,今年生意不好做,钱难赚。”他安慰着自己。

通宵作业,劳累过度的阿光瘫坐在甲板上久久无法起身。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天亮了,驾驶舱的对讲机不时传来未来几天台风天气的交流声,出海打渔40载的父亲张良发明白安全最重要,最终决定还是先回港避风,顺便把新鲜的鱿鱼卖个好价钱。

返回闸坡的途中,海上乌云密布,风浪开始变大,张友旺靠着船舷注视着远方,他说打渔就是这样,有时一晚打几万斤,有时连油钱都不够。

“这条路自己选的,输了都不要哭”,朋友圈的备注上,张友旺这样写道,对29岁的他来说,祖祖辈辈向海而生,虽然工作危险,但上岸无法从事其他行业,只能继续坚守。他说,希望下一代不要再从事海上捕捞工作。

图/文南方日报记者肖雄陈锴进石磊黄进

统筹秦文纲王辉

新闻推荐

阳江市本周持续高温最高37℃

受台风“美莎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