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扎」出非遗传承新路
组员在一起研究风筝制作技巧。
学员精心在风筝上进行彩绘。
削竹料很讲究用刀功夫。
精工出细活。
梁治昂为学员讲解削竹青的要点。
梁玉泉教学员扎制风筝骨架。
与亲手制作的风筝合个影。
学员在风筝场体验放飞。
走进阳江市风筝馆,仿佛进入了风筝的世界。墙上挂满了双桃、蜻蜓、蝴蝶、老鹰、灵芝、龙等形态各异的风筝,让人目不暇接。
馆内二楼的培训室,工作台上放着画笔、刻刀、剪刀、竹篾、纱纸、涂料、胶水等材料,参加阳江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风筝)培训班的学员们,正跟着省级非遗传承人梁玉泉、梁治昂等老师学习风筝扎制、风筝糊裱、风筝彩绘等技艺。
“老师,怎么固定竹子?”“老师,我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学员们认真学习制作要领,不时地向老师提问、求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一位学员正忙着做一只老鹰风筝,他拿出一副刚扎好的骨架和几片纸稿,纸稿上画着老鹰,还未糊到骨架上,却让人感觉到那份栩栩如生。
“其实做风筝并不复杂,但要做好,就考究功力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梁治昂说,别看小小一只风筝,里面的学问大得很,要做到飞得高且外观夺人眼球并不容易。从竹子的选取、劈削、扎制,到图样绘制、裁剪、糊裱、组装、调试,直至风筝最终成型上天,都有门道可究,每个环节都关系着风筝能否飞得高、飞得稳。比如,竹青的粗细、长短,定点、糊纸的位置等都对风筝的成功放飞至关重要。
阳江作为南国风筝之乡,风筝的制作、放飞有悠久的历史,“阳江风筝”项目于2005年被收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在市风筝馆举办了阳江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风筝)培训班。来自全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近150名教师分三批参加培训,学习风筝概述等理论知识以及风筝扎制、风筝糊裱、风筝彩绘等制作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员们制作的一只只各具特色的风筝新鲜出炉。“在接触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只有深刻领悟到它独特的结构和制作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阳江风筝制作技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学员们表示,要把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带动更多人关注风筝文化,并在放飞风筝的运动中享受乐趣。
雨后几分闲,景色更宜人。学员们将承载梦想的五彩风筝放飞天空。清风徐来,天上风筝,荡荡悠悠,欲飞欲落,放风筝人喜自乐。
■ 图/文 梁文栋
新闻推荐
以沐足馆、休闲会所为掩护组织提供涉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