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园健康驿站隔离的日子:他们见证疫情防控中的温暖与感动为境外来(返)深人员提供短暂驻留的温暖港湾
[摘要]为境外来(返)深人员提供短暂驻留的温暖港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部分隔离人员因政策理解和生活习惯差异,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和不适感,工作人员则用24小时的细心、热心、贴心服务温暖每一位“归家人”。
罗湖区竹园健康驿站作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自启用以来,翠竹街道办、区卫健局、区应急局、翠竹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日夜守护,为境外来(返)深人员提供短暂驻留的温暖港湾。近日,记者采访了4位曾经在这里接受医学观察的隔离人员,听他们讲述发生在竹园健康驿站的“隔离不隔爱”故事。
90后姑娘用抖音记录温情每一刻
香港姑娘张乐怡是竹园驿站第一批入住的医学观察人员,90后的她性格阳光开朗,是一名“抖音”达人,隔离期间几乎每一天都被她用视频记录了下来。4月18日,张乐怡经深圳湾口岸入境,通过第一次核酸检测后入住竹园驿站,虽然已经提前知道要集中隔离14天,但坐在开往驿站的大巴车上,她的第一感受还是不安。
“到达竹园驿站后,工作人员发放‘温馨提示’和‘健康礼包’,把具体的流程细节都向我说明清楚,心里立马踏实下来了。”张乐怡说,到达驿站后,立马有专人对接,向她讲解隔离期各环节流程及注意事项,并把她拉入同一楼层组建的微信群里。
入住后,张乐怡发现竹园驿站对医学观察人员的关照体现在很多有温度的细节上,每间房安装的独立无线宽带、数字电视,还送上下午茶、水果和零食……这些都被张乐怡记录在抖音视频里,“家人朋友看到我发的视频都会比较放心,我也有朋友在其他地方隔离的,对比起来竹园驿站的服务的确是让人倍感家的温暖。”
有不理解和不满意的地方,张乐怡也会经常提意见,起初,为保障医学观察人员饮食安全,竹园驿站除酒店餐饮外,只提供4家外卖餐厅供选择,在张乐怡的提议下,调整到了10家外卖餐厅。为严格疫情防控和保障医学观察人员安全,驿站的外卖和快递都会经过机器安检,工作人员检查后送到房门口的椅子上。
张乐怡笑称自己是驿站里的“头号活跃分子”,发视频鼓励大家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隔离。5月2日晚,张乐怡隔离期满回到家,在凌晨写下一封感谢信,“你们记住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却未曾看过你们的脸,隔离期结束可能我都没记住你们谁是谁,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谁。”
不适应密闭空间
心理医生悉心照顾
面对集中隔离,比起张乐怡对未知的不安,晁羽的担忧则来得更加具体。因患有幽闭恐惧症,晁羽在密闭空间里会焦虑不安、浑身不自在,4月29日从香港返深后,随之而来的14天集中隔离成了他最大的担忧。
入住竹园驿站之初,晁羽的房间安排是一间标准间。由于空间比较封闭,晁羽住到第三天还是会失眠,身体不舒服,“好在医生和心理医生都全程跟踪服务,发现我状态不好,就把我调换到了一个有两间房的大套间里。空间大了心理上不会那么压抑,心态也就好了很多。”
晁羽对竹园驿站人性化的心理服务印象深刻,“驿站每个楼层都会配备2名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每天都会问我的身体状况,很专业也很有耐心。”有赖于心理医生的悉心照顾,在接下来的隔离日子里,晁羽的身体状况很快好转,饮食作息也恢复正常了,“要感谢他们随时听我诉苦,帮我疏导情绪,我才能顺利度过这14天。”隔离期间,心理医生除每天问询身体状况,还会在群里发一些短文和助眠音乐,帮助大家缓解内心焦虑。
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晁羽对工作人员的辛苦更能感同身受,“我们只是待14天就离开了,但是工作人员一个14天之后接着一个14天,疫情不结束他们就要一直守在那里,想想他们也有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很不容易。”
5月13日晚,晁羽隔离期满离站,第二天一大早特意赶回驿站,将一面写有“认真负责、情暖心房,热忱耐心、大爱无疆”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直到隔离期结束,晁羽都没能记住很多工作人员的名字,但他说:“如果他们再出现在我面前,我一定能认出他们。”
“新手爸妈”的担心忧虑
被周到安排化解
5月15日,“新手爸妈”陈显邦夫妇带着刚出生48天的宝宝,计划从香港回阳西县老家探望父母,面对接下来的集中隔离,“怎样过关,怎样坐巴士,怎样回酒店,还要做核酸检测,我和家人有一万个担心,到了深圳湾口岸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的,感觉一切都是未知。”
到达竹园驿站后,工作人员的专业和高效打消了他们的顾虑,“隔离期间有任何问题他们都是第一时间解决,在这里很有安全感。”陈显邦一家的目的地是阳西县,申请回阳西县老家居家隔离,“竹园驿站的工作人员考虑到我的情况,马上就和阳西县政府协调沟通各项对接工作。”
“30多年来,这也是我生命里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情。感谢竹园驿站工作人员的周到安排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虽然只是在竹园驿站短暂停留了2天,陈显邦还是对驿站工作人员的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印象深刻,“竹园驿站贴心暖心服务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付出都让人感动。”
5月17日晚,陈显邦夫妇带着孩子顺利踏上回家的行程。临行前,为了能够与照顾自己的工作人员留下一张合照,陈显邦一家坚持在车前等待了十多分钟,直到忙碌的工作人员到齐合影后才离去。
不给他人添麻烦
在儿子劝说下放弃居家隔离
“见到凌晨的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站成一排迎接你,你会很感动,那么多人不眠不休就是为了帮你,感触很深。”4月20日晚到达竹园驿站的那一刻,从澳门返深的林智杰(化名)的第一感受是温暖和尊重。“对于隔离人员,多数人都敬而远之,他们却始终笑脸相迎。”
当然也有不理解的时候,林智杰记得微信群里有人对隔离制度不理解不配合时,他总是劝说要站在国家防控疫情不易和工作人员辛劳付出的角度多想一想。“毕竟隔离在房间里14天很多事情没法处理,也会有焦虑的情况。”这时候就会有心理医生上门了解情况,疏导情绪,“我在隔离到第10天的时候,确实有点烦躁,因为房间空间不大,运动量小,心理医生找我聊过就会好很多。”
按规定在竹园驿站隔离满一周后,若医学观察人员再次检测正常,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林智杰和家人沟通想转居家隔离,却经17岁儿子劝说打消了这个想法。“他说你要转居家隔离,街道社区要每天为你测体温,给你买菜送菜,还可能引起周边邻居的不理解,反而给别人带来更大负担,还是在驿站安心等隔离结束比较好。”林智杰说没想到儿子能想得这么周到,“感觉儿子懂事了。”这是林智杰隔离期最大的感受,一场疫情之下,身体被隔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更近了,尊重和理解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
本版采写: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张玉洁
新闻推荐
我市将为6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