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尽显“山水田湖”生态之美
[摘要]儒洞镇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推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陈思捷
初夏时节,走进阳西县儒洞镇,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镇区路网升级项目正加紧施工,新农村建设你追我赶、紧锣密鼓推进,边海党建教育基地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修路、巩卫、复绿……一幅山水田湖的生态画卷正在儒洞镇徐徐铺开。
近年来,儒洞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美丽镇村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科学规划、联动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镇村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
打造便民利民工程
5月19日,记者驱车途经阳西县Y099线大村桥,桥面宽阔平坦,一路顺畅。“桥变宽了,路好走了,大家多年的心病都没了。”提起大村桥,儒洞镇驹龙村的村民陈祝文颇有感触,危桥变新桥,陈祝文的心也敞亮了。
大村桥是儒洞镇驹龙村、石楼村等村出入的主干道,人流、车流量很大。30多年的风雨冲刷,让这座2米宽的桥成了危桥。经过改造后,大村桥又宽又稳,桥面拓宽至8米,彻底解决了周边2万余名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交通不便的实际困难,沿线的群众都笑逐颜开。
大村桥的改造是儒洞镇加快路网升级,打造便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镇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镇区交通路网升级改造,改善污水管网,切实缓解道路交通瓶颈制约,方便全镇百姓的生产生活。据了解,儒洞镇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将于8月全面完工,接下来,该镇将对主要街道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积极开展网格化规范管理,为辖区群众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美丽乡村提档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走在边海村上屯自然村的沿湖步道上,空气清新,微风拂面。凉亭里三五老人正在聊天小憩,崭新宽阔的篮球场上青年们正在挥汗运动。不远处,一幢幢整齐的村居掩映在绿树中,平坦整洁的小路环绕在田野周围,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产业振兴更有潜质,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这两年,村里面貌大变样了,越来越多从村里走出去的人回来建房。” 边海村党总支书记陈广介绍,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上屯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原池塘、原公园改造为重点,融入党建元素和墙绘艺术,提升村道及景观,实施村庄内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搭建稻香观景平台,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儒洞镇12个村已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六大项全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以上。该镇盘活土地、山林、渔业等各类资源,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一村一品”发展。全镇建有边海村门口垌国家级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福安尖岗4万亩连片优质水果(荔枝)标准化示范园、粤富万亩无公害水产(罗非鱼)养殖基地等多个特色经济种养生产基地。全镇贫困户百分百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实现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同发展。
强化文化阵地
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儒洞镇边海党建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大小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挥汗如雨,挖机、铲车来回平整土地,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我们正加紧施工进度,按照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标全力推进建设。”现场施工有关负责人介绍,边海党建教育基地占地总面积5310多平方米,包括边海红色展馆、边海村新党群服务中心、戏台、公厕和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为1488万元。
“党建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我们深入挖掘边海红色文化,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的具体体现。”该镇镇委书记叶植劲表示,基地建成后,将集中展示边海红色文化历史、“丹江红”党建品牌、以及阳江阳西党建成果。同时,为社会各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实践基地,发扬毛主席批示的边海精神,弘扬丹江红文化,引导广大党员从红色基因中寻根溯源,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标杆意识,以党风促乡风带民风。
接下来,该镇将传承深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谋划连片打造红色旅游基地。以边海自然村为示范,连线连片在周边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全面展现边海村的红色文化历史,弘扬丹江红党建精神,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让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左上图:儒洞镇边海村上屯自然村新貌。谭文强 摄
新闻推荐
“五一”期间沙扒景区入口采取“一人一进一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