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创意致富的“盆景村”
[摘要]阳东区东平镇允泊村成立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盆景产业
■ 本报记者/林显军
阳东区东平镇允泊村,离海岸仅数公里,但走进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口摆放的不是渔具,而是一盆盆造型考究、老干虬枝的盆景。房前屋后的土地,栽种的是罗汉松、针松、黑骨茶等苗木。
“全村专业从事盆景栽植的,就有16户,涉及这行当的有近半家庭,多则几十盆,少则几盆。”行走村内,村党总支书记何德英介绍起允泊村盆景产业,流露着几分自豪。允泊村依山近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村民就将当地一些常见树木改造为盆景,摆在家中作为装点,也对外出售。
村口最显眼处,是村民吴观友的家。楼房门前一个大庭院,院内整齐地摆放着六七十盆盆景,丛林、悬挂、人文、连桥等造型各异。28岁入行,而今已经是62岁,吴观友是村里最早一批从事盆景经营的村民之一。
“盆景的制作加工,是一个慢活、细活,也是考究审美的艺术活。”吴观友说,选桩、割桩、剪枝、嫁接、蟠扎、施肥,这些都是盆景栽植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制造一个高水平的盆景,首先需要碰上好的桩形,每个环节也非常考究工夫,有时候因为一个枝干的蟠扎一个叶芽的取舍,都会思考一天的工夫。
而精品盆景更是时间的产物,农作物一年收获数茬,但允泊村村民可以用数十年时间培植一盆盆景。在庭院里,最珍贵的是两棵罗汉松,吴观友种植了已经将近二十年,枝干碗口粗大,对称而立,树形非常相似。
一棵常见的九里香树,在他的8年时间的打理下,枝干遒劲,顶端叶子墨绿,颇具阳刚之美,售价可达数千元。最让他得意的是一盆养了近20年的牡丹,参展2010年广州国际盆景邀请赛,获得了铜奖,在现场就有人出10多万元高价买走。
“在过去,我们都是小打小闹,没成规模和产业链。”何德英说。虽然允泊村从事盆景栽植村民众多,但过去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营,外地很少有人知道,销路难以拓展。村里也没有培育出较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基地。
陈建周可以算是村里的盆景大户,在入行12年后,他开始思考怎么把小打小闹的盆景做成产业。2018年,他流转了8亩土地,开始规模培育黑骨茶树苗和生产盆景。在陈建周的基地,由种子种植的黑骨茶树苗,像蔬菜一样一垄垄长在地里,生长一年多时间就可以上盆,三年时间长成可出售的初级盆景。“初级盆景面向大众消费者,市场需求大,目前供应价大约是100元左右。从中挑出少量桩形好的,花时间培植精品。”
今年3月,依托陈建周的基地,村里成立了安允种植合作社,已经吸纳了16名村民加入 。何德英说,合作社将村民集结起来,形成种苗培育、技术培训和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通过这种抱团发展方式,可望让允泊村成为盆景专业村。
左上图:5月12日,阳东区东平镇允泊村的农户在修剪盆景。谭文强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兴孚实习生/徐湘婷通讯员/陈进杜)面对大片丰收的瓜田,阳东区新洲镇表竹村瓜农黄基早却愁容满面。受疫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