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片片红树林染绿阳江海岸
[摘要]陈瑞炳潜心12载研究红树林湿地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本报记者/刘文婷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是沿海地区防风减灾的自然屏障。阳江漫长海岸线上生长着约1.8万亩红树林,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绘就一道生机盎然的绿带,筑起底栖动物、珍稀鸟类的安居之所,成为渔业摇篮、旅游新宠。
作为阳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研究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林业高级工程师陈瑞炳潜心12载,跨界从红树林“小白”蜕变成领域专家,带领团队科学试验、推广种植、生态修复,营建3000多亩红树林“海上森林”,打造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地标,为阳江添绿加彩,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哪里有红树林,哪里就有他的脚印
“红树林绿油油的,为什么却叫红树林?”“它的树皮内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剥开表皮,单宁酸会氧化变红。”
“小小一棵棵红树林有什么功能?”“它能净化海水,防浪固堤,保持生物多样性。”
“潮涨潮落海水浸泡冲击,红树林为何能存活?”“它根系密集发达,牢牢扎于淤泥之中,长有呼吸根能从水和污泥中伸出吸取空气。”
……
漫步在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木栈道上,陈瑞炳耐心解答记者的疑问,向记者科普红树林知识。一问一答之间,传递着生态理念。
“我与红树林一样,生在阳江、长在阳江,与它结缘可能是命中注定的。”2008年,奔走在大山之间、专注乔木研究的陈瑞炳,对小灌木红树林产生兴趣。他发现,阳江沿海滩涂长有大量红树林,上世纪五十年代逾5万亩。由于围垦造田、海岸工程和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等开发活动,种植面积锐减,历史最小面积出现在八十年代初仅6000余亩。
明明绿色为什么叫红树林?为什么它能在阳江沿海滩涂大量生长?它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利用它?……带着十万个为什么,陈瑞炳开启与红树林长达12年不解的缘分。
当时在国内,关于红树林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阳江本土树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文献资料可查。靠一双脚,陈瑞炳走遍阳江所有生长红树林的地方,花了半年时间摸清红树林的生长情况,而后扎身优良树种推广、红树林湿地修复,硕果累累,逐渐建立起较完整的阳江本土红树林科研、保护、种植、恢复体系。
如红树林般顽强,反复试验提升成活率
“别看它个子不高,有100多岁了,水下盘综错节的发达根系是岁月的见证。”指着郁郁葱葱的原始红树林,陈瑞炳仿佛在介绍一位老朋友。
2014年,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启动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工作,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拉开序幕,在原始林的基础上补种。那时,公园红树林面积约220亩,补种的关键是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
陈瑞炳介绍,阳江本土红树林品种多样,其中真红树林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树、红海榄、木榄、老鼠簕、无瓣海桑、卤厥等九种,半红树植物有海芒果、黄瑾、阔苞菊、假茉莉等四种。品种不同,种植条件和方法各异,成活几率也就不同。就算品种选对了,种下去还得经受海水冲击、病虫害等重重考验。一株成活不易,更别说长大连片成林了,背后艰辛无人知晓。
与陆生植物不同,红树林种植非常讲究,涨潮时被淹没,退潮时露出,受海水冲击,根扎不稳容易被冲走。往往前一天种下,第二天所剩无几。试种初期,成活率不到三成。每年4-5月是红树林栽种时节,初夏烈日下,陈瑞炳每天光腿泡在盐咸地里,皮肤灼伤溃烂,等来的是一次次失败。
“红树林能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出淤泥而不染,精神可贵可敬可畏,与科研精神吻合。”陈瑞炳将红树林作为学习榜样,迎难而上,白天栽种,晚上查资料学习,反复试验,最终将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木榄锁定为阳江最合适品种,还创新使用支架术固定根基,压实保护土,破解难题,将成活率提升至70%,到现在的90%。
六年来,团队成功种植 600亩红树林,种植范围向海推进了300米。茂盛的原始林后,广阔的稀疏木苗正茁壮成长。眺望着这一派生机勃勃景象,陈瑞炳喜笑颜开:“绿荫可期,不负辛劳。”
先进的种植经验全面推广运用,短短数年,阳江市红树林版图拓展了约3000亩,种植面积如今达到1.8万亩。片片红树林与碧海、蓝天、鹭影、村庄人家组成和谐生态画卷。
在可能的地方都种上,造福子孙后代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片树林、一片湿地,而是整个生态系统,要同时考虑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外来物种、水文水流等因素。”陈瑞炳说。红树林就像一个生态资源宝库,养育出高品质的贝类、鱼类、虾、蟹等,栖息活跃着鹭、鹰、隼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鸟类。
生态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红树林湿地生态改善效果在珍稀动植物的出现中,一次次得到体现。就在今年2月,阳江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海陵岛大堤红树林发现60只黑脸琵鹭。如此大数量全球濒危物种的同时现身,将世界目光聚焦阳江。
每年旅游旺季,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各地游客争相饱赏红林鹭影生态美景;每个生蚝肥美时节,阳东寿长、阳西程村红树林出产的生蚝走上全国各地餐桌,变身村民致富“金钥匙”……红树林湿地的“绿色福利”正在逐步释放,为广大群众共享。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红树林湿地资源价值,陈瑞炳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联合中山大学的专家学者,组建阳江地区红树林湿地保护和红树林生物群落两个研究创新团队,同英国、荷兰专家联合研究,将阳江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推向与国际接轨。
“红树林湿地保护不只是科研人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如陈瑞炳所愿,阳江市建立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打造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阳东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并将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红树林修复种植工程等纳入“十三五”期间阳江市林业重点项目。越来越多人走进红树林的世界,参与到保护红树林湿地行动中。
“我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在阳江可能的地方都种上红树林,造福子孙后代。”陈瑞炳说,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续写这份缘分,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践行者,让一片片红树林染绿阳江海岸。
左图:陈瑞炳在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观察红树林长势。李向东 摄
新闻推荐
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再投资递延纳税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