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13小时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摘要]阳东一男子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乐观面对生活挑战
■ 本报记者/任绍华
见习记者/张贝奇
通讯员/郑标
在阳东区东城镇城郊的一处果园里,每天都会出现一个拄着拐杖忙碌的身影,放牛、喂鸡、打理果园,然后去周边工厂打零工。他叫李建络,右腿因残疾行动不便。黝黑粗糙的皮肤和长满老茧的双手,是他勤劳的最好见证。
今年41岁的李建络,因3岁时发烧用药不当导致身患小儿麻痹症,右腿严重畸形,只能依靠拐杖辅助走路。初中毕业后,因家里经济困难,李建络便早早出去做零工。“只要勤劳,就能解决温饱问题。”这是李建络常说的一句话,从1998年开始,李建络开三轮车拉客,开拖拉机帮人耕田,到皮鞋厂打工……李建络靠着自己的勤奋自食其力。
2017年,李建络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利用扶贫帮扶资金和市残联给予5000元创业扶持金,又向亲朋好友借了8000多元,共投入3万多元在朋友的果园里养殖鸡鹅,开始了创业之路。
正当李建络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之时,2018年的“山竹”台风,一下子让他投入的3万多元打了水漂:新建的鸡棚被毁,1500多只鸡鹅还未上市就陆续死亡。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李建络没有气馁。“只要人不懒,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就一定饿不着。”后来,帮扶单位支持2.8万元,加上借的4000元,李建络又投入3.2万元买了6头牛。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牛陆续产下牛崽,牛的数量一度增加到11头。
为了供女儿和儿子读书,李建络一面打理果园和放牛,一面去附近工厂做临时工,每天工作近13个小时,努力维持家庭开支。2019年李建络陆续卖掉7头牛,用来供儿女读书,并还清了债务。“我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们多读点书,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李建络说。
如今,李建络每天依然十分忙碌,生活渐渐好起来的同时,他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帮助其他残疾人。“之所以有今天的生活,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始终充满感恩。” 李建络说,能帮到别人是他最快乐的事,并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用爱心去回报社会。
左图:李建络在放牛。
郑标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再扬)5月8日,记者在阳东区那龙镇龙胜村六围水陂建设工地看到,十几名工人奋战在横跨那吉河的水陂工地上,一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