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师下乡当扶贫书记 16条村道硬底化 小村落焕发新生机
■陈孟其在南药基地务工。受访者供图
来到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胶庠村之前,吴晓辉是珠海横琴新区的一名园林工程、设计师。2019年3月,他来到距离珠海三个多小时车程的胶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肩负起帮扶这个贫困村顺利脱贫的艰巨任务。2016年,珠海横琴新区开始对口帮扶胶庠村,在前两任驻村干部的努力下,这个底子薄弱的贫困村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泥路变坦途,荒地成沃土,曾经村集体年收益仅4000元的胶庠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着当地的贫困村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抓住各种产业帮扶的大好时机,让钱袋子鼓起来。
村貌改变带来发展契机
胶庠村位于阳西县织篢镇西南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村里名木古树众多,自然风光优美。然而,在2016年对口帮扶以前,胶庠村连一条硬底化道路都没有,村里全是泥泞土路,到处杂草丛生,村集体年收益仅4000元。为了改变胶庠村的面貌,珠海横琴新区自对口帮扶以来,共投入帮扶资金超1000万元,除了发展多产业帮胶庠村“造血”外,还进行了16条村道硬底化、2个自然村文化广场建设、胶庠小学修缮以及8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村子干净整洁了,交通方便了,我们都明显感觉到这个村子活了。”吴晓辉说,胶庠村的变化影响着每一位村民,让他们树立起改变生活的信心,也有了积极生活的动力。
今年20来岁的陈富超,家里是贫困户,去年85岁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他和有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家中经济困难,陈富超读完初中后就没去上学了,靠在村子周边帮人补车胎、修汽车过活。胶庠村的村道全面硬底化后,村民都陆续开始回流,村子里人流、车流多了起来,陈富超看中这一点,下苦功学了修车技术,干起了流动修车服务。“村子里的各项产业分红,一年能给他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同时陈富超自己也勤劳肯干,村子的发展为他带来事业发展的契机,来来往往的车流多了很多,他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手艺变现,现在每个月收入都有3000多元。
多产业齐头并进助力真脱贫
从2017年开始,扶贫工作队就在胶庠村开展了南药种植项目,当时以投资入股为主,村民每年能获得一定的分红。2019年,吴晓辉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胶庠村的实际情况,将村委会所在地周边的石屋、茅园及玉背山三个自然村的村头巷尾、屋前屋后及约50亩的荒地和党建公园绿地利用起来,发展南药种植项目,再根据运行情况普及到全村。种植项目拟定由村合作社统一日常管理,龙头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及药材回收。“我们发动贫困户和村民通过自行种植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扩大种植收益。”吴晓辉说,南药项目不仅能为村子里(尤其是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将南药的观赏价值与乡村绿化项目进行有机结合,无形中解决了以往乡村绿化项目后期无人管理及无钱维持的难题,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可谓是一箭双雕。
今年40岁的陈孟其,因患有轻度地中海贫血,身体比较瘦弱,无法外出打工,靠家人接济过日子。今年2月,陈孟其在村里的南药基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有120元的收入。那个月,陈孟其收到了2700元。“种植基地距离他家只有三四公里,对他来说,做种植管护的活儿也不累,他完全可以胜任,公司老板对他非常满意,他现在干劲很足。”吴晓辉说,今后村里的南药项目有了规模,还会请陈孟其来管护人员,这样他的收入就更稳定和有保障了。
除了南药种植基地,扶贫工作队在胶庠村形成了黑山羊、光伏发电、罗非鱼加工、蔬菜产业基地等多项扶贫产业并头发展的模式,为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多层保障,也让贫困村民有了更多可以就业的途径和选择。如今,胶庠村70户贫困户已全部退出,一般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7000多元,胶庠村的村集体收益也达到年入26万元,已从贫困村中出列。
■采写:新快报记者严蓉
通讯员冯帮邢
新闻推荐
岁月穿尘而过,春天携着清风淡雨依约而来。窗外远处,阳光渐渐有了一丝不动声色的明媚与通透。这一刻的安静祥和,是我内心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