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调度室” 抗疫“急先锋”
张奕威(右三)在发热门诊了解工作情况。
谭茜茜在汇总分析疫情信息。
冯自由(左)到科室进行医疗质量巡查。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2020年1月22日晚,随着阳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阳江市人民医院作为阳江市定点收治医院,马上进入战时状态,医务科成了这场战斗的枢纽和“调度室”。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局的领导和支持下,迅速制定诊疗工作方案,成立综合病区,集中专家和资源全力救治患者;扩建发热门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国家和省进行病原学研究,及时上报疫情信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医务科:医院最忙的“协调器”
作为阳江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市人民医院所有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医务科处于战斗的枢纽上。从医务人员的安排、到医疗物资的配送,从关注患者的病情、到每天发热门诊的人次,事无巨细都需要医务科作出有条不紊的安排,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有序推进,医务科成了医院最忙的“协调器”。
面对此次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印发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医务科科长张奕威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医院现有的病人,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病情,经常加班到深夜。
同时,医务科还是医院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传递信息疫情的中心。此外,医务科还要兼顾医院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安排科室人员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任务。
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开始,医务科所有人员都忙碌起来,副科长谭茜茜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每天不仅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而且还要深入科室随时监督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障防控工作全面、有序、高效运行。
副科长冯自由和科员冯秋玲、关文广、谢永辉、梁文翔、缪秀丹等纷纷取消休假,回到科室加班加点工作。
为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医联体协调科副科长黄树栋还组织专家在该院互联网医院上全天候为群众开展咨询服务,目前已经超过500多人次在互联网医院进行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问题的咨询,显著地减少群众来医院跑动及等待,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2
张奕威:经验丰富的“急先锋”
张奕威是一名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急先锋”。他曾担任阳江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大型传染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员。在新冠肺炎疫情还未进入阳江地区时,张奕威凭借着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首先提出要在医院建立符合收治患者标准的隔离病区,在地区率先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
张奕威不仅拉响了警报,也开始动员医院着手疫情防控的战前准备。虽然当时阳江地区还未有确诊病例,但张奕威已经开始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筹备隔离病区建设、动员医务人员准备投入战斗,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误诊、不漏诊每一个患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月22日,阳江出现高度疑似病例后,张奕威配合院领导迅速组建了综合病区的救治队伍。并多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指南,制定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门急诊的预检分诊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制度,为全院的救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引。
医务科作为医院医疗业务的核心部门,承担了医院医疗具体事务的落实执行、监督反馈、情况上报、突发事项的紧急处理等任务。而作为科室的负责人,张奕威把所有重担都扛在了自己肩上,救治工作的每个细节都由他来协调处理。
从地区出现疫情至今,“7乘24”“白加黑”成为张奕威的工作写照。统筹协调,从应急预案、专家会诊、转诊协调,到召开例会以及各项数据材料的上报等工作,把张奕威每天的休息时间压缩到了最少,一日三餐常常也变成了简单的两口米饭,只为了能挤出更多时间投入工作。每天的电话铃声不断,张奕威还需要到医院各个区域组织工作,他索性把手机充电器全天24小时带在身上。
作为阳江市新冠肺炎医疗重症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和阳江市人民医院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除了行政工作,张奕威每天还要参与专家组的救治工作,努力做好每一名患者的救治工作。伏在案头对确诊病例进行一一梳理,做到“一人一策”、辨证施治,收到良好效果。
当3例重症病例病情出现变化趋向危重症转变的那段时间里,在一线已经忙碌了一天的张奕威,每晚都要到隔离病区和救治成员讨论诊疗方案到凌晨,直到病人稳定下来才敢离开,这种状态维持差不多一个月。
令人欣喜的是,最终本地区收治的14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治愈出院率100%和“零死亡”“零院感”的目标。省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市人民医院重症病例的高水平精准救治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奕威的身影不仅仅出现在医院里,他还参与阳西、阳春相关新冠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现场会诊和网上会诊,并组织阳江地区赴湖北的医疗队的出发前防护和医疗救治的培训工作2场;组织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取检培训1场,为配合全市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开展发挥很大的作用。
张奕威说,虽然目前工作仍然艰苦繁忙,但自己会继续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全力以赴继续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3
谭茜茜:深夜返岗委托保安照看年幼孩子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热闹的新年瞬间沉寂,本应是一家团圆的时刻,但有一群人仍需奔赴工作岗位。他们是医务人员、是各方抗疫工作人员;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但是,披上战袍的那一刻,他们只是战士。
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谭茜茜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队伍中去。
年廿八夜里11点,一阵刺耳又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正陪着孩子睡觉的谭茜茜被吵醒。“我院收治了阳江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湖北输入型病例,危险系数极高!”电话那头声音很急切。作为医院医务科副科长的谭茜茜,得立刻回医院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接完电话,谭茜茜心里五味杂陈。因为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正在值夜班,不能离岗。如果她赶回医院,家里只剩两个幼儿,一个七岁,一个两岁,他们怎么办?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谭茜茜觉得此时应该挺身而出,更何况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责无旁贷。为患者服务是工作职责,为人民服务是党性使然。
“我得去,我必须去!”谭茜茜立刻叫醒正在熟睡的大儿子说:“儿子,你听我说,妈妈现在得赶回医院,你照顾好弟弟,注意安全,有事情找保安叔叔。”以为儿子会不同意,没想到大儿子竟然很懂事地说: “妈妈,你安心去工作,我会照顾好弟弟的,早点回来哦!”
小区保安接到她的求助后,表示将会派人到她家照看小孩,让她安心工作。孩子的懂事、小区保安的暖心援助,让谭茜茜从对孩子的不舍和担忧中立即安心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的战役中。
召集调配人力、物资迅速到位……在谭茜茜和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及防控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时间紧,工作繁重,工作起来都忘记时间了。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五点多,谭茜茜才匆匆赶回家,看到两个小孩都醒了,正在和小区保安玩。谭茜茜心里既感激也愧疚,但她却不后悔自己昨夜的决定。
“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这信念一直支持着谭茜茜前行。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医务科就是战场上的“调度室”,作为本次疫情阻击战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需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协调安排诸多事宜。可以说,在战“疫”开始时,医务科人员是第一个上;在战“疫”结束时,是最后一个撤。说起来好像很轻松,背后却是沉甸甸的责任。
很快,第二例、第三例新冠病例也被送到了医院。疫情当前,大批勇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疫情抗击一线上默默奉献着。医务科得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要确保医疗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最大限度维护好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安全。“这是组织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允许一分一毫的怠慢,必须全力以赴。” 谭茜茜说。
医院疫情防控各项制度、规范、流程的制定,全院各层系人员的培训,各种报表数据的审核上报,国家省市信息传达,协调人员、物资……从白天工作到深夜成为家常便饭,谭茜茜一天最长的工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每次回到家里,年幼的孩子总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能放假陪陪我?”谭茜茜总是回答说:“很快了!很快了!”
4
冯自由:大年三十从三亚老家赶回阳江应援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的早上,刚从阳江回到海南三亚老家过年的医务科副科长冯自由,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早上5点就起来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从老家赶往三亚汽车西站,80公里崎岖的小路,足足颠簸了2个小时,才赶上了开往湛江的长途汽车。
长途汽车上冷冷清清,45座的大巴上只有2位乘客。客车在开动,而冯自由的思绪已经飘回了医院。前一天夜里,当他了解到医院已经收治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可能还会有其他患者陆续入院,疫情还会持续发展时,他已经整夜无法入眠。虽然科长张奕威让他与家人吃了团圆饭再回来,但冯自由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现在这种情况医院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与家人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决定第二天乘坐最早一班车回医院参加抗疫工作。
汽车到湛江后又换乘高铁到阳江,冯自由在车上独自吃着速食面,在路途中,父母亲多次打电话叮嘱他注意安全和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却对儿子春节未能在老家与父母团聚只字未提。冯自由感觉很内疚,但他又必须出发。
高铁到达阳江时已是晚上8点多,此时正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除夕夜。马不停蹄连续奔走了600多公里的冯自由,顾不上回家放下行李,就直奔医院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
■ 本报记者/谭兴孚 ■ 通讯员/陈进杜 ■ 本版图片由市人民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阳西县美居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及《阳江市前期物业服务招标投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