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采集咽拭子标本100多份
[摘要]阳江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队助力阳春抗疫
■ 本报记者/谭兴孚
“嘴巴张大,啊.....”在阳春市人民医院门诊的咽拭子采集点,冯先权一边引导采集对象张开嘴巴,一边熟练地将压舌板探进采集对象的口腔,往下一摁,迅速从消毒的采集管中取出长棉签,轻轻将棉签伸进采集对象的咽喉部位,稍做停留,蘸取咽拭子标本。2月26日上午,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做完30多份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这是他连续进行采集工作的第12天。
新冠肺炎的确诊,需通过采集咽拭子标本做检验,这项工作要求医护人员直接面对采集对象口腔。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一次采集咽拭子标本,都是一次冒险。冯先权作为阳江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阳春市人民医院工作队队长,带领队员何观深、林振威、郑精选、麦月嫦在阳春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的咽拭子采集点,担起具有高度暴露风险的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每天采集咽拭子标本100多份。
“采集咽拭子标本,操作起来没什么难度,像流水线作业,但要把每一步操作到位。”冯先权口中“没什么难度”的采集工作,却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将患者分类安置的重要卡口,操作不难,但风险很高。
采集咽拭子标本的过程中,有些采集对象会咳嗽、打喷嚏,如果采集对象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产生带病毒的高速气流飞沫,这对于近距离采集的医护人员存在极高风险。冯先权说,有一次,他在采集咽拭子标本时,采集对象本能反应想呕吐,口中呼出的气体在他的防护面罩上形成雾气,伴着干咳还飞溅出不少唾液。原本不到30秒能完成的采集,最后耗时60秒。
“干呕是正常反应,说明咽拭子采集到位了,甚至有些人因反射敏感,需要采集数次才能成功。”对于这个高风险的采集工作,冯先权很坦然。他说,平时工作也会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只是这次风险更高,但对医生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会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图:帮扶工作队的医护人员在阳春市人民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市人民医院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4日,本报报道了《全国二级英模张东清儿子用慰问金购600个口罩赠民警“希望帮助到爸爸曾经的战友”》的新闻,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