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菜篮子”,他们在守护

阳江日报 2020-02-26 17:32

[摘要]本报记者凌晨探访蔬菜批发市场,实录疫情防控期间商贩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

本报记者/陈海涛

疫情防控期间,蔬菜是保民生、稳民心的生活必需品。在过去一个多月,阳江市蔬菜供应充足不断档。从生产基地到批发市场,再进入农贸市场、商超零售,蔬菜供应链一直保持正常运转。在这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群普通人托起了阳江300万市民的“菜篮子”。2月24日,记者走访记录在战“疫”中为全城守护“菜篮子”的人。

凌晨2点40分,伴着城市的夜灯,今年50岁的菜农梁达战开着一辆载有80多公斤番茄的三轮车,从江城区中洲街道华龙村出发,前往名濠麻演蔬菜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的收费站关卡,梁达战被站岗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因为他没戴口罩,不能进入市场。

“我白天看到很多地方撤除了检疫防控卡口,以为这里也会撤掉检查,所以没戴口罩出来,现在还得回去取个口罩。”怕记者在市场内久等,梁达战忙在电话里向记者说明原委。得知情况后,记者将一个随身携带的新口罩给了他,和他一起进入蔬菜批发市场。

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名濠麻演蔬菜批发市场,是阳江市最大的一家蔬菜批发市场,阳江市百分之七八十的蔬菜在这里集散。除了上百间蔬菜批发商铺在营业,里面还有很多像梁达战这样,以小量批发销售蔬菜的菜农,他们在深夜里从城市各处会聚到这里,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交菜”。商贩们把成筐成堆的蔬菜摆列出来,等待别人来采购。相比于未发生疫情的日子,该批发市场的人流量少了很多,但商贩每天的买卖贸易依然有条不紊地正常运作确保蔬菜供应。

与深夜特有的宁静不同,这里充满了市井的嘈杂。商贩的吆喝声,用透明胶布打包蔬菜的撕扯声,三轮车蹿来蹿去的发动机响声,充满了整个空间。这时,梁达战开着三轮车在市场内兜兜转转,先在一个小商贩聚集的户外区域停下,卸下4箩筐番茄后,把三轮车开走停好,再只身返回为他的番茄蹲守买主。在他旁边,有的菜农带了100多公斤的菜心,有的带了几十公斤的油唛菜、白菜、通心菜……只有把菜卖出去了,他们才会离开市场。

凌晨3点49分,梁达战等待了快一个小时,终于有人找他询价,“4块钱一公斤,你全部要的话还可以再便宜一点。”采购商晃动着手中的电筒,对着筐里的番茄挑拣了一番,一句话没说又走开了。梁达战的交易没做成,他还得继续等下去。“今年天气晴好,有利于蔬菜生长,目前蔬菜供应充足,而一些大的餐饮店、工厂食堂因为疫情影响都暂停营业,需求量减少,采购商也会多走多看,货比三家再出手。”梁达战向记者解释道。

凌晨4点,市区银湾市场的蔬菜档档主黄先生也出现在名濠麻演蔬菜批发市场,成了其中一名拿着手电筒在批发市场里走来走去的采购者。最后,他采购了菜心、白菜、萝卜、菜头、莴笋等20多种蔬菜,每个品种买10多公斤。这些蔬菜白天会出现在银湾市场的摊档上,供市民自由选购。

除了在农贸市场看到的蔬菜,阳江市部分超市零售的蔬菜也来自于蔬菜批发市场。百利广场昌大昌超市每天零售的蔬菜量为1500至2500公斤,其中有五分之四的蔬菜零售量由采购专员到本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完成,剩下的五分之一由该超市从广州总部配送到阳江。

除此之外,阳江市包括阳东、阳西、阳春、海陵等地都会有人来名濠麻演蔬菜批发市场批发蔬菜,以保障当地的“菜篮子”。“那个人就是阳西的。”梁达战指了指在他旁边选购蔬菜的一名妇女说。一直到清晨6点30分,梁达战才把他的番茄卖出去。他说这还算好的,碰到“烂市”的时候,等到上午10点才卖完也是正常的。

负责管理蔬菜批发市场的名濠麻演综合批发市场总经理麦国华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阳江市蔬菜供应十分充足,除了本地蔬菜,有的商贩还从广州、兰州、山西、山东等地进货蔬菜供应阳江市,目前蔬菜价格总体平稳。

图:市民在银湾市场购买蔬菜。陈海涛 摄

新闻推荐

“请组织在防控一线考验我!”

防控疫情,阳西县入党积极分子在行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