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早春光伏板下种芦荟

阳江日报 2020-02-24 16:17

本报记者/林显军 见习记者/曾宇萍

大年初六,珠海市人大驻阳春市陂面镇南河村第一书记练清文就回到村里,有70亩的芦荟种苗,要赶在早春种下。春季是芦荟最佳生长季节,雨水浇灌后,很快就扎下根来,长得饱满又翠绿。

芦荟种在光伏发电站里。2月18日早上9时,练清文和基地负责人,带着8名贫困群众,已经忙活起来。光伏板下的土地,全部已经翻整起垄,工人在松软的土里挖个小坑,把苗的根部插进去,盖上土。

“现在的第一任务还是疫情防控,但农事也一刻都耽误不起。”练清文说,从年初六开始,驻村工作组每天安排8个人上班,采取分散作业的模式,每个人都戴口罩,春节前已经种下了80亩,按照现在每天2-3亩的进度,清明前肯定能全部种完。

地面种植芦荟、地上发电,这个项目将实现农光互补一地两用,产生叠加的扶贫效益。练清文说,200亩的光伏发电站,除掉水泥桩子的占地面积,可利用的土地有150亩。种植芦荟后,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以增加2万余元的地租收入,扶贫资金入股了基地,两年后芦荟开始有收成,还会增加村里的扶贫收益。

“光伏项目效益很可观,去年末村里每个贫困户分红了4000元。”练清文介绍,这个1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也是珠海市人大整合资金,给南河村建的扶贫项目,2018年6月开始投入运营,天气晴朗一天可以发电5万千瓦时,村里101户348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入股了。

光伏发电站刚建成,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综合利用光伏电站的土地,提升南河村的经济收益?一番打听后,工作组了解到,珠海市有一家从事芦荟加工的企业,正在寻找芦荟原材料供应基地,且这种植物适合在阴凉的地方种植,不宜露天暴晒。

扶贫工作组很快就和企业达成合作,还吸引了当地的农业大户加入,入股并负责种植管理。两年后,在南河村收割的芦荟,这家企业将统一收购,保底价格就达到750元每吨。“一亩芦荟的年产量为10吨左右,除去成本,每亩纯利约为4500元,按照分成,南河村一年能增加15万元扶贫收益。”

目前在地里务工的,也都是村里的贫困群众。“离家近,能赚钱补贴家用,还方便照顾孩子。”去年9月,贫困户张丽琼就来到芦荟基地上班,日薪有100元,每天完工后就回家料理家务。练清文说,芦荟种下来后,将需要一批工人长期管理,会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就业。

按照扶贫工作组的设想,芦荟生长后,会成为一道农业景观,可以开放给群众参观,村民在周边发展农家乐,形成“上方光伏发电、下方芦荟种植、整村观光旅游”的一体化新型特色产业。

图:陂面镇南河村,农户在光伏产业基地里种植芦荟。谭文强 摄

新闻推荐

主动请缨投身 疫情防控一线

河?镇老党员梁继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