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路上,我们奋战在一线

阳江日报 2020-02-21 10:27

[摘要]面对疫情,本报全媒体记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情怀与担当

本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采访即将出征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时合影。

本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采访隔离病区的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陈海涛(左)在市人民医院采访。

本报记者陈宏侃(左)、赵明旭在市委楼前采访第一批出征湖北的阳江医疗队。

本报记者李向东在市人民医院采访。

本报记者梁文栋在雅韶高速出入口采访拍摄。

本报记者梁宗具(左二)和见习记者曾宇萍(右二)在企业采访复工复产情况。

本报记者陈子玲(右)在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采访。

扫码了解更多

三天五进医院采访,孩子生病了,就守在病床前用手提电脑赶稿,到隔离病区采访后,躲在宿舍里自我隔离天天吃泡面……哪里最危险,就有本报全媒体记者“逆行”的身影。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他们之中,既有60后“老前辈”、也有90后“小鲜肉”,不同的年龄层次,却有一样的情怀与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没有退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本报全媒体记者连续作战,与医护人员一样,长期“逆行”在一线,及时准确传播最新的疫情信息,及时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防控政策和措施,及时报道那一幕幕感人的抗疫场面、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及时为群众提供各阶段防控指引……

“我是记者,应该在现场”

市人民医院是阳江市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阳江市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本报跑线记者谭兴孚常常深入一线报道医疗救治患者情况,高峰时期三天五进医院采访,曾三次深入隔离病区,多次到发热门诊、疾控中心病毒检验实验室开展宣传报道。

为了及时发稿,谭兴孚有时中午在医院吃块饼干接着干,晚上在医院采访完简单吃个盒饭后就在医院写稿。为了专心工作、轻装上阵,他还特意安排妻子回娘家居住。

陈海涛也是本报经常到医院抗疫前线采访的年轻记者之一,在第一次进入隔离区采访后,她晚上不敢回家,自己呆在单位宿舍自我隔离观察一夜。第二天发现体温无异常之后才回家,把进医院采访穿的衣服用开水烫了又烫……随着进入医院采访的次数越来越多,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干脆长期住在宿舍里,饿了就吃个泡面。

当别人问谭兴孚、陈海涛等年轻记者为何这么拼,他们只是淡淡地说:“我们是记者,我们应该在现场。”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这次战“疫”报道中,本报采访中心党支部书记、摄影记者李向东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次带领一班年轻记者深入医院、交通卡口联合检疫站等抗疫一线开展采访报道。

李向东在2018年9月抗击台风“山竹”一线采访现场图片,曾一度成为“网红”图片。在每一次突发事件,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这位“60后”老记者、老党员总是冲锋在前。李向东表示,作为党支部书记,要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闪闪发光。同时,作为一名老记者,也希望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做好传帮带工作,引领和指导年轻记者做好安全防护,在完成报道任务的同时,平安归来。

除了李向东,本报还有梁文栋、谭兴孚、陈海涛、任绍华、费先霞、梁宗具、刘空等多名党员记者这段时间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其中,本报摄影记者梁文栋一次又一次来到定点医院、车站、社区、村镇、工厂以及高速路出入口……这期间,他饱受虚火牙痛、腰椎盘痛等疾病困扰仍长期坚持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

像上述这样的例子,只是本报媒体人开展抗疫宣传报道的一个个缩影。除了奔赴抗疫一线的记者,还有统筹指挥的社领导,常常熬到深夜改稿、精心编版的编辑,开车送记者到乡镇、农村抗疫一线采访的司机等等,同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媒体人的情怀与担当。

这场抗疫战争还没取得最终胜利。本报全媒体记者背着采访包,扛着摄像机,随时准备着奔赴一线……

“只想及时传播那些感人场面”

本报年轻记者陈思捷负责卫生健康部门新闻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始终绷紧着精神,连续十几天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由于无暇照顾家庭,她两岁多的孩子不小心生病住院了。

这个时候,她和同事陈海涛刚接了关于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救治工作的报道任务,要求尽快入稿。那一天,她一边陪着孩子在病房输液治疗,强忍着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一边在病床边用手提电脑码字赶稿,确保及时报道医护一线人员感人场面。

由于湖北疫情比较严重,阳江市31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支援。为了及时报道阳江市支援湖北医生出征的感人场面,本报新媒体部记者何朋键、李凯早上六点多便来到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彭春的家里,采访和录制彭春出发准备,和母亲、妻子依依惜别的温馨场面,充分展示了阳江市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新媒体记者,何朋键、李凯、陈宏侃等人,不仅要常常冲锋在医院抗疫前线,回到后台还要精心处理视频、文字资料,每天长时间、高强度在线精心编制微信报道,以最快速度发布最新的新闻报道和疫情防控资讯。

“逆行”感言

有人问我不怕危险吗?我觉得做好防护就行,有危险更需要党员冲锋在前。其实为了完成报道任务,我们常常把危险二字忘记了。——李向东

自春节前到北京采访回来,我已有一个余月没有休息日了。这期间还经受了几天味如嚼蜡的虚火牙痛,刺痛难忍的腰椎盘痛,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梁文栋

如果说在这场疫情中收获了什么,我想说是感恩与感动。我庆幸自己是名参与者、或者说见证者,想把这些最真实的感动传播出去,让大家更了解冷酷疫情下,这份令人触动的爱与温暖。——陈思捷

每次出入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市疾控中心病毒检验实验室这些“危险地带”,我的内心却异常平静。我记得曾经采访过的一名老兵说:“真正打仗的时候,是不会害怕的。”我现在大概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谭兴孚

“为啥往一线冲?”“医院有新闻,就去医院。” 当别人这样问我。我思考了一下,发现只有这个答案才显得不那么矫情,而且也符合我内心的想法。——陈海涛

隔离病房的采访结束,我们又去了一些“危险地方”,去得越多,心里反而越坚定。刚入行时就听说的一句话:离现场越近,离新闻越近。牢记! ——何朋键

策划/冯兆发 ■ 撰文/梁宗具 ■ 摄影/李向东 梁文栋 李 凯 陈 扬

新闻推荐

成功治愈出院他敬了个军礼

本报讯(记者/谭兴孚通讯员/陈进杜)2月20日下午,阳江市又有1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至此,阳江市确诊的13例新冠肺炎患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