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乡村行

阳江日报 2020-01-26 00:35

田边的木拱桥

南华大屋全貌

二友楼

原生态古树林

南华大屋

去年金秋十月,我随着“作家记者走进阳西美丽乡村”活动队伍游览了阳西几条美丽乡村。如画的乡村风景,崭新的村容村貌,淳朴的乡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其中更有各具特色的原生态自然风景以及历史人文景观,深刻难忘!

■ 文/陈英梅 ■ 图/陈卫东

渡头村的历史旧迹

在沙扒镇渡头村里,有两座风格、造型、结构布局一模一样且里面有地道相通的古老建筑,当地村民把它们称为“二友楼”。二友楼是1937年由广东台山籍爱国商人黎月亮和刘步堂二人所建,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

那天,村干部陪同我们参观二友楼。在路旁的一处空地前,村干部指着前面两栋灰色的旧建筑告诉我们,那两栋就是二友楼。一眼望去,两栋建筑之间应该有50米左右的距离,其中一栋就在路边,完整可见,而另一栋,则是绿树掩映之下,只见到楼顶。

村干部告诉我们说,二友楼是革命旧址!原来当年楼主黎、刘二人是到渡头来投资开发盐业生意的,他们的海盐远销东南亚国家和香港等地。抗战时期,满腔爱国热情的黎、刘二人主动与我党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利用他们运输上的便利条件,秘密为党组织收集抗战情报和购运军用物资,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8年5月,中共沙扒特别党支部在此成立,二友楼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争秘密基地。

走近路边的那一栋,只见墙体斑驳,灰白中泛着黑色。从外面看,那是砖瓦结构的两层楼房,正门建有骑楼,骑楼下,有三道拱门,而靠路边那面,还建有阳台,整栋楼房显得古色古香。进入楼内,才发现内部的结构布局更加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从门口进入,就见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天井,因为长期闲置,天井的四个墙角缝隙都长了绿色的苔藓和其它杂草,而正对门口的那个天井角,一盆老铁树长得郁郁葱葱,高达二楼,铁树从中,还有一棵依着墙角生长“参天大树”已经远远的高出了二楼的楼顶,很是壮观。天井的四周都建有拱形的走廊通道,楼上楼下,格局一样,站在二楼的走廊上,楼下的一切一目了然。有文友说,这房屋的风格很像恩平的碉楼,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门口的那面走廊还建有拱形的窗台,窗台内还装有螺纹状的石柱!虽然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风吹雨打,但石柱依旧完好光滑,足见当年主人家的殷实和气派!

走廊内侧都是大大小小的房间,有的大房间里面又连着个小房间,就好像现今的套房一样。屋内的楼板和楼梯都是木制的,虽然陈旧乌黑,但也依旧完好无损。在我们参观了各房间之后,村干部告诉我们一个大秘密:在这座楼房里面,有一条地道直通到50米之外的那座楼房里!原来这两座楼房不但外表风格造型一样,内部更是紧密联系可以“暗度陈仓”的!外分内合,难怪叫二友楼!在大门口侧边的那个房间里,村干部指着一块水泥板对我们说,地道的入口就在那里。还说,他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打着火把从这间屋子进去,从另外那间出来,只是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地道口被村民用水泥板封住了。

村干部的话令我不由得想起了电影《地道战》,不知道当年这楼房里的那条地道,又会有着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如今,国强家富,乡村巨变,斯人何去?令人欣慰的是,二友楼依旧矗立在美丽的渡头村里,为我们讲述着那段光辉的历史和英雄的故事。

流坑村的自然风光

流坑村是阳西县沙扒镇前步村的一条自然村,风景美丽,民风淳朴,是一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

那天我们从阳西县城出发,进入282省道后于书村路口转进通向流坑村的小路。车辆缓慢前行,小路两旁大多是郁郁葱葱的荔枝、龙眼果园,给人一种生机蓬勃的感觉!车子拐进流坑村道,经过一片树林后,眼前豁然开朗——前面是一片田野,还没熟透的水稻金黄中还带着淡绿,一丘丘一块块颜色深浅不同,美丽斑斓,很有立体感!时近正午,天空碧蓝碧蓝的,和风阵阵,摇动着稻穗,一波又一波地翻滚着,那景象,犹如一幅3D立体画面,美得震撼人心!

“看,那儿还有一座小桥!”随着车辆缓慢前行,前面的文友发现了“新大陆”!果然,就在前面的不远处,一座淡褐色的木拱桥立于路边和金色的稻田之间!有一种小桥流水的诗意美!文友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下车拍照!走近那座小桥,才知道那是架于一条小河上面的木桥,木板铺设的桥面呈弧形拱起,两侧的桥栏也是木制的,简单的由几根方木柱子和方条组成栏杆,小巧而别致!然而,就这么一座小拱桥,独立于开阔、金色的田野中,富有诗意!文友们忘情地拍着美照,直到领队催促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车上。

不一会儿,车队走过了那一段硬底化田埂,在一片树阴下停下来,原来我们已到流坑村旁了。下车的那一瞬间,我又被眼前那美丽的风景震撼了!那儿是一片原生态古树林,也是流坑村党建主题公园。一眼望去,既有独木成林的婆娑大树,又有一棵棵笔直林立的小树;那些小树灰白干练,光溜溜地高挺着,直要抬头才能见到那少许苍老的虬枝和稀疏的绿叶;还有那一根根缠绕在树身上或垂吊着生长的藤蔓,粗壮而苍老。最令我惊叹的是眼前那“曲径幽林”的优美画面:林中有一条向前延伸的水泥小道,小道两旁那一棵棵形态各异的老树向着路边斜长着,树身隔道相望,树枝却在高空中合拢相拥,组成了一道优美的弧形屏盖,而整条小道就像是一道斑驳幽深的拱门,诗意、唯美,震撼人心!

沿着水泥小道向前溜达漫步,正午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投下了斑驳的阴影,耳边不时有啾啾鸟鸣声传来;两旁林立着的古树,一棵棵,一行行,高耸参天,光洁的树干,分布着白色的斑块,让人仿佛置身于北国的白桦林,清幽、诗意、静美!抬头仰望间,淡淡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照在脸面上,那时候,我不由自主地轻眯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那大自然的幽香,心情美美的,也是暖暖的!树阴下干净整洁,除了枯黄的落叶,连杂草都没有。树丛的地面上,外露突起的树根与古藤相缠绕,分不清哪条是根哪条是藤。

文友们在树林中又是一番尽情摆拍,有村民看见了就跟我们说,不但是村里的年轻人结婚会到此来拍摄婚纱照,还有专业的婚纱摄影组带客人来此拍婚纱照呢!闻言,我们都不由得对村里这些年轻人点赞,让家乡的百年老树林见证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这不但是一种难得的浪漫,更是对家乡的一种热爱!

南华村的古老大屋

吃过午饭后,我们的队伍直驱新墟镇东水村委会,探访了南华村的特别景观——南华村大屋。这间大屋是华南村唯一的一间房屋,祖祖辈辈的村民都是集居在这间大屋里,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南华村“隐藏”在翠竹掩映的半山腰上,若不是村干部带路,很难找到这条“村庄”。小汽车很吃力地从翠竹围拢的水泥山道爬上了半山腰,在一间房屋门前的平地上停了下来。环顾四周,除了青山翠竹环抱,眼前的房屋看似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灰墙黒瓦,只是门口两侧那重重叠叠贴着的对联很是醒目,尤其是门口上方贴着浓墨书写的“外翰第”有点与众不同。在门口的屋檐下,挂着一块带着锈迹的红色门牌。这就是华南村大屋。

南华大屋的外观造型和当地的一些老宅基本无异,但往里面一看,就觉得屋子是不同寻常的了!屋内是三进两天井的,从外面往里看,三道门口一道比一道高,而且每道门口同样都是重重叠叠地贴着对联,有春联,婚礼对联,也有乔迁新居的对联。虽然现在大屋只剩下几位老人在此居住,但那些对联却在默默地告诉人们,此乃人丁兴旺的老宅!

从门口往里走,才发现屋内另有乾坤,每一步都有不同的天地。原来,每进的天井左右两边除了厢房,竟然还有或宽或窄的巷道和阶梯斜坡,巷道两边又是一间间的房屋;阶梯下同样也是一间间独立的房屋,或并排,或门户相对,就和外面古老的街市一样,真是屋内有屋,屋中有天地!“阡陌相通,鸡犬相闻”,此情此景,让人想到了《桃花源记》。听说,里面的房屋有90多间呢,看上去都很陈旧,有的还是土坯墙,褐黄褐黄的,而屋顶则是清一色的灰黑灰黑的瓦片,在屋外青山绿竹的映照下,显得那样的幽静、古朴而又沧桑。

穿梭在一间间古屋门前,我忽然想到,生活在这同一屋门内的这一村子人,是得有着怎样的凝聚力,才能祖祖辈辈和谐相处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一代又一代地延续至今!据说,两百多年前,南华村的祖先为避战乱带着家眷“隐居”到东水,家族日渐庞大,却有土匪贼寇前来抢掠,为了保家护院,村民们便将屋子建成四面围墙状,只经一个门口出入,大屋就是这样渐渐建成的。光绪年间,村里有个叫李政民的因为勇战匪贼而被赐封为“翰林”,为了传承祖先的英勇才干和荣誉,南华村人至今都还保留着贴“翰林第”的传统。虽然,现在村里各家各户都已迁居在外,但凡是家有喜事的,都会回到大屋里贴上喜联,而年轻人结婚,都会回到大屋里来行个礼。

从南华大屋出来,风和竹秀,鸟语花香,周围是那么的淳朴而清新!古老的南华大屋,是一个传奇,也是一种传承。

新闻推荐

全球首台1240兆瓦发电机组试运行

本报讯(记者/任绍华特约通讯员/陈瑞锋)1月3日上午,由广东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投资90亿元建设的广东省重点项目——全球首台124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