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诗签”:让一首诗勇敢地漂流出去

阳江日报 2020-01-13 07:28

《阳台上》(第34期诗签)

《亲爱的身体》(诗签设计稿)

《你好,河流》(第17期诗签)

2019年12月28日晚上,“诗国星空”公众号主题为《诗,仍是夜空中的发光体——星空诗签100期视觉艺术展》在阳江七空间隆重开幕(上图),为诗歌爱好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当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当地诗歌爱好者参加了开幕仪式,围绕“星空诗签”展开学术研讨,并举行现场读诗会,参与者热情朗诵诗签诗歌,感受诗歌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愉悦。据了解,该展览在七空间展期半月,之后移师“生气画会”展出。

这正好对应了“星空诗签”的那句导语——

一首诗是一件礼物,一张诗签也是,像漂流瓶一样,一首诗的漂流,果敢地面对未来未知的命途。

“诗国星空”是来自

哪里的诗歌国度?

众所周知,阳江是一块诗歌热土,活跃着令全国诗人瞩目的“蓝鲨诗群”。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近几年在网络中崛起的“诗国星空”公众号也来自于阳江本土。

2018年3月3日,200多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艺术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阳江桃花岛,参加首届“诗国星空诗歌奖颁奖典礼”,共同见证“北斗星诗人奖”“北极星翻译家奖”“启明星新人奖”等奖项诞生。至此,一直低调行事的“诗国星空”才揭开神秘面纱,为外界所熟知。“诗国星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致力打造坚实的诗歌新媒体,近年来陆续推出外国诗歌翻译、文本细读、诗歌与跨界艺术的结合等多种特色子板块,并筹划举办“诗国星空诗歌奖”“诗国星空诗会”等大型活动,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广泛影响力。

“诗国星空”的掌门人是优秀诗人、诗歌评论家杨勇,他也是一位视野超前、独具洞察力的策划人,对诗歌有着一份热诚与执着。可能没人想到,当初杨勇以一己之力创办这个公众号,竟是为了鼓励昔日的一位诗歌兄弟重新回到写作中来!“诗国星空”在慢慢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吸引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诗人加入,大家各司其职,每人主持各自擅长的板块,比如主要负责评论板块的是诗人、诗歌评论家黄昌成和陈世迪;旅穗诗人谭夏阳则主持两个栏目:《星空诗专辑》与《星空诗签》。另外,杨勇、黄昌成、陈世迪、项劲和谭夏阳五个人一起筹办了首届“诗国星空诗歌奖”,现正紧锣密鼓筹划第二届。

如何开始“一首诗的漂流”?

除了致力推广本土、省内乃至国内诗人的原创诗歌之外,“诗国星空”注重打造自己的鲜明特色,比如广受赞誉的《外国诗歌翻译》栏目,请的都是国内的翻译大家来进行译介;再比如尝试通过朗诵、歌曲来传播诗歌,也尝试通过画幅来表达诗歌,效果都不错。

“诗国星空诗签”同样是一种跨界尝试,通过平面视觉来表现一首诗的内容,营造诗意的视觉触感,为诗歌艺术增色,同时助力传播,留存经典。

这个创意诞生于2017年临冬的某天。当时谭夏阳拿了一张书签发给杨勇看,谈到可以用书签的形式来承载诗歌,这样既吸引眼球,又方便转发,有利于诗歌的传播。杨勇听了这个想法,相当兴奋,两人一起把这个主题定为“一首诗的漂流”。这个想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资源是现成的,因为谭夏阳在广州的团队做的是广告推广,从来就不缺平面设计师,而如何利用平面资源来推广诗歌一直是他思考的方向。

这次,可谓一拍即合。

于是他们商定了诗签推送的四个板块:第一个是本土诗人的一首诗,第二个是省内诗人的一首诗,第三个是省外诗人的一首诗,第四个是国外诗人的经典诗歌。这四个板块,每周推送一期,每月循环一次。就这样,两年100期基本上都是按照当初所敲定的框架来推进的,只是本土诗歌在推送了二十多期以后,稿源出现了枯竭,为了保持选稿质量,他们又决定将它与省内诗人板块合并,最后变成了三个板块循环推送。

选一首诗,还是选一个诗人?

既是在选一首诗,也是在选一个诗人,这是“星空诗签”的选稿标准。诗签表现的仅是一首诗,他们希望透过这首诗,看到这个诗人整体的创作实力。这就是所谓的“冰山一角”理论。

关于这一点,杨勇说:“在本土,为选好一首诗,我们会长期观察一个诗人,以及他(她)近段时间的创作表现;而对于省内外一些实力诗人,我们则倾向于选择他(她)在某个时期的代表作来推送。”

谭夏阳则是这样说的:“按照这两重标准来严格筛选,我们常常需要忍疼舍弃掉一些优秀作品,也得罪了不少诗友,在此说声抱歉。而在整个过程中,杨勇为我顶住了不少压力,他经常说——‘你坚持你的坚持,我来唱白脸’。”

一开始,他们较为注重一首诗的流传与推广,会更多偏向当代诗人的作品,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后来渐渐改变了原先的想法——诗签既然要做得更好,就要做出经典性,所以国外的一些经典诗歌也要一期一期地收录进来,作为致敬的礼物或经典的留存——哪怕它的传播力度减弱了也没有问题,因为经典值得为它付出时间和力气。现在回过头来看,外国诗歌这一板块的设计应该算是最为出彩的。

“星空诗签”自推出以来,得到了诗人和诗坛的关注和赞赏,也收获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甚至许多诗人都在打听如何才能让他的作品上“星空诗签”,一些诗人将诗签印制成书签,作为随自己诗集送出去的一份礼物。对诗歌作品质量的严控,可能是“星空诗签”走下去的关键。“我们尊重每一首诗!”这句口号的潜台词是,这首诗必须是好诗。虽然平面设计并不能对诗歌内容进行“雪中送炭”,它能做的事情仅仅是“锦上添花”——这是他们对于诗签的定位,诚恳、实在,不虚妄也不过度,只需花费我们一点小小的努力就足够。

100期里有哪些诗歌大咖?

一周一期,两年设计了100期诗签,差不多每期都是精品,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诗坛大咖出现在“星空诗签”上吧。

国内大咖:于坚、西川、王家新、王小妮、臧棣、张执浩、李以亮、汤养宗、安石榴、黄礼孩、黄金明、世宾、舒丹丹……

国外大咖:布莱希特、玛丽.奥利弗、博尔赫斯、米沃什、辛波斯卡、卡佛、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弗罗斯特、扎加耶夫斯基、默温、庞德……

这些大咖的诗歌,为薄薄的诗签增加了不少厚重的分量,也在技艺上为我们作出了范本性的示范——好的诗歌是值得永远留存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期诗签的作者都是我们的诗歌大咖!”作为设计团队的重要一员,谭夏阳如是说。

“星空诗签”会坚持到哪一期?

将诗签做到600期,这是杨勇的美好期望。谭夏阳则觉得难以达到。他认为一个事物总有它的期限,所谓“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如果选稿质量下降或者设计水准大不如前,应该果断将它停掉。但他相信做到200期问题不大。

从“星空诗签100期视觉艺术展”现场来看,这些设计精美的诗签作品摆放到一起,视觉效果的确震撼,这也成了“诗国星空”坚持将之进行下去的一个理由。而且他们已经开始设想,待到200期的时候,除了展览之外,也许还会将这些作品一一印制成书签,还原它本来的样子;如果可能的话,甚至结集出版……

“一首诗是一件礼物,一张诗签也是,像漂流瓶一样,一首诗的漂流,果敢地面对未来未知的命途。”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 谭夏阳

如何设计一首诗?

把一首诗放在一个平面里来展现,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因此,“如何设计一首诗”成了一个假命题——诗歌几乎不能被设计!而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去接近这首诗,从气质上、节奏上、色彩上、排版上……每当拿到一首诗,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如何才能将它很好地呈现出来呢?

我们的设计师对诗歌都不熟悉,甚至有些陌生。而我必须在他(她)设计之前向他(她)讲解这首诗的意思或创作背景,这就要求我必须先弄明白这首诗的原旨。然后就要发散来想,如何去表现它呢?工具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但我希望选取最能贴近它的工具或方法,我想从多个层面来谈一谈诗签设计的过程——

创意。这个是核心工作,一个好的创意能一下子抓住眼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每一张诗签,我们都是当做一幅广告作品来设计的,但每一首诗表现的侧重点却并不一样,有些需要整体把握,有些则需要局部放大。例如颜仰建的《阳台》(第34期),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的临湖哲思,写得非常沉静与节制,按照正常思路,我们找到一个湖面就足以解决问题了,因为阳台的视觉就是作者的视觉,可以像作者一样隐身。但最后我们反道而行之,将火力集中表现一个在晚霞中渐渐升高的阳台,由于排版作用,它被文字支撑了起来——它是凌空的,却有了庄重的姿态……有些角度是俯视,有些则需要换另一个视觉来表现,例如刘汉通的《林泉寺》,我们用一个水面的倒影来巧妙带出。这些,都是创意表现。

找图。找图工作一般都是由我来完成,说白了是因为设计师还有其他任务,而我比较空闲,当然,我对诗歌的理解相比设计师可能更加深入一些。在我看来,配图并不是看图说话——就是说,诗歌的内容不一定要在图片当中再表述一遍。第一是资源有限,毋须重复;第二是诗文和图片应该肩负起各自的任务,尽量将内容表现最大化;还有第三点就是,有时拉开一点距离,更加有美感。例如玛丽.奥利弗的黑水塘(第7期),完全抛开了原诗的意象,采用水珠与文字结合的形式来表现,也相当成功。

色彩。杨勇的《你好,河流》那张诗签(第17期),色彩相当饱满鲜艳,它来自于诗人游子衿某天的朋友圈,我一看这个色彩非常喜欢,就预先向游子衿讨了过来,总想着哪一天有用——其实一张美好的图片在冥冥之中等待着一首诗,也是一种美好,一种缘分。最后,果然让杨勇捞到了“着数”——可以说,这张图为这首诗增色不少。在整体色彩搭配上,我对设计师也有个要求,就是前后几期的色彩不能重复,如果上一期是黑白的,下一期最好是彩色,如果100期整体摆放在一起,这个效果就看出来了。

沟通。“我们尊重每一首诗”,这指整个设计过程,同时还包括和原诗作者的沟通上。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们会将设计好的诗签发给作者,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是许多平台都做不到的一点。大部分作者都会反馈表示喜欢并一稿通过,当然也不免有例外,有几张诗签我们做了好几稿才通过,比如第47期旻旻的《亲爱的身体》。有时候,我真的想做一期,就是把所有的设计方案都呈现出来,让大家看看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另外,我想说的是,诗签也是读者对诗歌解读的一个视角,当诗歌交到读者手中,它是一种全新的诞生,或许诗签能表现得更新奇好玩呢!

我特别想感谢两位设计师的出色工作:夏婵丽和张红文,经过100期的熏陶,他们也成了一位“诗人”——在平面画幅上表现诗的人。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我们这个团队特别低调,从不出镜或参加活动,只躲在后面为诗歌默默做事。然而每当缺少图片的时候,他们常常主动贡献出自己收藏的美图——上面提到的《亲爱的身体》的设计,用的就是设计师丽丽的海边靓照,与诗配合起来也相当完美,尽管最后推送的不是这一稿。

新闻推荐

中炬高新去年28个项目共获政府补助5852万元

本报讯(记者黄凡)中炬高新近日披露,2019年合计收到的政府补助为5852.30万元。中炬高新获补助项目共28个,其中技改补助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