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才作为推动阳江发展的重要支撑

阳江日报 2020-01-01 19:04

[摘要]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

本报记者/陈思捷

作为阳江的知名企业家代表,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一直关注国内外最新经济动态、关注阳江企业发展。近日,李积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阳江人才和创新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他认为,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阳江要在引智留才上下功夫,把环境建设好、政策完善好、平台打造好,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助推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顶层设计,建“四位一体”孵化园

李积回认为,人才短缺是制约阳江发展的最大短板。要突破人才瓶颈,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柔性引才机制,优化人才政策引导体系,畅通引才渠道,做优人才服务,才能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不断加速向阳江汇聚。

如何吸引人才落户阳江?李积回建议,以平台吸引人才,用服务孵化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创造、就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孵化园,让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快速向孵化园汇聚,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基地。要用适当的政策鼓励与人才扶持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孵化园,以人为本,创新施展才华的工作生活环境,优化好平台服务,用软环境留住人才。

当前,阳江市结合合金材料和新能源两大优势重点产业,积极推进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李积回指出,重点实验室是汇聚并吸引众多优秀高层次人才,集聚各个学科多种发展优势的核心领域。阳江市要抓住省实验室建设机遇,结合阳江地方特色与产业优势,稳步推进产学研建设,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实验室科研队伍凝聚力。同时,让实验室与高等院校、企业接轨,更好地培养培育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拉近创新与市场的距离,更好地推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

发展高等教育,充分发挥阳江本科院校作用

李积回表示,今年,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动工建设,这是广大阳江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新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将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飞跃式发展,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后盾。高校是创新的源头,也是聚集人才的重要平台。阳江市要充分发挥本科院校“人才驿站”的作用,聚集更多专家、学者来阳江教学,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创新后备力量,为阳江市的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李积回建议,阳江高等教育的课题应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同时将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让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适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大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力度。

同时,企业也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高校接轨,欢迎广大师生去实地考察、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李积回认为,城市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阳江市在引进和培育人才方面,也需要注意构建平衡的人才布局,梳理整合用人计划,结合阳江市实际,科学谋划良好的用人环境和生态平衡,构建健康的人才生态圈。

加强创新力度,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

城市发展要依靠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支撑。李积回坦言,创新是他经营企业不变的理念。他以自身经历举例,2018年,为破解钢材原材料研发周期长、难度高、投入大的难题,掌握原材料研发的核心技术,他带队六次进京,引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专家陈蕴博院士及其研发团队,专门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致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如今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靠自主研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李积回表示,唯有不断加强创新与研发力度,发挥智库作用,推进成果转化,才能更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企业健康发展。

李积回表示,阳江如今是一片沃土,政府要做好高端项目和人才的探测,宣传引导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充分激发全市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营造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同时,本土企业家也应当强化大局意识,树立长远眼光,善于利用工商联、总商会等平台主动了解最新的国家、省、市政策,洞察新局势,更深刻地理解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积极融入阳江的发展大潮。

新闻推荐

阳江市处非办关于元旦春节期间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的提示

尊敬的各位市民: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理财需求日益旺盛,不法分子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以投资理财、养老服务为名,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