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应在“大湾区+粤西”中寻找新机遇

阳江日报 2019-12-23 09:21

[摘要]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编者按

12月17日至18日,阳江市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成果交流会,提出要科学谋划阳江未来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阳江明年工作及“十四五”规划做好准备。为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今日起,本报推出《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科学谋划阳江发展路径》栏目,陆续报道来自专家学者、各地各部门领导、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对阳江未来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和对策建议,以推动阳江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任绍华

12月17日至18日,阳江市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成果交流会,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应邀参加交流会并对阳江市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随后,向晓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阳江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她认为,阳江应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努力在“大湾区+粤西”的区域发展中寻找新机遇。

阳江东部地区将是阳江“融湾”主战场

向晓梅认为,目前从全省区域整合格局来看,“大湾区+粤东”模式已见成效,“大湾区+粤北”的整合正在进行,但“大湾区+粤西”相对滞后。阳江作为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未来在“大湾区+粤西”中将有更多作为、更多机遇。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产业布局中,主要布局于阳江的优势产业有两个,分别是重要基础件和新能源装备。向晓梅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和汽车制造,其中,“重要基础件”是重点,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和“通用航空装备和汽车制造”是培育重点。

向晓梅认为,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阳江应采取“东进”战略,以融入大湾区、主动承接“双区”辐射为发展主线,借助区位特点成为大湾区西进的门户,借助与大湾区直接接壤的天然优势,将阳江东部地区作为“融湾”崛起的主战场。

向晓梅分析,阳江东部地区具备腹地优势、平台优势、通道优势,在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将是阳江由“融珠”升级到“融湾”,由“珠三角后花园”融入到“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先导区。

把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作为重中之重

向晓梅分析,阳江应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把承接产业溢出作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借助与珠海产业共建的良好条件、深中通道建成后的快速交通体系和广州产业创新引擎,依托合金材料、风电产业、海洋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基础,积极承接珠海、深圳、广州产业延伸拓展,努力成为大湾区最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腹地。

在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珠海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随着阳江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和风电产业发展,不仅能够为珠海提供先进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原材料、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还可以顺利承接珠海通用航空产业、机器人研发创新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中医药科技产业等高端产业溢出。

深中通道建成后,与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共同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过江交通大动脉,阳江与深圳联接的快速交通体系将更加完善。通过引进深圳人才、融资、信息、技术、产业等要素优势,借助其专业化的金融、商务、信息及研发服务,有利于阳江与深圳加强在智能装备制造、船舶与海洋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链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超高清视频产业、机器人产业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物联网产业成为广州产业发展重点。阳江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有利于承接广州高端产业溢出。

打造“双区”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

向晓梅指出,阳江应把握“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依托双支点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新材料及基础件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双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

一是着力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装备用特种钢材料、能源装备用特种钢材料、海工装备用特种钢材料、高端基础件用特种钢材料等,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提供优质材料支撑,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精密轴承、高端齿轮、高可靠性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等高端五金配件、关键性基础件。

三是着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沙扒海上风电场、南鹏岛海上风电场建设为契机,补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着力推动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营维护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运维母港,建设全省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四是建设环大湾区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游艇制造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临港工业。

积极探索区域合作“飞地经济”新模式

向晓梅认为,深中通道建成后,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阳江东部地区将成为承接“双区”辐射的先导区,应当更加主动承接深圳城市功能疏解以及产业外溢转移,积极探索并完善“双区”带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提速发展的“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新模式,实现与深圳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首先,对标大湾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拓展腹地提供支撑,尤其是配合深圳完善自主可控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更便利条件支持深圳在阳江东部地区建设“产业飞地”,承接人工智能高端元器件、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建设大湾区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零部件配套基地。

其次,利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利好,主动与深圳开展岸线、港口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海洋飞地”新模式,申请前海自贸试验区异地扩区,配合深圳打造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临港加工、临港物流基地。

最后,全面对接深圳农渔业、旅游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生态守护地、农渔产品补给站。

新闻推荐

阳江 调研成果交流会举行 承接“双区”利好科学谋划明年发展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世华张俊通讯员/陈瑞锋任绍华)近日,阳江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成果交流会,重点在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