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石港村书记“上线”卖米

阳江日报 2019-11-30 00:52

本报记者/王雄基

随着阳西县27个垦造农田项目陆续完工,平整出的水田面临谁来种、谁来管理等问题。在溪头镇石港村,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主动作为耕作下埂岭的垦造水田,摇身变成种植大户。除了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干部还把下埂岭当成了示范田,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平台,引领农民一齐增收。

村委会成了种粮大户

眼下,正是晚稻成熟季节。石港村下埂岭的127亩垦造水田水稻迎来丰收。近日,记者在田头看到,村干部罗生和姚銮开着两辆收割机,不到十分钟,就收割了半亩地的稻谷。

涌动着金黄浪花的下埂岭,在一年前还是一块块高低不平的荒地和小树林。“原来东一块,西一块,你种水稻,他种花生,许多人干脆就把土地丢荒了。”罗生说。2018年11月,石港村位于下埂岭的垦造水田项目动工,伴随着挖掘机和推土机的轰鸣声,成片不规则的荒地被平整成一块块水田。

水田垦造完成后,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石港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接过了耕作下埂岭的任务,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将土地租了下来。村干部带头下地耕种,还请贫困户过来帮手,日结工资提高他们的收入。

村委会变身种粮大户,村干部各负其职。其中,作为民兵营长,同时也是村里种粮大户的罗生承担起这块土地的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工作。罗生介绍,在对比收益后,下埂岭的第一季晚造选择的是“精品”路线的尤粘水稻。尤粘水稻颗粒小,但煮饭特别香,售价比常见的珍桂水稻要高,谷价能卖到每公斤3.6元。

播种、插秧、除草、灌水,转眼间,下埂岭水田垦造后的第一批谷子很快就成熟了。按亩产300公斤计算,下埂岭今年能收成38000多公斤稻谷。稻谷卖出后的利润,将直接打进村集体的账户里头。

石港书记上网卖米

石港村党总支书记叶大集和扶贫干部冯锋卖谷卖米的消息,通过网络传出了溪头镇。

原来,由于今年各地稻谷普遍丰收,给下埂岭的大米销售带来了困难。叶大集介绍,刚刚种下水稻时,村干部便前往茂名寻找加工厂,与客商谈好了收购大米的事宜。11月10日,村干部再次前往茂名,没想到,各客商的粮库都已满仓,原来谈好的客商也爽约了。

外地谈好的客商爽约了,而本在农民晒谷时就会下乡收米的客商也一直没上门,“新手”上路便遭遇不利,咋办呢?冯锋介绍,谷子可以放较长时间,一时没卖出去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然而,村委会没有存放大量谷子的地方,因此找到大客商仍然是当务之急。

面对销售上的困难,村干部只能临时想办法四处卖米。村干部一边和镇里的邮政局合作,将大米挂上邮政商城,一边以书记卖米和扶贫的名义将卖米的消息放到网上,于是便有了石港书记上网卖米的故事。

村干部要做好领头羊

下埂岭作为村集体资产,石港村干部为什么把耕种的担子主动揽过来,还上网去找销路呢?叶大集是这么说的:“既然村民相信我们做领头羊,我们一定要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2017年,看到石港村多年变化不大,叶大集回乡竞选,当上了村书记。在叶大集看来,村干部就是农民头。村干部懂政策,识民情,是带领村民振兴乡村经济的领头羊。因此,水田垦造后留下的百亩下埂岭怎么搞,在他眼里并不是一个任务,反而是一个契机。

“农民靠小打小闹是不行的,一定要扩大面积形成规模才有发展,村‘两委’应主动引导农民。”下埂岭成功了,村民看到了经济上的收入,就会跟上一起种植尤粘水稻。全村的种植规模上去了,在成本、管理和吸引客商三大块就比零散种植要有优势。

叶大集解释说,发展农业需要做好三件大事,分别是技术、土地整合和销路。村委会有种粮大户懂技术,下埂岭有整合好的成片土地,销路做起来后再将村民发动起来,便可以达到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目的。这个目标还需要村干部长期努力才能实现。

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带动下,村里的种粮大户冯创业今年种了30多亩尤粘水稻,村里另外的400多亩荒地也基本复耕,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下埂岭遇上垦造水田后的第一次丰收,石港村干部迈出了领头的第一步。

图:村干部驾驶收割机收割下埂岭的水稻。王雄基 摄

新闻推荐

转动海上“风车”点亮万家灯火

三峡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海上升压站完成吊装。陆上集控中心完成建设。在阳江市阳西县沙扒南侧海域,三峡阳西沙扒海上风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