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捐赠大肥猪”的职业选择启示
近日,90届一位热心校友给母校阳江一中捐赠10头大肥猪的新闻轰动朋友圈。这本是一个偶然事件,却引发较大关注,勾起几代人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其背后不仅传递出与母校之间深厚的情谊,也折射出当下人们对事业成功多元化定义的价值取向,有着深层的社会意义。
从浅层意义来看,在当前猪肉价格高企的市场背景下,“向母校捐赠大肥猪”的校庆大礼包变得既喜感、接地气,又不失庄重,有着双重豪气。第一重豪气,母校110周年大庆,毕业多年的学子不忘初心,感恩在校沐浴师恩的峥嵘岁月,让众人看到了他饮水思源、报答母校的深厚爱意,激发学弟学妹将来建功立业回报社会,做有家国情怀的阳江一中人;第二重豪气,回首过往求学时光贫瘠的物质生活,这位校友立足实际需求,把他对母校的关切和对学子关怀聚焦在餐桌上。不同时代物质生活的对比,不仅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也看到了全社会对莘莘学子寄予的更多厚望。
因卖猪肉被人嘲笑20年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如今身家过亿跻身富豪行列。当年的嘲笑者们,如今不遗余力地称赞他的“另类成功”,并在鸡汤文里试图复制他的成功密码,但骨子里仍然视他为一个偶然成功的例子。毕竟人们还在纠结北京大学文凭与“猪肉佬”之间职业贵贱的等级落差。
从深层意义来看,通常居要职者返校演讲、大学教授返校开讲座和大企业家返校捐巨款等行为,才被视为事业成功、荣归母校的例行途径。如今,养殖大户给母校送猪成为美谈,足见全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更加开放多元化了。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让“向母校捐赠大肥猪”行为得到热烈肯定,这不仅是对捐赠者事业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在校学子一种成功学意义上的示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视职业贵贱,做自己擅长的事,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业,从中争取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荣光。如果只为了满足那一抹世人认为高级的、微妙的职业优越感,而违心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终将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唯有认清自己,不拘泥于成功的路径,才能在充满挑战的荆棘丛中,凭努力开辟出属于个人的成功新路。
新闻推荐
更省心 阳江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掌上办 首张微信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发出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世华通讯员/林河勇)11月25日上午,阳江市市场监管局举行个体工商户自主申报(微信办照)系统上线发布仪式,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