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诊断用药全身长痛风石

阳江日报 2019-11-27 13:51

本报讯(记者/简梅芳 通讯员/曾倩萍)吃海鲜、喝啤酒,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年仅37岁的市民梁先生(化名)因为这一爱好在8年前患上了痛风。因为自己是一名基层医生,梁先生一直坚持自己用药医病,近6年来每当痛风发作他就服用激素药物止痛,结果全身多处长出了痛风石并出现破溃,一度生命垂危。

11月25日上午,记者在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病房见到了梁先生,他的膝盖、脚踝、脚趾、手指、肘关节等多处关节均有明显痛风石包块,破溃处已包扎了白色纱布,其中一个脚趾的肿物已如乒乓球大小,透过表皮可见里面大大小小的白色痛风石。

满脸浮肿的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来自湖南,2009年到阳江一家基层医院工作。在阳江定居后,他爱上了虾、蟹等海鲜,几乎每周要吃上三四次,一次吃上一两斤,并且喜欢和朋友吃宵夜喝啤酒。2011年,梁先生开始出现关节疼痛,他诊断自己患上了“风湿”。2013年,梁先生开始出现痛风症状,部分关节冒出痛风石疙瘩、包块,但梁先生仍未引起重视,在每次痛风发作时,就自行服用激素药物止痛。后来,梁先生身体关节处的痛风石越长越多,并出现破溃现象。直到今年9月,梁先生服用激素药物无法止痛,并无法行走,被120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我是一名医生,觉得可以搞定自己的病。”当记者问及这么多年痛风反复发作为什么不到医院做规范治疗时,梁先生如是说。而他的这份执拗,险些让他丢了性命。

入院治疗后,梁先生的疼痛也没能完全止住,而且开始持续高热,一直无法降到正常体温。9月底,梁先生被迫转入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经查关节液培养,被诊断为沙门菌感染,出现败血症,同时患有类固醇性糖尿病、医源性库欣综合征,病情危急。经过一个多月的对症治疗,梁先生好转出院。

11月14日,由于关节仍时有疼痛,加上腿上多处痛风石出现破溃,梁先生来到市中医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降尿酸药物的作用下,梁先生体内部分痛风石开始溶解,并经破溃处渗出,需每天换药。

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医师林金涛是梁先生的主治医生。他表示,没有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确诊痛风后没有调整控制饮食、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频繁过量使用激素药物、20年前曾患有肾病综合征……这些因素导致梁先生的病情迅速恶化。

林金涛提醒,市民频繁出现关节痛时要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确诊,如为痛风,要遵从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激素类药物只能临时使用,不可长期用于止痛,否则将引发免疫系统疾病。痛风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虾、蟹、鱼、动物内脏等,要坚持定期复查,不可自行停药减药,以免病情恶化。

新闻推荐

传承书院文化延续传统文脉

阳江古书院史话座谈会昨日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