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阳江日报 2019-11-04 03:25

中、英、荷三国科学家携手合作科研项目

红林相遇

生态地标

红林鹭影

第四纪末次冰期后期,在欧亚大陆的南端、南中国海北端的广东省西南沿海,由于海平面的升高,沧海桑田的变化塑造了美丽的海陵岛,南亚热带湿润的气候,从各方汇来的温暖海流,海陵大堤的阻隔加上漠阳江的冲积,天造地合,发育了海陵岛东北部呈巨扇形的神前湾。这里山海兼优,老鼠岛犹如一颗巨大的禽星镇守着水口,让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草木茂盛、物种群集,是东南亚候鸟迁徙线路上重要的中转站,是十种红树半红树生长的滨海湿地,是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为目标的海陵岛的绿肺和绿肾,是大自然赐予海陵岛的无价之宝。

201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广东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省、市、区的领导高度重视红树林的试点建设工作,五年来,多次到红树林湿地公园检查指导建设工作。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致力于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宣传湿地文化,努力打造南中国富有特色的红树林湿地公园。

试点建设五年以来,海陵试验区委、区管委,红树林管护中心按照《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国家关于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要求,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东省林业局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项试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一、 多措并举,着力修复湿地

为了扎实做好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海陵试验区委托中山大学对红树林的自然环境、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生物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底质调查,并根据红树林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环境清理行动。组织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垃圾和影响红树林生长的植物、沙丘等进行清理。据统计,目前已清理的三叶鱼藤面积达39000.1平方米、清理互花米草83441.7平方米、清理垃圾2542270.5平方米、清理影响红树林生长的沙丘733.7平方米(沙丘平均高度为1.4米)。另外,还清理了海上、出水口的垃圾,并对沟渠疏浚。

开展红树林恢复种植工程。五年来,海陵试验区在红树林湿地公园开展红树林恢复种植,主要为红海榄、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等本地品种,到目前为止,新种和补种了42公顷的红树林。同时,与中山大学共建5亩耐盐碱草木种植资源圃构建及示范推广技术基地,主要品种有海芒果、银叶树、杨叶肖槿、蕊木、楝、红厚壳、相思子、磨盘草等耐盐品种。

开展引鸟林工程。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有着天然的鸟类资源,每年吸引白鹭等超过40多种的鸟类过来栖息。红树林管护中心结合堤边基干林带项目,在园区内栽种引鸟林,放置人工鸟巢,为鸟类提供适宜栖息和生活的空间,吸引更多成群结队的鸟类栖息红树林。

开展病虫害防治工程。为了避免农药喷杀污染湿地环境,维护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海陵试验区争取市植物保护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支持,在园内开展物理防治病害虫工程,建设了一批灯光诱杀设备,通过灯光诱杀防治每年的广州小斑冥等病害虫侵害。

二、 整合力量,大力保护湿地

为了切实保护好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海陵试验区积极整合多方力量,认真开展多项针对红树林的专项保护行动。

开展保护候鸟行动。为了保护候鸟在我区顺利过冬,打击非法捕鸟行为。区林业部门联合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多次开展清理拆除违法捕鸟网具行动。

积极开展志愿活动。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海陵试验区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沙滩行动。2015年市顺洲义工联合会主办的“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大型绿色环保公益活动来到红树林,共有380余人参加了该活动。2016年,海陵岛团区委组织区直各单位、消防大队以及保利项目的80多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保护海陵岛的海滩。同年5月,阳春市人民法院团支部到红树林湿地公园开展清洁环保活动。2017年,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组织20多名志愿者到红树林湿地公园参加保护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红树林管护中心联合18名扬爱志愿者一起到园区开展“清理浒苔,保护红树”公益环保活动,为红树林幼苗清理浒苔,确保红树林幼苗健康成长。

三、 中外联手,致力科研攻关

为了促进湿地保护和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的轨道,海陵试验区积极加强与专业团队的相互合作,共同开展红树林湿地公园科研监测工作。

积极开展湿地监测工作。海陵试验区主要依托海洋、环境保护、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对红树林湿地进行监测,对环保、水利、农业、气象等单位的水文、水质、土壤、气象、空气等监测数据进行共享。在此基础上,红树林管护中心建设了一个水质、水文监测站,掌握了公园内的水质、水文资料。

积极参与完成多项科学研究课题。海陵试验区积极促成由中国、英国、荷兰三国科学家联手实施的《阳江地区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防护运用于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从理论到实践》和中山大学彭逸生副教授团队关于《阳江地区高通量氮输入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组分与典型过程的影响研究》两个红树林科研项目落户公园。项目将持续三年,以海陵岛红树林为范本,探讨不同类型的红树林在生态功能和防护效果方面的作用。

此外,红树林湿地公园还完成了《阳江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谈阳江海岸红树林带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阳江市红树林的造林技术应用结果分析》《广东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与自然教育方式研究》《广东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红树林与红树林文化研究》《广东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以及周边滨海文化资源研究》《广东海陵岛红树林保护地的社区共同管理研究》和《广东海陵岛红树林生态意识问卷调查活动与调查分析报告》等8个科学研究课题,为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四、 形式多样,进行科普宣教

为了充分体现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海陵试验区在扎实做好红树林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挖掘红树林湿地文化的科普意义,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红树林湿地宣传力度。

加强科普设施建设,营造湿地文化知识海洋。通过建设红树林宣教中心、宣传长廊、主题步道、遍布公园的科普标牌等科普宣教点,为人们提供集中了解红树林湿地文化知识的场所,不断丰富人们对红树林湿地的了解,让人们在园区内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湿地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丰富活动形式。通过在公园开展微电影、“保护红树林湿地”征文活动、“人类,请做红树林的朋友”-红树林保护公益宣传活动、“红林鹭影 宋韵渔风”红树林摄影大赛、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扩大湿地公园的宣传影响。

创新科普宣教形式,进行自然教育。试点期间,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湿地自然教育,主要包括:开发红树林湿地研学课程、印发红树林知识读本红树林植物、动物、生态产品、休闲解说手册、编写《湿地知识宣传册》等。同时,还建设了一所湿地自然学校。主要有:家长课堂、学生课堂、流动湿地学校、室外课本等。另外,公园还与广东自然学院达成了设立海陵分校的意向,全力铺开研学工作。

五、 合理开发,共享建设成果

海陵试验区在规划建设红树林湿地的过程中,不忘周边社区居民,实施社区协调规划,建立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群众的伙伴关系。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打造休闲农业、生态环保项目等,扶持社区发展社区经济和公益事业,做好村委会扶贫工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的,最终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2018年,平兰社区获得阳江市十大旅游特色村,2019年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纳入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撰文/黄孟琦

■图片/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阳春一中喜迎百年华诞

阳春一中举行建校100周年文艺演出。陈建华摄本报讯(记者/李景仪)“百年校庆,欢迎回家!”自收到母校的邀请后,阳春一中的广大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