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浇开群艺百花艳

阳江日报 2019-10-11 20:59

金声粤剧曲艺团与茂名曲艺团在江城区文化馆举行交流活动。杨辉南 摄

8月31日,江城书社在江城区文化馆成立,一群书法爱好者告别了在中山公园和人民广场的“踎地仔”生活,有了自己的场地,开始专业化的培训,计划着“送书法下乡”活动……

江城书社是江城区文化馆六个馆办团队中的一个。从2015年开始,江城区文化馆相继成立了畅舞飞扬艺术团、金声粤剧曲艺团、老年广场舞艺术团、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青少年标准化弦乐团。馆办团队的建设,盘活了江城区的民间文化资源,解决了江城区文化馆文化活动无人可用的困局,亦解决了民间艺人无平台可施展的难题,走上了“以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路线。

本报记者/杨辉南

缺乏平台爱好者无处展书艺

江城区文化馆从1990年建馆至今,5名工作人员要服务江城区60多万人的文化需求。“一人服务十多万人。”说起文化馆面临的困局,区文化馆馆长林举飞感到有些无奈,资金不足、人员短缺,服务范围广、受众多,如何完成文化服务工作成为江城区文化馆面临的难题。

“没人、没钱、没物。”林举飞1995年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来到江城区文化馆工作至今,见证了江城区文化馆一路走来的艰辛。2013年之前整个文化馆总共200多平方米,只有3间办公室,设备设施不齐全;开展文化活动基本上靠5个工作人员做文化宣传工作,有形式而无内容;要举办晚会,就要提前申请经费,掂量着经费找演员,既保证不了演员的素质,也常遇到请不起人的情况。

在中山公园,一群“踎地仔”踎在地上进行书法练习、创作,在地板上用大毛笔沾水即书,带上一张桌子,铺上一张宣纸,沾墨即写。一群书法爱好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汇聚成一个书法小角落。“‘踎地仔’在中山公园踎了三十年。”今年72岁的第二代“踎地仔”冯洪怀说,这群“踎地仔”不呆在舒适的家中练习书法,而跑到公园里风吹日晒,靠的是对书法艺术的情怀和担当。

“有时群众问我们能不能帮他写书法作品时,会很高兴,也很有满足感。”写完之后,群众会50元、100元地给这群“踎地仔”,但他们都婉拒。冯洪怀说:“我们来公园写书法,根本就不是为了钱,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艺术。”然而,更多的情况却是一群“踎地仔”在公园踎上几个小时,却没几个前来观看和了解的群众。“没有平台,得不到群众重视,我们也很无奈。”有才无处施展,成了这群“踎地仔”的心头病。

人与平台分隔两地。文化馆与文化人这相隔的两潭水如何打通,变成互动活水,成为破解江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点。

一场联姻激活艺团与文化馆

2015年,金声粤剧曲艺团的团长刘贵和副团长关汉正焦急万分,四处找场地,正愁着该搬去哪里安家。金声粤剧曲艺团从2003年成立以来,团员自己筹钱出资在江城区北山公园搭建了一个舞台。2007年,因公园整改舞台被拆除,搬进了私人房屋,前前后后因为租金问题、邻里关系、房屋大小等问题搬了三次场地。

刘贵四处打听、一路找场地,来到江城区文化馆,刚好碰到馆长林举飞。“我们金声粤剧曲艺团想找个唱戏的地方。”“文化馆想成立个团,‘送戏下乡’。”两人一拍即合,经过审查、考核,金声粤剧曲艺团成为江城区文化馆里面的一个馆办团队。

江城区文化馆为金声粤剧曲艺团提供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排练场地,同时,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一有“送戏下乡”的活动就邀请他们登台演出。“传播粤剧文化,我们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刘贵说,以前根本没有演出机会,不是不想演,而是有心无力,一是没钱,二是没平台,现在有江城区文化馆这个平台,名正言顺,去到哪里,群众都欢迎,我们也乐意为群众唱粤剧。

2013年,江城区委区政府把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原江城区第八小学改建为江城区文化馆。虽然面积扩大了近20倍,可是工作人员还是那5个人。一边是有人无场地,另一边是有场地无人,金声粤剧曲艺团与江城区文化馆的结合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林举飞没想到馆办团队把整个文化馆激活了。以前的“送戏下乡”,可能只是张贴几张海报,宣传普及一下戏曲文化,而且宣传工作也得不到群众的关注。现在有了馆办团队,是真真正正的“送戏下乡”,有形式有内容,去到下面的村、街道,群众早早地占好位置,等候着一场大戏的登台。

“单靠我们5个人是不行的,要调动起整个江城区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地满足全区60多万人的文化需求。”这对于江城区文化馆来说是一场文化服务的观念性变革,5名工作人员从内容服务转变为平台建设,把江城区文化馆打造成群众信任的文化平台,让有文化艺术才华的群众积极地加入进来。

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到村里为村民写书法作品,他们欢喜,我们也欢喜。”冯洪怀感慨道,没想到他们这群“踎地仔”这么受欢迎。江城区文化馆组织的“送书法下乡”活动真正地让这群“踎地仔”发挥所长,传播书法艺术。

除了找上门的民间文化团体,林举飞还主动寻找吸纳民间艺人和团体。畅舞飞扬艺术团原本是江城区文化馆举办活动经常聘请的文化团体,几次的接触、了解之后,干脆收归自家门下;2014年,阳江市组织广场舞比赛,比赛结束后,林举飞主动找到几个参赛团队,将他们整合成江城区文化馆的老年广场舞艺术团;青少年标准化弦乐团则是聘请阳江市管弦音乐家协会主席项安老师作为艺术指导,招收青少年弦乐业余爱好者进行免费授课、培训,组建成团;同时,一个个关心文化事业的群众组成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

通过不断地“招兵买马”,江城区文化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江城区文化馆为馆办团队除了提供活动场地之外,还会不定期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培训,并且,还为馆办团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艺的广阔舞台,让馆办团队成为文化演出、文化下乡等活动的主角,以及聘请优秀的馆办团队成员为公益培训班授课。

有平台,有人才,一场场大戏在江城区文化馆这个大舞台上轮番唱响。自加入江城区文化馆以来,畅舞飞扬艺术团参加文化活动达40多场次;金声粤剧曲艺团参加“送戏下乡”达30多场次;老年广场舞艺术团参与演出20多场次;举办青少年标准化弦乐团训练班8期;刚刚成立不足一个月的江城书社,就已组织了2次“送书法下乡”活动。

“江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群众中不乏文化造诣高深的人才。接下来,我们要将馆办团队做大做强,继续挖掘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壮大江城区文化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完善文化服务平台,让馆办团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参与度。”林举飞对于江城区文化馆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共创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埠场镇多部门联合开展创文宣传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