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先讲学生感兴趣话题
[摘要]假期狂欢,开学疲累,学生“开学综合征”怎么破?资深教师建议——
今秋开学已近半个月,阳江市中小学生陆续进入常规上下学的校园生活模式。告别暑假的狂欢,迎来按部就班的课程安排,部分未收心的学生难免不适应,上课走神、厌学等“开学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不时映入授课老师的眼里。为了解“开学综合征”的症状根源,做到科学防患、提前应对,近日,记者采访了阳江市有着10多年班主任工作和一线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为广大市民家长出谋划策。
年纪较小学生表现更明显
“相比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对课程内容不太感兴趣,因此开学后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症状,如果遇上是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这种症状会更加明显。还有少数学生对自我要求比较高,面对新老师,怕自己学不好新课程也可能不适应。另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年级还有一定区别,但基本症状都一样,具体表现为年纪越小的学生越容易分神。”阳江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阳东一中高中语文一级教师黄玉霞告诉记者,各个年级的学生都会出现“开学综合征”现象,但情况不多。所谓的“开学综合征”,最主要的生理表现是学生明显看上去比较累、提不起精神,心理表现是上课常常发呆、走神,个别同学出现不想上学的厌学情况。
黄玉霞分析,小学1—2年级学生本身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该年龄段特别容易走神,学生能安静下来的时间不多;小学3—4年级学生的上课专注度比低年级稍微高一些,到5—6年级以上的学生基本整堂课下来都能坐得住。因此,如果是一两节课走神的学生,不能算是真正的“开学综合征”,如果在开学后持续一小段时间有多次上课分神现象,老师、家长就要及时介入引导,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其早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老师帮学生制定学期目标
如何帮助学生面对和解决“开学综合征”?黄玉霞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树立学期目标,先定大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包括各科学习成绩和与同学相处等不同方面的目标,比如高中可以细化到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科成绩的最大目标,为实现目标每周每天每科的学习时间安排,最小化到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目标。她补充说,学校方面要安排各个科任老师做足准备,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不要马上进入课堂学习模式,尽量引导学生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假期发生的一些能与学科相融合的事情,让学生在课堂思考、展示、分享、延伸。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黄玉霞分析称,小学阶段的老师上课要多让学生开口说话,比如以小组讨论形式,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共同出谋划策来解决问题;初高中老师可以多跟学生互动,让学生跟着老师的上课思路走,让学生保持兴奋,遇到上课走神的学生可以走到其身边“无声地提醒”,或是给这类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其思维回归课堂。
家长应引导
孩子规划生活
“‘开学综合征’的根源症结在于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彻底放空了自己,整天漫无目的,想干嘛就干嘛,经常看电视、玩手机到深夜一两点睡觉。如果放假期间没有合理的时间规划,那么回学后就很难马上能收心。”黄玉霞强调,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假期做好生活规划,引导孩子一起探讨假期目标,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并提供自己的意见建议。
另外,她建议,放假前学校也可以合理安排一些多元化、趣味性强的实践技能类作业,比如小学生可以安排家庭劳动作业,锻炼动手能力,初高中可以安排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研讨任务。她说,考虑到新高考改革方案学生自主选科的重要性,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依赖家长资源去了解一个职业或一个专业,通过查询资料、体验、实习等方式看自己是否喜欢,帮助自己决定大学可以专修哪类专业,再倒推高中可以应该选学哪些科目。
图:开学初,不少孩子还没能完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大海 摄
本报记者/许倩
新闻推荐
阳江监狱开展防暴应急处突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