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控”过马路也不忘刷手机

阳江日报 2019-09-17 11:07

[摘要]“低头族”成道路交通安全新隐患

本报记者/郑琛琛

行人过马路头也不抬,只顾低着头玩手机;司机驾驶途中“忙里偷闲”跟亲友聊微信……当人们把视线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道路情况的变化容易被忽视,安全隐患藏匿其中,甚至引发交通事故。近日,记者针对马路“低头族”现象在市区进行了调查走访。

马路“低头族”现象比较普遍

周末下午,市区百利广场正门前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尽管离百利广场只差几道斑马线,一些行人也忍不住查看手机信息,来往的车辆从行人身旁呼啸而过。在半个小时内,记者观察到该路口共有18名行人在过斑马线时低头使用手机。其中有一位父亲,他一边牵着四五岁的儿子过马路,一边看手机,视线始终盯着手机屏幕。在该路口,记者还观察到有7名市民一边使用手机一边单手骑二轮机动车,其中4名为外卖配送员,另外有1名驾驶三轮车送货的市民和1名骑共享自行车的市民,也均有驾车时看手机的行为。

当天,记者在市区另外两处十字路口同样观察到马路“低头族”现象。半个小时内,在东风三路与鹰山路的T型路口,共观察到4名行人过斑马线时低头使用手机,1名市民骑共享电动车行车途中使用手机,一名环卫工人驾驶三轮电动车时使用手机。在漠江路与二环北路、安宁路的十字路口,车流量大,且红灯等待时间长达90秒,不少市民在等待绿灯放行时查看手机。随后,绿灯亮了,边驾驶车辆边使用手机的共有9人。其中,外卖配送员4名,快递配送员1名,骑电动自行车的市民3名,驾驶摩托车的市民1名。

“低头族”过马路安全隐患大

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受访者表示在马路上经常看见行人或司机低头使用手机。吴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在马路上看到有人低头玩手机,特别是年轻人,“我有时候也会看手机,但只有在车少路段才敢放任自己,过马路时绝对不会看手机”。

记者在调查走访时发现,“在路上也不忘刷手机”现象不仅出现在16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还包含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人群范围极广。“我爸同事曾因为边走路边看手机,摔进水沟里把脚扭伤,之后脚好了仍然没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关女士说,大多数人知道马路上低头玩手机的安全隐患,但因为对手机依赖太强,甚至达到“上瘾”状态,难以自控。

马路“低头族”不仅将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同样也会影响甚至威胁到其他人的安全。郑先生表示,如果在路上遇到前面行车特别缓慢时,十有八九是司机在玩手机。他说:“妨碍驾驶、分散精力、堵塞交通,这些都是行车时使用手机的危害。”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不少出租车或网约车司机在开车时喜欢查看和回复信息。上下班经常打车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她曾遇见一名出租车司机开车途中一直在微信群里发语音。“我觉得非常危险,但也不好提醒,毕竟当时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曹女士说。

交警部门提醒,车辆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司机低头查看手机2秒,车辆就相当于在盲开状态下前进了33.4米,安全风险成倍增加。

多举措整治马路“低头族”

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全市查获56起驾驶时拨打或接听手持电话交通违法行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阳江市主要通过电子监控设备查处驾驶时拨打或接听手持电话交通违法行为。针对外卖快递配送员、滴滴司机等驾驶时高频使用手机的群体,阳江市公安交警部门经常开展教育与整治行动,并将推进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为整治马路“低头族”,全国各地交警部门也各出奇招。据了解,2018年10月,上海首条发光人行道在外滩投入使用,该行人过街提示系统除了有LED发光提示外,还有自动检测违法行为、实时语音提醒功能。2019年5月25日起,广州黄埔交警新增启用146套“电子警察”,专治开车打手机、行人闯红灯、车辆违停等交通违法行为。

针对网约车司机成为马路“低头族”重灾区的现象,滴滴出行也多次推出新规则,引导司机安全驾驶。据了解,2017年7月滴滴出行推出安全驾驶系统“滴滴护航”。2018年7月滴滴出行内部推出“开车打手机”管控条例,乘客投诉滴滴出行司机开车打手机,经查实累计达到4次的,或是同一司机累积被交警查处3次的,将被永久封禁。2019年5月9日的苏州智博会上,滴滴出行发布群雁智能出行平台和可视化全流程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对司机的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超速、急加速、急转弯、急刹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辅助管理手段,教育、引导司机改变驾驶习惯。

图:市区百利广场前的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时也在看手机。郑琛琛 摄

新闻推荐

从荒郊野岭到亲子休闲游览胜地

市区金山植物公园演变过程见证阳江城市发展变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