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作品获第七届花城文学奖
本报讯(记者/陈子玲 特约通讯员/赖秀俞)作为2019南国书香节重要活动的花城文学之夜活动,8月19日晚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现场揭晓了第七届花城文学奖获奖名单,阳江籍作家林贤治《通往母亲的路》获非虚构奖。2017年1月至6月,《通往母亲的路》首次在《阳江日报》连载,并于当年在《花城》第一期杂志同一时间段发表。作品中描述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带有浓浓的阳江特色,深深感动读者,好评如潮。
改革开放以来,《花城》杂志被誉为中国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在推动中国文学繁荣与发展,培育有潜力的新锐作家,彰显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和最新风貌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花城文学奖”自上世纪80年代举办以来,获奖者包括王蒙、莫言、路遥、张洁、周梅森、梁晓声、苏童等文坛中坚人物。
今年的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承办。据悉,“第七届花城文学奖”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评选范围为2017年至2018年在《花城》杂志发表的作品,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综合评选获奖名单。现场颁发了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诗歌奖、非虚构奖、评论奖、翻译奖等奖项,莫言、韩少功、王安忆等分获小说奖,阳江籍作家林贤治《通往母亲的路》获非虚构奖。
作品《通往母亲的路》中,作者林贤治以朴素的感情和缓缓流动的文字,叙述了母亲充满酸楚的少年成长史和中年劳作史,细腻地描写了她同长辈、丈夫、儿女、乡人、陌生人以及神明之间的关系。这种回忆式的叙述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反诉,是作者在通往母亲内心世界和品格之路中的寻找。通过对母亲的细密回忆,他探寻到了只属于母亲一个人的世界、道德和人格。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农村妇女的故事,却折射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令人唏嘘,引人正视历史、敬畏生命。
林贤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感到慰藉,同时不无悲伤。我把母亲的肖像画在《花城》杂志上,并获得许多赞许的目光。可是,她已经看不到所有这些了。母亲的遗爱是大爱——土地之爱,底层之爱,甘美而苦涩。是母亲的爱培育了我和我的文学,使我不至于掉落左近的污淖;使我的文字,得以连接广漠无边的野草。即如一株棘木,虽然没有松衫一般的伟美,却也有着直立的枝干,可以刺向夜游的恶鸟,无畏厉风的吹袭。”
当记者问及林贤治创作的灵感时,他如是回答:“关于写作,我以为,最好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感动过自己,或曾经引发自己思考,甚或焦虑、困惑的东西。因为,即使困惑,你还是生活于其中。生活和写作不可能分开,要投入热情,要专注,把自己也烧在里面。”阳江这块富饶而又多情的土地,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数不尽的灵感,他希望,家乡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希望阳江本土作者创作出更多精品。
新闻推荐
阳江渔企与盒马鲜生联手为消费者送利好 生猛海鲜5小时从码头直达广深餐桌
阳江渔企与盒马鲜生举行签约仪式羊城晚报讯记者许悦、李志文,通讯员海宣摄影报道:15日至16日,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在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