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卫“市场棋”落子要稳

南方农村报 2019-08-15 12:06

近期,阳春市部分乡镇出现了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的情况。8月1日,阳春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与承担当地垃圾清运工作的广东惜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解除承包合同。(8月11日《南方农村报》)

就在上海等城市正在通过强力推进垃圾分类等手段向“垃圾围城”发起全面总攻的时候,一些农村地区却还在为寻找水土相服的垃圾清运模式而苦苦探索,城乡发展水平差异由此可见一斑,也再次印证了城乡融合道路之任重道远与形势紧迫。且将科学分类问题放在一边,即便是放置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垃圾获得全面、彻底、及时的清运,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题中之义,更是“生态宜居”目标达成的底线要求。不过,在阳春这些乡镇,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却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机制与利益乱麻。

表面看来,问题出在垃圾清运企业的身上。按其说法,实际清运垃圾数量低于预期目标,为保障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采取节省出动人力、减少清运次数等手段,虽是下策,但也迫不得已。且不论这一理由是否经得起推敲,但仅凭基层政府面对群众投诉而不得不越俎代庖、自掏腰包为清运企业擦屁股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农村垃圾清运的尝试,已经陷入一种多输格局——企业说赚不到钱、老百姓不满意、政府“吃亏”又受累。假使各自立场都能够成立,那么政府与企业的最终解约,似乎也是帮助三方摆脱这场煎熬无奈却唯一的出路。

政府购买企业服务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这是阳春案例的核心“剧情”。而这场戏要想圆满收场、皆大欢喜,政府能否在与企业的利益博弈中完成“扶上马送一程”的使命,进而真正实现对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市场参与机制的活力激发,才是最为关键的节点。包括垃圾清运在内,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不仅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更高。个中原因,除了相对城市,农村居住更为分散、地形更为复杂、基础更为薄弱等客观要素之外,农村居民对于以有偿方式接受市场化公共服务的认知程度还不高,也是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不少地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努力不是遭遇滑铁卢,便是又回到了财政资金全额买单的原点。换言之,当有限的财政资金遭遇高昂的维护成本,一旦机制杠杆撬不开市场闸门,那么乡村公共产品充足供给目标的达成,便难免会将治理主体逼进又一潭泥沼里。

引来市场活水,助力农村建设,这是趋势,但也不能急躁冒进、东施效颦。阳春案例的症结不在于农村环卫不能下“市场棋”,而在于落子要稳,要能够处理好各个主体的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的硬件体系已经基本成型,但资金、机制等软件要素的配套还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有的地方经济发达,政府财力雄厚,集体经济盈实,无论是实现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还是由村里聘请高水平物业公司,都可顺理成章,但对于更多财力不济的地方来说,由于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盈利空间极为有限、商业模式十分模糊,在短期内,还是需要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和财政补贴维持这套体系的正常运营,在此基础上,通过统筹实施垃圾分类、建设无废城乡,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有偿服务和分类垃圾资源回收两套机制,从而帮助市场主体找到更为宽阔的成长道路,实现发展模式从单纯接受输血向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提升。

新闻推荐

不惧艰辛,迎难而上

阳春市实验小学五(2)班罗子栋一个周六的晚上,我观看了一部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建军大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意义重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