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上的藏书,您都读过吗?
时有客人到访,见到我家中满壁的藏书,经常会发出同样的提问:“府上的藏书,您都读过吗?”
老实说,我还真的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但类似的发问后来碰到太多了,甚至那天晚饭后,与妻子一起散步,她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家里的藏书,你究竟都读过没有?”
这就不由得我要好好面对这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本身含有两层意思:一为藏书,二为读书。
先说藏书。家里的藏书究竟有多少,我一直没有做过统计。只记得2006年从大沟阳东中学搬家出阳江,除了一辆大货车用来运家当杂物,还用了一辆小货车专门运藏书——几十个苹果箱、蛇皮袋,以包装带捆扎,堆积如山,蔚为壮观。然后三层半的楼房,每一层、每个厅、每个房间都有由墙脚到屋顶的大书架。记得阳江市曾经在2005年评选过“尚学之家”,我家光荣入选,是当时阳东县的唯一入选家庭。我粗略统计过,我家用于购买书籍及报刊的钱,大概早已超过10万块钱了吧。
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疯狂购书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阳江购书中心开业,我兴冲冲前往,只留下五块钱作为回程车票的专款,其余的钱全用于买书了,当时是买了四卷本的《史记》及其他一些心仪的图书。阳江市举办第一届书展时,我怀揣大半年的工资,一共购买了1900多元的图书,而当时自己的工资尚不足200元。还有一次,我同时购买了十三卷本的《钱钟书全集》,十二卷本的《李自成》及十卷本的《中国通史》,共花去近两千元,气得妻子跑回娘家一个多月。有多少次,我站在购书中心二楼,紧紧盯着“百衲本二十四史”不愿离开,而那套书的价钱,连同专用的红木书柜大约是10万元左右。这在当时,就是一套房子的价钱。我虽然知道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拥有它,但紧盯着看,解解眼馋,也是开心的。
又想到2016年家中房子渗水,损毁了一百多本藏书。《李敖大全集》《余秋雨全集》《三毛全集》《古龙全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基本报废。看见心爱的书本瞬间成为废纸,我痛惜的心情实在是难以形容,破碎的心如同破碎的纸片般片片飞落。后来咬一咬牙,又花了将近两千元重新购买了《李敖大全集》及《余秋雨全集》。
家中的藏书除了大部分是我购置的,一部分是妻子和儿子购买的,还有一部分是父亲留下的。
再说读书。一些我特别喜欢的书我会反复地读。如我所挚爱的金庸武侠小说,每本平均都读了十多遍。其中《笑傲江湖》读得最多,粗略估计应不少于30遍。我家中收藏有三套不同版本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每套全集36本,并非全集的单行本更多。
其他读得较多的如齐鲁书社出版的评点本“明清八大奇书”(含四大名著),还有《世说新语》《古文观止》《人间词话》,许嘉璐先生主编的三卷本《诸子集成》(含《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十二大本的诗词曲联鉴赏,易中天“中华史”等。个人作品读得较多的,有鲁迅、金庸、李敖、余秋雨、三毛、古龙、梁羽生等。
总体而言,我偏爱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的收藏与阅读,即古人之所谓文史哲。但时政、体育一类的资讯,我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作持续几十年的关注。为弥补未能实现少年时的军营梦,我曾购买了四卷本的《兵书观止》认真研读。
有的书我只作粗略的浏览;有些工具书是作查阅之用的,根本就不准备阅读;一些父亲遗留下的书,我不是特别喜欢,也权作纪念收藏。
外国书相对会藏少一些,个人较钟爱者,唯有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等人的小说。
我无意中读到一则古代笔记,说的是一位先贤也曾碰到类似“府上的藏书”一样的问题,其回答则非常巧妙:汉高祖面对三千里江山,其着意经营者,亦仅关中一隅而已!
我常常想,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读,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书籍给了我多少丰富的精神食粮,使自己开蒙、开眼,变得有教养,乃至于灵魂逐渐变得有趣。我在藏书与读书的过程中可谓获益良多。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是快乐的,写作更是快乐的。我在阅读之余,将自己一些灵心偶得的东西写成文字,与朋友们共享,常常能获得大家的共鸣与点赞。我亦从中获得莫大的快乐。
我多想,爱书藏书读书的家风能代代传扬,当别人称赞我家为“书香门第”时,我内心会有由衷的喜悦。
古人云,闲居时纸笔为伴,至乐处莫如读书。真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能热爱读书,愿读书与写作,成为我们灵魂的最好归宿。
愿此书香伴终生。
新闻推荐
有声阅读开启阅读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