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里的残疾人“发明家”

阳江日报 2019-07-22 10:39

[摘要]从小酷爱发明创造,研发改良生产生活用品上百种

本报记者/任绍华 见习记者/杨辉南 通讯员/郑 标

江城区沿江西三路的一条老巷里,有一栋二层老屋,里面摆满了各种机器零件、设备和工具,挂满了各种新奇百怪的器物,这就是李军的“科研基地”。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残疾人“发明家”。

从小酷爱发明创造

年近五旬的李军从小在阳江国营造船厂长大,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打小就对机器的制造、组装、拆卸有兴趣。读书的时候,李军经常参加各类发明比赛并屡获名次,空闲时间常到附近的机器加工厂帮忙,挣点零花钱。

“我从小就爱琢磨事,想到什么事就马上去做。”李军边说边抽出一张卫生纸,灵巧地撕下一段,再将这一段撕成两条,像两条飘带一样,在手上一扭,在大腿上一撮,一条绳子就出来了。

长大后的李军在服装厂、五金厂当起了机器维修师傅。1992年,一次机器操作意外让他跌入了人生低谷。李军右手手腕部位一条骨头粉碎性骨折,最终截掉了5厘米,经鉴定残疾等级为四级。至今,他右手活动用力仍有影响,一到回潮天旧伤处隐隐作痛。谈起这事,一向乐观开朗的李军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发生意外后,手上少了力气,李军干起机器方面的活来很不方便。李军来到北京,转到装修行业,但也只能做些轻活,打打下手。即便如此,李军对机器制造的兴趣没有丝毫减退,一有闲暇时间就自己琢磨技术,或是到高校旁听,学习机器制造方面的理论知识。

坚定走上创业之路

北漂多年后,李军回到家乡阳江,盼望实现深藏在心底的机械梦。2013年,李军注册成立了立洁自动化清洗设备厂,开始了创业之旅。

“机器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也是有头脑的人制造出来的。”李军走到大门旁的钻头研磨机旁,坐上自制的可移动凳子,一边操作,一边介绍,传统的钻头研磨机,手上不方便的人根本操作不了,手容易抖动,东西容易磨坏。李军改进过的这台就不用担心手抖的问题。

“脑子一刻也闲不下来,一闲下来整个人就会不舒服,一有什么好想法,就会马上动手去做。”李军说,他看见生活中的物品都会想想: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用起来更方便、更美观呢?

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各种新奇物品琳琅满目:排气扇、梯子、洗衣机、脱水机等都是经过他改造的,甚至还有一台上世纪80年代的旧收音机。多年来,李军在生产机械方面研发、改进设备近50种,在生活用品方面研发和改进物品上百种。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真想做,总会找到方法。”这是李军挂在墙上的座右铭,也是他做人做事的写照。

技高不怕巷子深

2013年的阳江刀博会,李军自主研发的不锈钢自动钻孔机受到欢迎,很多客户主动找到李军,希望能订购这种机器。李军以每台15800元的价格卖出了20多台机器,之后订单却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客户再来购买。李军出去一调查才发现,客户购买一台机器以后就自行仿造。这给李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同时也让他明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吃一堑,长一智,在往后的发明制造中,李军格外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他研发的电动松布机于2015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这种松布机在阳江本土中小型服装厂已广泛使用,李军现在准备向全国推广。

“这里是生产五金的老街,周围没有人不认识我的。”周围的人都知道李军爱琢磨事情,爱发明创造,时不时会到李军的工作室看看有什么新鲜玩意。每一件物品都凝结了李军的创意与汗水,但他从来都是乐观开朗,对工作和生活充满激情。

李军表示,接下来会将更多的心思放在生活用品上,手套、衣架、纸巾盒等都是他研发改良的方向。目前,他正在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为残疾人争光,为阳江争光。

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上面挂着“立洁自动化设备厂”的牌子。看着门前深深的老巷,李军笑着说:“我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李军来说,其实是“技高不怕巷子深”。

图:李军向记者演示他改良的钻头研磨机。任绍华 摄

新闻推荐

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反映民意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联络室调研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