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老百姓,根才能扎得深

阳江日报 2019-07-20 11:53

[摘要]驻阳春春湾大垌村第一书记司徒达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刘 空 通讯员/林良鹏 赖 剑

去年7月,司徒达远从市检察院选派到阳春市春湾镇大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一年时间,一个身背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两顶“帽子”的落后山村呈现新的面貌——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重新焕发,特色种植业、农产品深加工火热开展,村文化大楼拔地而起,村民积怨迎刃而解……

今年7月,司徒达远获评全省“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称号。对于驻村工作,他说:“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深知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根才能扎得深,工作才能做得好。”

约法三章 雷厉风行

万事开头难,当司徒达远一头扎进身背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两顶“帽子”的大垌村时,深感工作开展不易。面对大垌村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突出问题,初来乍到的司徒达远丝毫不怵、雷厉风行,他与村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办任何事情要合法合规、党员干部要有一颗公心、要把百姓利益摆在首位。

司徒达远上任后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推动村文化楼的建设。“那是一栋老旧的两层民房,一楼租出去了,村两委干部全部挤在狭窄的二楼办公。”

司徒达远多方了解得知,其实早在2017年,挂点该村的帮扶单位出钱为村里修建文化大楼,供村委办公和村民集体使用,地有了,钱也有了,但就是因为隔壁一户村民的反对,大楼建设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了解到该户村民是为了一己之私无理阻挠后,司徒达远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其家中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楚利害关系后,该村民不再反对和阻挠。原先只打了一点地基的村文化楼重新动工,如今3层高的大楼已经进入了最后装修阶段,不久后将投入使用,里面设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村民办事将更加方便,开展群众性活动也有了好场所。

司徒达远趁热打铁,清理河道、拓宽马路、整修路灯,加快推动已规划的村综合楼建设……如今的大垌村村容村貌换新颜,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画卷正铺展开来。

因地制宜 产业扶贫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把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帮助村民和村集体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才能激发大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司徒达远说。

今年3月,挂点帮扶企业珠海华发集团提供种子和化肥,组织大垌村20多户贫困户种植了100多亩莴笋,并与广州一家农业销售公司签订协议以保底价收购。然而,到了6月,受不利天气和种植经验不足影响,村民们种出的莴笋个头偏小,原定的公司只勉强同意收购了2万多斤,还有3万多斤莴笋没找到销路。如果迟迟卖不出去,莴笋就会变老、变空心,最后烂在地里,心急如焚的农户向司徒达远求助。

司徒达远为村民四处奔走寻找收购商。“刚开始找了学校、工厂,但他们的用量都有限。”前后跑了几天,他终于找到阳东一个收购商,不仅愿意包下剩余的莴笋,还提前支付了5万元定金,百亩莴笋滞销难题得以顺利解决,为贫困户增收2万余元。

司徒达远还大力协助大垌村农业合作社销售蜂蜜,为贫困户增收28万余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与阳春市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将大垌村民种植的春砂仁、玉米等农产品制成干果和零食,销往珠三角市场,为村民增收。前不久,司徒达远还考察了多个养鸽基地和肉鸽市场,筹划在大垌村推广肉鸽养殖,为村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发挥专长 释法说理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驻村期间,司徒达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大农村基层矛盾调解,结合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普法宣传,营造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的乡村环境。

在沙底自然村,梁姓与莫姓村民存在多年隔阂,相互不往来,对于村中事务也常常意见相左,致使新农村建设始终停滞不前。司徒达远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到两大家族家中走访,从农村建设大局角度,劝说他们摒弃前嫌,合力建设好家园。“我们还找到了梁氏在外经商的乡贤,通过他们从中调和,两姓人最终握手言和。”司徒达远说。今年春节,几名乡贤还出资办起了年会,在他们的带动下,两姓村民还主动集资把村里的主干道修建一新,新建了污水处理池。

去年8月适逢台风季节,司徒达远到大垌村不久,就有4户贫困户找到他,说他们家中漏水。细问之下,原来他们得到政府的房屋改造4万元补贴,刚建好就开始漏。“贫困户连一个遮风挡雨的住处都没有,这是天大的事。”司徒达远了解到,4户房屋修建均由一个包工头承包,为了牟利偷工减料,司徒达远找到他一顿怒斥,并要求他一星期内重新翻修好,否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自觉理亏的包工头按期修好了房屋。

“群众之事无小事,驻村干部就是要为村民办实事,只要党群一条心,农村会越来越好。”司徒达远说。

新闻推荐

上下形成合力打击黑恶势力

黎泽林到海陵和阳春督导扫黑除恶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