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快乐
[摘要]假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资深教师提醒家长有效地引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
图:亲子阅读既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也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大海 摄
阅读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书中好的思想会滋养孩子的心灵,阅读又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拥有阅读能力就等于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孩子一旦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益一生。上周起,阳江市中小学生陆续迎来了今年的暑假。在将近两个月的假期里,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书目、如何帮孩子开展有效的阅读?记者采访了阳江市对阅读指导比较有心得的几位老师,听听他们对家长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的建议。
■ 本报记者/谢汝霞
利用假期养成孩子阅读习惯
在假期来临之前,陈女士就提前给三年级的孩子准备了好些课外书,上周期末考试一结束,孩子就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了。市实验学校老师敖建红说,假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往往都有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些孩子因为“见多识广”,在写作上往往有奇特的构思,在阅读理解上有独特的见解。
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黄盈慧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暑假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一来,孩子放下了学业的负担,可以更加自由更加欢快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快乐的阅读生活;二来,一个暑假近60天不间断的阅读,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家长们要善用暑假,逐步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并养成习惯。
书目要符合孩子心智发展
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选择书目呢?敖建红说,家长选择书目不应该过于功利。不同类型的健康书籍能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收获,提供给孩子更广的视野、更宽的知识面,孩子收获也会更大。
读低于自己眼界的书收效甚微,读太深奥难懂的书又索然无味,所以,阅读选择要和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相符合,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书,小学低年级可以推荐一些趣味性较大、故事性较强的书,比如图片比较多的故事书《第一次发现》《神奇校车》《中国神话故事》等,关键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中高年级应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如《三毛流浪记》《西游记》《孔子的故事》《昆虫记》等。家长不应该抱着强烈的功利心或根据自己的喜好买一大堆书回来,然后强迫孩子阅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经典和名著,为让孩子更有兴趣、更乐于接受,在小学阶段可以为孩子选择名著改编的连环画、简写版,中学阶段则应该阅读原著。
不少专家、出版社推荐并且更新课外阅读书目,应该成为暑期阅读书目的一个重要参考。黄盈慧说,家长可以参考众多专家学者、儿童阅读推广人、一线教师、童书出版人参与推荐和审定的《2019年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家长可以按照这个书目给孩子囤书。看完了推荐的课外书,还可以看书目里作者的其他作品。
黄盈慧建议,不管家长给孩子选什么书,最好能尊重孩子的意愿,看看孩子喜欢什么书,如果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让孩子去多接触更为广泛的书单,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起来会更有乐趣。
正确的方式可获更好效果
黄盈慧说,新书到手后,首先要看看书的封面和封底、目录和序言,以便对书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就进入书本阅读。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伴随思考,这样才是有深度的阅读。比如看一个故事,会思考:里面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从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哪些平常没了解到的信息等等。又如指导四五年级孩子阅读《作文里的奇案》一书,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侦探推理小说,讲述法国一所学校初一学生一次特殊的作文课如何导致25篇作文变成了破解谜案的关键线索。故事引人入胜,孩子们读起来饶有趣味。但如何指引孩子进行深度阅读,读有所得呢?黄盈慧说,可以给孩子设计这样的阅读提纲:1.大声朗读最精彩的语句。2.用思维导图画出破案的过程。3.了解法国初中生的学习状态。4.比较中法学生作文之异同。
如何开展阅读更有效,敖建红说,读书之前应该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既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也有助于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要学会做读书笔记,阅读过程中,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内容都不妨圈点勾画,写写批注,包括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画一画思维导图,目的是梳理和提炼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写写阅读感悟。
做好读书计划既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提高阅读的效率。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如一周读完哪几本书,坚持每天读大概多长时间或大概多少页。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甚至可以联合其他家庭在假期开展读书沙龙,这样能更好地创设家庭阅读氛围,其乐无穷。
尽可能多地开展亲子阅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养成过程中,受访老师一致认为,家长要尽可能做到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所谓亲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进行的阅读。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与帮助,给予孩子一定的阅读支持。那么在这样一个阅读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孩子可以向家长表达自己的阅读时的所思所想,畅所欲言。通过阅读这座桥梁,既有助于孩子青春期及以后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敞开心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3岁以前的孩子,应该选择亲子阅读。3到6岁的孩子,依然是亲子阅读,但中间需要增加一些变化的读书方式,比如可以让孩子听完故事,掌握故事内容后,让孩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给家长听,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到了小学阶段,阅读可以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家长可以继续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读给家长听;也可以让孩子朗读故事,并在孩子朗读完后和父母展开讨论,既能帮助孩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梳理,还能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并通过讨论能帮助孩子拓展思维;此外,如果家长时间精力允许,还可以一家人组织起来将故事演绎出来,让孩子找到阅读的不同体验感,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适度借助智能工具拓展阅读
当下是智能客户端的应用时代,当平板等电子产品出现时,很多家长会反对利用这些工具去阅读。对此,敖建红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适当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和网络进行拓展阅读也是可以的。智能时代是趋势,不可挡,作为时下出生的孩子们,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里出生,就有必要在合适的程度上去接触智能产品。比如,阅读过程中对特别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内容,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和寻求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经典之作很多已经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可以结合电影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开放性思维。
黄盈慧则提议,可以通过参与“阅读分享会”活动,进行拓展阅读,以增强孩子对书本的理解。暑假时间充裕,家长可以组织孩子们每周同读一本书,读完后举行“阅读分享会”,一起分享阅读的感受,探讨阅读后产生的思考,以便加深对书本的理解,增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新闻推荐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走进客运企业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