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其恳叶秀英家庭:“一门四星”成佳话 重教好学扬美名
图为郑其恳家庭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朱佳
广东阳西县程村镇,是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在这里, 郑家“一门四星”已成当地人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郑家的男主人叫郑其恳,女主人叫叶秀英,这对平凡夫妻非常朴素,可他们却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努力培养下,郑家四个孩子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放弃捕鱼,一心培养孩子
郑其恳从小以海为伴,祖上都是渔民的他,长大后也成为了一位渔民。然而,在四个儿女相继出生后,培养子女成才成为他全部的梦想。
“古代有孟母三迁,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有好的环境和氛围。”郑其恳夫妻有着共同的理念。上世纪80年代初,长女郑丽品(阿品)到了上学年龄,郑其恳毅然决然放弃捕鱼,卖掉老屋,举家搬迁到程村镇当时最好的小学附近居住。
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但远方的路又该如何走?他知道,农村孩子的起点相对较低,但质朴单纯,可塑性强。郑其恳思索着、盘算着:重点抓好大女儿的培养教育,让姐姐的成功影响和带动弟弟妹妹的成长。
郑其恳自幼喜欢音乐,更喜欢粤曲,粤曲的主奏乐器高胡也拉得不错。细心的他发现,女儿在戏曲歌舞方面同样有着天赋。于是,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女儿提供最好的条件学习戏曲艺术。当时并没有艺术类兴趣培训班,郑其恳把自己的人脉都用上,帮着女儿四处拜师学艺。
为了不耽误女儿学习,他把学习的时间放在了晚上和周末。“十年磨一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阿品果然学有所成,成为了当地文艺人才的佼佼者。1991年,广东粤剧学校招生,15岁的阿品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考入。毕业后,她在广东粤剧二团、青年粤剧团实习锻炼,后又借调红豆粤剧团,2007年便成为该团的当家花旦,至今仍活跃在粤剧舞台上。
鼓励孩子学,他也陪着学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郑其恳认为,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但这需要父母的付出和努力。于是,身为父亲的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在陪伴孩子上,他是孩子们可以依靠的父亲,也是孩子们敬畏的师长,更是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
“言传身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郑其恳说,几个孩子都颇具艺术天赋,可艺术是一条需要努力奋斗的道路,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刻苦求学,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和孩子们一起学,从简谱到五线谱,从音阶到音色,从乐理到乐感,从未系统接受过艺术教育的郑其恳和孩子们一起,当起了学生。
为了鼓励孩子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他把家里打造成了一个“文艺小团体”,每天早晚和每个周末都抽出时间,让孩子们彼此转换角色,互相学习,久而久之,郑家的“家庭音乐会”成了当地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个孩子都很争气,他们各有所长。郑其恳充分尊重他们自身爱好,尽己所能支持孩子们把专业学好。大姐走上粤剧舞台后,后面的三姐弟也都先后考进或保送至星海音乐学院深造,一家四个孩子都走上了专业艺术之路。如今,二儿子郑东和小儿子郑源都成长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手,郑源如今是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联副主席、省青年文艺家协会主席。
要求子女“日行一善”,报答社会
郑其恳不仅关注儿女专业的进步,更注重孩子们道德情操的培养。他要求孩子们学艺先学做人——平日里,他要求孩子们日行一善,鼓励子女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17年,成名后的阿品举办个人专场感恩慈善粤曲演唱会,票房收入悉数捐赠给慈善机构;小儿子郑源近年来参与创作了许多公益歌曲,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正如这段对他们的致敬词所言:“立业为基,立德为本,朴实的教诲锚定做人的根基;天道酬勤,一门四星,重教好学家道兴,音乐之家传美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静雯)近日,阳西县上洋镇南山海村村民许先生致电本报“民生热线”反映称,6月28日凌晨,他将小车停放在南山海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