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最美民政人”风采展示④
编者按
每一份平凡工作的背后,都有一群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求功名利禄,但求无愧于心。近日,由阳江市民政局主办、阳江日报社协办的寻找阳江市“最美民政人”活动评选结果出炉,10位民政系统从业人员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履行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本报特推出阳江“最美民政人”事迹,展示新时代民政人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面貌,激励更多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奋发向上,不断开创阳江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周晓军
阳春市殡仪馆副馆长
以专业技能和贴心服务守护“人生最后一站”
周晓军在检查火化车间的仪器。
2001年7月至今,已经过去18年了,周晓军仍旧怀揣热情,初心不变,坚守在殡葬岗位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建设,2001年10月,阳春市殡仪馆挂牌成立,此时的殡仪馆各方面条件还十分艰苦。同年,刚刚20岁的年轻小伙子周晓军和同班的3名同学从长沙民政学院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带着专业的殡葬知识,成为该馆建馆以来的第一批专业人才。
火化遗体有一套专业的流程,科班出身的周晓军成为了这份工作的最佳人选。火化车间闷热、灰尘多,而当火化炉开火运作时,车间温度高达40多度,人站在车间里几分钟就汗流浃背。火化一具遗体前前后后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多时候,周晓军在车间里一站就是一整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也顾不上换。专职从事火化工作9年后,周晓军还先后担任过车间副组长、组长,办公室副主任、车间主任等职务,殡仪馆里的工作他几乎全部做过。
2009年,阳春市多个乡镇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一个村子的一名老人离世需要火化,周晓军和同事前往接运遗体。但是山体滑坡导致交通阻断,车辆无法通行。同行工作人员提出两个方案,等恢复交通后再接运遗体或改期接运。时任车间主任的周晓军毅然作出第三种选择——带上担架、绳索等工具,步行进村抬出遗体。于是,他们冒雨进村,在泥泞的山路徒步跋涉几公里,终于将遗体抬了出来。“群众愿意接受文明的殡葬方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信任和鼓励,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克服,不能让他们失望。”周晓军说,身体上的劳累不算什么,人们对殡葬的忌讳、偏见和不认可才会带来压力。在日常接待丧属过程中,他态度和蔼诚恳,语言文明规范,始终以尊重与同情的心态、贴心的语言及行动服务所有丧属,尊重逝者,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专业、体贴的服务让群众交口称赞,很多时候,丧属当面或电话致谢,朴实无华的话语让周晓军感动,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和坚持。
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让周晓军受益匪浅,他牢牢掌握了办理丧葬的一整套流程。日常工作中,周晓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从火化工一步步升到了副馆长,并于2016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工作岗位在变,他对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减,即便获得殊荣和职务不断转换,防腐、化妆、更衣、入殓、悼念仪式主持、火化等岗位上依然能见到他的身影。
待人接物时,周晓军态度谦逊诚恳,乐于将自己所学与同事分享,帮助他们掌握殡葬知识,引导职工逐步走向专业化,共同进步,推动阳春市殡仪馆的发展。“行业没有贵贱,劳动没有差别,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殡葬工作人员而自豪。”在殡葬行业工作奋斗了18年的周晓军,经历了酸甜苦辣,他用自己的坚守兑现了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承诺。人生有终点,服务无止境,他无悔自己的选择,并将不忘初心,继续为殡葬行业奉献青春力量。
黎清羡
阳春市合水镇社会建设办主任
做好政策宣讲帮助民政对象
黎清羡(左)经常到合水镇敬老院关心老人的生活。
在从小长大的地方工作无疑会时刻感受到亲切,黎清羡就是这样,她从小在阳春合水长大,2013年3月起担任合水镇社会建设办主任,为镇上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她最开心的事。
民政工作繁琐,为了做好合水镇的低保规范化管理,黎清羡时常一人当两人用,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低保规范化管理,核实信息是第一步。为了摸清情况,黎清羡经常与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核查申请户的经济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同时建立低保对象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管理。经过走访,她的心中形成了一张民政对象分布地图——合水镇有749户1498名低保对象、236户五保对象,哪些是残疾人、哪些是重大疾病户,她都了如指掌。
有的群众前来办理业务时资料不全,黎清羡会耐心告知他需要什么材料、应该到哪里办理;有的群众家庭条件困难,却对申请低保、临时救助等无从下手,她会细心向他们解释惠民政策;有的低保对象情况有所改善,却不愿意退保,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分析,劝导他将机会让给有需要的人……工作中,黎清羡遇到各种各样的群众,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她认为,很多情况是群众对救助政策了解不深导致的。因此,每次接待群众来访或者进村走访群众时,她都会细心地解释惠民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事民政工作以来,黎清羡一直履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宗旨,力求为民解困,尽心尊老爱老,充分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政对象中有不少是老年人,黎清羡始终牵挂着他们。合水镇敬老院住着十多名无依无靠的老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敬老院设施老化,服务功能不全,无法满足院内老人的日常生活。为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黎清羡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并得到了阳春市民政局的支持,对镇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老人们将自己的东西当成宝贝,陪伴自己多年的衣服鞋子等物件虽然已经发霉烂掉,他们依旧舍不得丢弃,堆放在自己房间里,散发出腐臭味。黎清羡走访见状,便耐心地劝导他们,并带去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等,并试图说服他们,慢慢改善敬老院内的环境。
提升后的敬老院面貌焕然一新,电视机、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一应俱全,院内进行了美化、绿化,让入住老人生活得更安心、舒心。此外,黎清羡还经常带领志愿者们给老人们送去大米、食用油和衣服等物资,为老人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黎清羡走进群众内心,温暖他们,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新闻推荐
建行阳江市分行与市农业农村局、人行阳江中心支行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