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名“无名氏”成为阳江新市民
[摘要]我市首次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集中办理落户手续
本报讯(记者/陈思捷 通讯员/陈思铭)28日上午,市公共卫生医院宁心楼公共娱乐区内欢声笑语。市公安局、市公安局江城分局、岗列派出所的7名户政民警上门,为83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集中发放身份证和户口本,至此,这83人全部落户市公共卫生医院,成为拥有阳江户籍的正式市民。这是阳江市首次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集中办理落户手续。
当天上午9点30分,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们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有序排队领取身份证,接过崭新的身份证与户口页,患者们喜笑颜开。“有了新身份,我们就可以尽早为他们办理医保、低保手续,享受社会保障。” 市公共卫生医院医保科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这83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将和普通市民一样,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
据了解,近年来,市公共卫生医院集中收治由公安部门及救助站等渠道送来的收容流浪乞讨、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累计500多人次,目前为止还有83名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长期滞留在医院康复治疗,最长的滞留时间已有30年。这些流浪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残疾,由于没有明确的身份信息,在寻亲无果后,他们成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无名氏”。他们的医疗费用、生活费用等都由市公共卫生医院解决,经济负担很大。
为推动流浪精神病患者办理户口、购买医保的落实,在多方积极争取下,去年8月,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局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公安部门对83人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身份信息。历经8个月时间,这83人终于落户在市公共卫生医院集体户中。 “我们将履行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给流浪精神病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市公共卫生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继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更多流浪乞讨人员能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关报道见05版
新闻推荐
省相关专家考察鸳鸯湖公园白鹭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