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蚕”织就农民致富路
[摘要]合水镇蚕农与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
■ 本报记者/李柳枝
阳春市合水镇素来有种桑养蚕的历史,蚕桑业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初夏时节,走进合水镇军迳村、平南村等村庄可以看到,连片的土地被覆盖上了一层油绿色,那是蚕农为养蚕种下的桑树,长势正好。
11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军迳村塘边自然村崔明军的桑蚕育室看到,一个个特制的支架上整齐地摆放着铺满桑叶的竹筛。走近细看,绿油油的桑叶间“藏”着一条条小小的桑蚕。几名农户站在支架前,取下竹筛,一番挑拣后又将竹筛放回原处。原来,幼蚕早、中、晚各需喂养1次,这时正逢工作人员帮“蚕宝宝”收捡“残羹剩渣”的时候。1个多小时后,工作人员将再次给“蚕宝宝”送上用切桑机切好的新鲜桑叶。
崔明军告诉记者,这批幼蚕一共有125张,每张大约有2万条幼蚕,分作500个直径0.8米的竹筛育养。“今天是这批幼蚕孵化的第9天,明天就可以给订购的蚕农分蚕了。”崔明军说,他从2002年开始从事幼蚕育养工作,订单多的时候一批可育幼蚕300张。崔明军的桑蚕育室每年大约可育养1000张幼蚕,年产值达30多万元。
在合水镇如崔明军一般育养幼蚕的养殖户还有很多,以合水华侨林场最为集中。合水镇华侨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灵远见表示,辖区内共有70多户干部职工育养幼蚕,其中规模养殖的有十七八户,这是大家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根据当地圣湾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统计数据,华侨林场每批可产出幼蚕4000多张,目前每张售价350元,一年约有22至24批。
平南村白云坡自然村的村民,几乎家家种桑、户户养蚕。村民们从蚕育室取回订购的幼蚕,并将它们安置在自家专门开辟出来的蚕房,精心喂养。已有30余年养蚕历史的村民曾姨告诉记者,种桑养蚕并不轻松,很耗时间和精力,有时还要担心蚕茧价格跌落。不过,村民们仍然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过两天,这批桑蚕就可以上蔟结茧了,大家都盼着蚕茧可以卖个好价钱!”曾姨如是说。
为了对蚕桑种植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并为蚕农提供技术支持,早在2009年,合水镇就成立了第一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合水镇惠农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蚕农们的鲜蚕茧,与蚕农组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链条。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的收购范围逐渐扩大,几乎覆盖整个阳春市。
“按照桑叶收获的周期划分,一年可分为4灶叶,现在第一灶叶刚过去不久,合作社也刚刚收完第一灶叶期间结出的蚕茧,大约收购了100多吨。”合作社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鲜蚕茧收购回来后不易储存,需经专业烘干,再以干蚕茧销售出去。也有少数厂商要求供应鲜蚕茧,合作社可从中获得一定的手续费。
图:农户正在清理幼蚕吃剩的桑叶。李柳枝 摄
新闻推荐
邮储银行阳江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