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能逐渐成为世界主流能源
[摘要]2019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举行主旨演讲
单机容量持续扩大,叶片不断变长,收益也增长了26倍,全球投资超万亿……1日,在2019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大会上,市长温湛滨和4位嘉宾发表《国际协作 创新驱动》主旨演讲。主旨演讲介绍了阳江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回顾了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历程,提出了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真知灼见,表达了对海上风电产业投资的坚定信心……当前,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在装机规模、成本降低、技术发展和市场扩张等方面取得瞩目成绩,海上风能正逐渐向世界主流能源迈进。
阳江市市长温湛滨:
推动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温湛滨指出,当前绿色已成为全球能源治理主色调,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对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阳江海(岛)岸线长458.6公里,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上风电资源丰富,1000公里服务半径内往东可辐射福建省、台湾等地,往西可辐射越南等东南亚地区。阳江清洁能源规划总装机容量31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2000万千瓦,可为大湾区提供充足稳定的清洁能源。我们正举全市之力加快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快速集聚发展。”温湛滨说。
温湛滨表示,阳江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正全面铺开、快速推进。目前三峡、中广核、中节能、明阳、粤电、华电等企业正集聚开发建设,首期第一批130万千瓦4个浅水区项目于2017年动工建设,占当时全省在建装机总容量的80%,预计年底吊装风机超80台,并网发电40万千瓦。到“十三五”末,将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130万千瓦,到2025年,1000万千瓦规划装机将全部建成投产。此外,深水区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前期工作正扎实推进。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也初具规模、加速壮大。”温湛滨说,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作为广东唯一、率先发展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有17个总投资近200亿元的项目落户,基本涵盖了从整机到叶片、电机、塔筒、风机基础、海底电缆、变桨、润滑系统等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打造‘一港四中心’的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一个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营维护于一体的,立足阳江、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正在阳江加速形成。”温湛滨说。
图:温湛滨作主旨演讲《阳江市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海上风电之父”、Stiesdal A/S首席执行官 Henrik Stiesdal :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潜力丰富前景可期
“非常荣幸在美丽的阳江跟大家见面,今天是非常特殊的日子,因为在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9年6月1日,我正负责中国第一个风电场产品的配件供应。当时我们在海上的风机运输因为一些事故导致了延迟。幸运的是,4个月后我们还是克服困难完成项目并顺利投产。”Henrik由一个奇妙的缘分引出了他的主旨演讲。
有着“海上风电之父”称号的Henrik首先回顾了海上风电发展的历程。1991年,Henrik领导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随后从1995年到2003年的8年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做近海风电、离岸风电的开发,先后完成了4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的5兆瓦项目到如今的600兆瓦项目,海上风机容量从“千瓦时代”进入了“兆瓦时代”,海上风电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海上风电建设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我们也吸取了一些教训。”Henrik说,通过对早期阶段开发的风机,特别是防雷、防腐蚀等性能和技术进行不断改进,风机可用性达到了98.5%,而过去的经验也表明,现在的风机越大越好。“海上风电场基础设施也随着市场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运营和维护方面,我们现在有液压缸,即使面对恶劣的海洋环境,船随着波浪在波动,也可以保持稳定。”Henrik说。
Henrik非常看好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与前景,演讲的最后,他表示中国政府对发展海上风电项目非常重视,从国家层面建立起了对这个行业的全方位支持。“中国还有非常多的优质供应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海上风电可以成为世界上一些地区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展望未来,Henrik不无自信地说。
图:Henrik Stiesdal作主旨演讲《海上风电技术的改革》。
明阳智能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
海上风电技术发展将驱动经济发展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海上风电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一理论,技术的本质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通过不断组合和迭代,适应环境,形成新的技术和创新经济,驱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张启应说,对于海上风电技术而言,可靠性是王者,航空、核电是可靠性技术用得最多的领域,海上风电要用航空、核电的思想来设计风机。
张启应认为,通过对台风风向、风速等数据的分析,海上的台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像广东这类台风多发地域,发展海上风电应有更多信心。他说,中国的风力资源禀赋逊于英国、丹麦等国家,粤东和粤西的海上风速基本上是7.5米到8.5米之间,面对低风速的情况,除了寻找风的手段要进步,风机设计上也要有变化。张启应进一步解释,过去的30年中,风机不断变大、叶片不断变长,收益也增长了26倍,“根据风电行业的摩尔定律,2023年风机叶片将达到216米,而实际中,2020年将达到220米,技术发展快于历史上的总结。风机的发展打破了十几年来总结的风电行业摩尔定律,风电风轮直径变得更快、更大,这也补足了我们在资源上的不足。”
张启应表示,除了风轮不断变大,风机也变得更聪明,对技术的控制手段也在不断发展。“现在海上风电面临的情况太过复杂,除了风速和台风影响,中国水文地质和欧洲也完全不一样。人类对智慧能源、清洁能源的需求,要求技术、能源变得更加智慧,同时要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因此海上风电产业要通过技术发展驱动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他说。
图:张启应作主旨演讲《中国海上风电技术最新发展趋势》。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曹志刚:
加快技术创新推广应用
促海上风电高品质发展
“中国风电人喜于看到我国海上风电正迎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感受到了朝着高质量目标前进的挑战。”如何促进全行业高品质健康发展?曹志刚给出了“创新”“稳健”“开放协同”和“标准化”四个关键词。
曹志刚说,当前中国海上风电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得益国家能源转型。“风力发电在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具有功率密度高、可推广性强、产业链条长、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规模化、高精尖技术研究与发展等优势。迫切的能源结构转型将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持续发展。”他认为,其次还得益于企业发展需要、陆上风电平价上网起到的榜样作用、海上风电相关产业链已经取得的进步。
“令人振奋的机遇下,海上风电发展同时蕴藏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海上风电刚步入初期阶段,即要开启“平价路线图”,曹志刚指出,其次是单机容量、叶片长度、塔架高度快速大型化的质量保障要关注,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产业链长度和广度需要极大地扩充与协同。
曹志刚给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技术创新的变现速度并推广应用,把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紧密连接起来。二是加大实验、检测、培训的投资,保障稳健发展。三是倡导开放和协同的文化,共建共享海上风电生态圈。四是推动海上风电标准化工作,建立适合中国海上风电特点的行业标准,实现行业创新和提升,为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图:曹志刚作主旨演讲《技术革新推动降低海上风电LCOE》。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运营局局长潘于恩:
中国对于风电发展
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在可持续发展设施中,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有760亿美元投资涉及能源领域。”作为一位职业投资人,潘于恩开门见山表达了对风电产业前景的看好。2019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通过数据证实,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产业实现了指数级的发展。“在全球风电产业中,各方面投资总体加起来超过1万亿了,整个世界风电发展态势非常快。”潘于恩说。
潘于恩认为,亚太地区已是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除了中国,印度、土耳其、韩国也在大力推动风电的发展,而亚洲的风电发电量目前占全球的20%,未来肯定还将大有可为。潘于恩说,中国已经是全球风电产业很重要的参与方。他以同样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参照,太阳能光伏目前的发展进度,远远超出了此前预期,“中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参与使得太阳能光伏成本大幅下降。”风电能否超过太阳能?他认为完全有可能。
“大家今天提到,风电产业目前受到很多挑战,来自供应链、成本、制造生产等多个方面。”那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怎样参与和支持风电产业?潘于恩说,他们将通过设立基金、投资等方式助力风电产业,更希望能搭建起一个产业平台。
图:潘于恩作主旨演讲《亚洲基础投资银行与区域海上风电投资》。
■ 统筹/刘空 ■ 本报记者/刘空 陈子玲 林显军 ■ 摄影/李向东
新闻推荐
志愿者开展保护红树林环保清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