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农技25载 助力农民增收

阳江日报 2019-05-15 12:15

[摘要]阳西县上洋镇农技站站长郑健一扎根田野——

见习记者/潘静思 关炜瀛

近日,新鲜的时令佳果陆续上市。从一颗种子、一株幼苗,到结果成熟,每一口清甜里都凝结着农业劳动者的心血。在我们享受丰收的喜悦时,或许很少有人关注过农业科技推广员这个群体,他们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是最贴近土地的技术工作者。

阳西县上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郑健一就是其中的一员。推广新技术、培训新型农民、调整农作物品种布局……他的足迹遍布上洋镇的田间地头。

吃得苦,帮农户端稳“饭碗”

在上洋镇一位农户的荔枝园里,郑健一这里走走,那边瞧瞧,看到枝头上挂的果子已近乒乓球大小,他拉过一根枝条仔细观察后说:“看这叶子,施肥有点过了。”在一棵荔枝树前,他停下脚步略带惋惜地说,由于今年天气变化大,有些树仍没挂果。

到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是郑健一的工作常态。大学就读作物栽培专业的郑健一,毕业后回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至今已有25个年头。他先后在阳西县溪头、儒洞、新墟、程村等镇服务,2004年到上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任站长。

农业技术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仅要跟踪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关键节点还需实地调研。对于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应如何施肥,虫期是什么时候、如何防治病虫害等问题,都要实地察看才能给予农户实实在在的建议。因此,郑健一常常骑着摩托车,到田头、果园调研指导。

在上洋镇的十几年里,他勤勤恳恳,为农奉献,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软盘育秧抛秧规范化栽培”“西瓜地膜覆盖无公害栽培”“荔枝控梢促花”等技术,普及率均超过90%,帮助农民把手中的“饭碗”端稳端好。

耐得烦,主动服务“教本领”

郑健一常在上洋镇农技站一楼和农民们聊天。大家都知道,郑健一没在地里,就在农技站里。“大家来镇上买东西的时候,要是在种植上遇到问题都会来找我聊几句。我在这里,大家比较容易找到我。”郑健一说。农技站二楼则摆着五十张桌椅,每年都有好几场有关西瓜、荔枝、水稻等作物种植的培训在这里举行。郑健一不仅自己给农民们讲解科学的种植方法,有时也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给村民授课,及时指导种植,保产保质。

吴木防就经常到农技站请教郑健一。在郑健一的指导下,他根据市场行情调整西瓜种植品种,并坚持科学的种植方法,种出来的西瓜广受欢迎。“在郑站长的影响下,我们都相信科技的力量,遇到问题就找他,如果一时半会解答不了的他还会记下来,弄清楚后再来指导我们。”吴木防说,如果没有郑站长的帮助,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

在郑健一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上洋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郑健一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认可,曾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称号。

做得勤,促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从业20多年来,郑健一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的台风“黑格比”对上洋镇农作物种植造成的损失。当时,台风在茂名电白登陆,相距不远的上洋镇受到风雨影响。“那年水稻正在孕穗,强风过后全给拦腰折断了,大家都很心痛。”郑健一说,当年种植的传统水稻品种颗粒无收,就是吃了科技亏;而种植的杂交水稻因抗倒伏性好,避免了严重减产。

多年来的经历使郑健一愈发认识到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并不熟悉的新事物,农民们往往采取保守的观望态度。“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我的办法就一个字:试。”郑健一说。

现在镇上的实验田里种植上水稻新品种,正处在分蘖期,郑健一有时间总要去看看,观察新品种在本地自然条件下的实际生长情况。“作物最少要观察一个生长期,有时候还不止。”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他总要经过多次反复实地试验后,取得良好反馈结果才放心向农民推荐。

上洋西瓜声名日隆,科技的助力不可小觑。目前,上洋镇西瓜全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品种布局得到优化,亩产值约6000元,西瓜产业已成为上洋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当被问及今后的工作打算时,郑健一表示,他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扎根田野,服务农民。

图:郑健一在荔枝园观察荔枝长势。宋福亮 摄

新闻推荐

妻子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资料图片口述故事因为一时糊涂,青年时期的刘刚参与了团伙犯罪被判刑入狱。出狱之后,他一度因为“前科”的身份受到偏见与歧...

 
相关阅读